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发现历届冬奥口号的倡导主题呈现出从“齐聚同一时空”到以“火焰”与“激情”为中心的诠释;通过对历届冬奥口号相关的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冬奥口号的创制一直以来都在向世界传达“义利相兼”“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契合的倡议理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倡议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林匹克精神、办赛理念和奥运愿景的中国解读、中国诠释和中国表达。  相似文献   

2.
冬奥遗产不断发展,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随时代变迁持续改革与创新的进程。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尝试分析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期(1992年—)冬奥遗产发展的新变化。研究认为,自1992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回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性指导纲领《21世纪议程》后,冬奥遗产逐渐进入可持续发展时期的初级阶段。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组织制度体系和活动体系的遗产均开始注重可持续性的体现,举办城市及国家也希望通过筹备冬奥会尽力实现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时期初级阶段的亮点是可持续发展成为引领奥林匹克运动前行的重要主题后,为冬奥遗产注入了新的“灵魂”,北京2022年冬奥会反映了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更高水平。然而,由于时代与事物发展的客观局限,人类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历程才刚刚起步,因而来自内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仍需引起重视并予以化解,而新冠疫情等风险因素更是为可持续发展的落实带来了难度。作为时代进步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为冬奥遗产的演进打开了新的局面。研究通过对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期初级阶段进行分析,力求补充和完善奥运遗产研究理论体系,进而为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学视角,从事件-过程的系统性考察和行动主体视角出发对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与东北冰雪产业振兴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北京冬奥会期间,基于国家的政策制定、组织实践与个体的政策认知、文化表达和价值认同的高度一致性,民众实现了在认知、行为和意义层面上的冰雪文化启蒙。后冬奥时代,兴趣与动机激励是实现从具身体验到惯习行为的关键。以冰雪参与旅游为主体的消费阶层的培育和形成,是冰雪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稳定的标志。(2)由媒介营造的奥运喧嚣视觉景观,促使冠军和金牌经历了解码和编码的再生产过程,喧嚣过后,后冬奥时代集体意识与个体认知的秩序将面临重建。平衡集体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使“网红”变为“长红”将是赓续冬奥效应的关键。(3)东北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区域优势为纾解北京冬奥会的后续效应提供了可能,由于冰雪文化的参与存在社会阶层和经济资本等价值属性,因此在个体参与的行为选择上呈现出“选择性亲和”和“选择性疏离”的理论指向。(4)深耕冰雪旅游的内容与产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化供给,建立以冰雪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工具的治理模式,实现“旅游+”的发展,是后冬奥时代发展东北冰雪旅游产业的关键。需要我们从本质上构建文化涵养制度、制度决定观念、观念体现价值、价值决定行为的逻辑递进和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市创造出了诸多有益的冬奥社会遗产,成功带动了北京市社会文明的进步。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的概念内涵,梳理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的发展愿景,分析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愿景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现实效益。研究表明: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蕴含丰富的奥林匹克思想内涵,以人为本是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创造与治理的根本理念,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是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的使命担当;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发展愿景包括深化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提振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残疾人事业纵深发展和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总体来看,目前北京市冬奥社会遗产已取得诸多积极的现实效益,即北京市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得以巩固与拓展,志愿服务事业实现质量和数量双提升,残疾人事业取得综合性全面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获得新提高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以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北京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整合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遗产系列官方文件,从愿景理念、组织保障和活动内容3个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在践行国际奥委会改革新要求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我国重要历史阶段的使命担当,以共享未来为愿景,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和廉洁办奥理念,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北京冬奥组委、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不同层面共建组织保障,不仅充分完成了国际奥委会遗产内容的“规定动作”,同时深挖本土遗产,全力推进北京冬奥会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遗产内容的落实与开展,呈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北京方案”,为国际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6.
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的亮点是成为引领奥林匹克运动前行的重要主题,并为冬奥遗产注入了新的“灵魂”。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大幕落下,北京冬奥会留下丰富的遗产成果为冰雪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打开了我国体育与奥运文化融入国际环境发展的新局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冬奥遗产文化具有独特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特点,“走出去”的价值意蕴表现在能够加强国际体育经济与文化往来,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与国际体育文化交轨;其次,借助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遗产文化,抓住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期“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着力破解体育文化国际交融之瓶颈;最后,构建中国奥运文化与体育文化合作新发展格局,寻求西方体育文化契合点,优化冬奥遗产文化“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8,(2):56-62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过程中,中国承诺将奥运遗产放在同冬奥会举办同样重要的位置。奥运遗产不仅包括有形遗产,也包括无形遗产。北京作为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将迎来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需要重新审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的奥运遗产,并具有前瞻性地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遗产,使之产生更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为例,从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纪录理念的创新、组织运营模式的探索、国际传播渠道的开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对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整理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将会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全球首座“双奥之城”推动了新兴媒体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度融合,折射出我国国家传播能力提升与传播格局演变的壮阔历程。将我国筹办、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旅”作为一个兼具中国语境和全球视野的历史文本进行审视,揭示全球大变局时代技术与文化在中国的互动与演进,分析奥运传播与我国传媒业创新实践的融合互动,呈现体育传播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奥运遗产的演进历程,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轨迹的生动展现。冬奥遗产的演变进程大致经历了初创期、逐步扩展期、快速积累期和可持续发展期。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1946-1960年)冬奥会的举办情况、遗产积累、发展的亮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是冬奥遗产演变进程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组织制度体系、活动体系的遗产得到扩展,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国家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也获得一定的积累。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遗产发展的亮点,体现在奥林匹克主义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的美好向往,以及冬奥遗产发展的领域更加全面。同时,该阶段遗产发展也遇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挑战。在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以国际奥委会为首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对遗产的认识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客观上依然受时代发展的局限,停留在较为初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举办的标志性成果和共同愿景的体现,在时间推移中冬奥遗产发展的特点也经历了不断变化。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宏观层面的探讨。从总体上看,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形成走向了清晰,冬奥遗产的构建能力走向了系统,冬奥遗产的成果转化走向了长效,冬奥遗产的参与主体走向了多元,冬奥遗产的效应发挥走向了可控。通过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把握,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后冬奥时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许下的新愿景,这一愿景具体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7项遗产、35项内容之中得以体现,它们既是对未来遗产的多元创造,也是对既有遗产的夏冬延续。根据历届OGI报告、奥组委官方政策文本与"一续二全三跨"原则,确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评估要求,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KPIs、风险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为指引,打造一个凝聚新理念、汇聚新模式、融合新方法的奥运遗产价值评估的"北京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许下的新愿景,这一愿景具体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7项遗产、35项内容之中得以体现,它们既是对未来遗产的多元创造,也是对既有遗产的夏冬延续。根据历届OGI报告、奥组委官方政策文本与"一续二全三跨"原则,确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评估要求,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KPIs、风险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为指引,打造一个凝聚新理念、汇聚新模式、融合新方法的奥运遗产价值评估的"北京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中体育遗产的7项重点任务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的26名工作人员访谈,收集质性数据,发现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的消极影响源自2条路径:①疫情直接影响冬奥体育遗产;②疫情导致东京奥运会延迟,间接影响冬奥体育遗产。其对冬奥体育遗产的积极影响源自3条路径:①利益相关者因疫情改变工作模式,获得新知识;②疫情的消极影响产生替代效应;③利益相关者在应对疫情中形成新关系。基于此,从冬奥遗产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必要条件、中和消极影响的基本方法、开发积极影响的路径与方式等维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map and contextualise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gacy over time using bid and final report documentation from Olympic Games host and candidate cities.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d importance of legacy in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many trends have emerged. Examples of modern trends include numerous new legacy themes (e.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educational); changes in the types of legacy being emphasised (e.g. closer links to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itiatives and legacy sustainability), its increasing complex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found within the typology of legacies, and legacy's overall governance including major influencers and decision makers.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政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特别是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备不仅加快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相关政策制定及议程落实,也进一步丰富了奥运遗产的积淀。我国体育政策正在构建“多元的”“现实主义的”奥运话语体系,相比北京夏奥会,冬奥会的政策遗产更清晰,也更具可持续性。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选取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国家层面体育政策(2001—2021年)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夏冬奥运会影响我国国家体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及时代特征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以北京夏冬奥运会为导向的国家体育政策演进呈现出3个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北京夏奥会促进体育功能价值逐渐扩大(2001—2008年);北京夏奥会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的开启(2009—2014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体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升级(2015—2021年)。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媒体运行是实现奥林匹克传播目标的重要支撑体系。《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办奥“新规范”与中国“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是节俭办奥与利益相关方体验同等重要,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经验、规范以及未来奥运会媒体体验愿景,可为深度理解媒体需求、实现精准而避免浪费的媒体运行提供参考。基于奥运会媒体运行历史溯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问卷调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深度访谈,以奥运媒体体验为研究重点,系统考察了奥运媒体运行体系中包含媒体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新闻中心与媒体村等媒体场馆建设及服务的多个子系统的规范与创新,发现专业、便捷、温暖、实用是受访中外记者对冬奥会媒体运行体系的核心体验目标。  相似文献   

17.
董进霞 《体育科学》2006,26(7):3-12
对过去半个世纪举办过奥运会的不同洲际的8个城市在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每个举办城市所留下的遗产各有特色。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遗产将体现在现代的城市、一流的体育设施、增长的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开/闭幕式、公私合作的奥运运作模式、奥运价值的认同、自愿服务意识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性文件《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下简称《2020议程》)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以《2020议程》文本词汇为基础数据,以《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奥林匹克2020议程:改革推进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参考,在确定《2020议程》改革理念的题域及筛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词频统计法统计了可持续性、遗产、参与、合作等关键词,依此归纳了5条具有代表性的改革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文化教育理念、降低成本理念、协同合作理念。《2020议程》改革理念对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要求与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现实,北京冬奥会筹办应持续推进遗产传承与生态文明,着重关注运动员发展与全民共建,稳步建构奥林匹克文化的全媒体传播,践行公平与效率的筹办原则,变革协同治理与开拓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lite sport legacies of hosting the Summer Olympics for China (Beijing 2008) and Australia (Sydney 2000). The classic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approach provid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is retroductive study. The data for both cases are sourced from official publications, academic research, and documents from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organizations. Additional data are drawn from thre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key Chinese stakeholders. The analysis provides clear evidence that governments and their stakeholders use the opportunities afforded by a home Olympics to boost Olympic performance. China and Australia experienced a similar four-phase pattern of elite sport legacy life cycle: start-up, growth, maintenance, and decline. Both countries also shared many similar policy and management factors throughout each stage. An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sequential nature of elite sport legacy can help Olympic host countries make a more informed decision about their long-term strategies for elite sport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