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13,(Z1):122
他们为何"抱团"?他们是否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他们是否是为班级增添活力的精灵?您是否还在被学生小团体所扰,与之斗智斗勇?您现在是否乐于与小团体打成一片,因为他们为您省了不少操持活动的心?学生小团体何以产生?回想您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曾在学生小团体之中?您觉得小团体会影响班级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吗?怎样面对学生小团体?我们期待您的故事,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往往都是因观点、兴趣、爱好、态度等相近,以感情作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我们称之为班级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存在对班级的管理可能带来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关键是看班主任的引导。下面我就对班级小团体如何进行正面引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都知道,在每个集体中都有一些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交往等自发地组织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群体,这些非正式的群体可以简称为“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协调抓好班级管理,那就必须先去协调好班内的若干个“小团体”,使这些“小团体”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消极的一面。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4.
班级中,加入小团体的学生往往能通过自己的特殊兴趣和共同活动,成为班级中的积极分子.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都在发展之中,有时,小团体的利益和规则会与班级的利益和纪律相抵触,也可能会因为小团体的活动过于频繁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可能受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的影响而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班主任要正确地对待班级中的小团体,既要支持他们的正当活动,又要做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班集体中也是如此。在学校的每个班集体中都客观的存在着一些小团体,或三个一群,或五个一伙,他们吃饭在一起、休息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也在一起。一般说来,这些小团体无明确的把班级搞好或搞坏  相似文献   

6.
李志清 《班主任》2011,(6):57-58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好的班集体,大家既团结一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又你追我赶、积极上进,人际关系和谐,凝聚力很强,很难看到有脱离集体的"小团体"存在。而有问题的班级,不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小团体"就是其中最常见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如何应对"小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教育多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众多,学生个性不一,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团体"。现今小学阶段,班级小团体现象已很明显。小团体的存在有好处,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作为教育者,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中的小团体朝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团体会不会影响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如果引导合适,小团体会促进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我班有三个调皮生,号称班级"三剑客",这三个小子,下课就  相似文献   

9.
政治辅导员工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辅导员开展学生班级工作一般有三种形式。即个别谈话、小团体指导和班级活动。个别谈话中注意引入心理咨询的技术,提高教育的效果;小团体指导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并将团体咨询的技术运用到小团体指导中;班级活动注意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班级中,经常会有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窃窃私语,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总是簇拥在一起,俨然是一个个小团体。小团体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基础一般是团员相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或是共同的经历等。小团体的存在能满足小学生归属感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由于小团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目标和行为规则,因此,小团体的存在对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小团体的利益和规则会与班级的利益和纪律相抵触,也可能会因为小团体的活动过于频繁而影响了团员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视班级中的小团体,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期,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小学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校园班集体生活,在班级中一些好动的学生会形成以武力欺压他人的非正式群体。小学中级阶段:由于学生在校已有两三年的群体接触,除一、二年级形成的武力欺压群体外,在班级中还会出现互相攀比以家庭经济条件区分的非  相似文献   

12.
班级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因观点、兴趣、爱好、态度等相一致,以感情作为联系纽带而结合成的一种无形的小组织,我们称之为班级小团体。小团体成员之间一般关系较密切,交流也很频繁,心理相容且容易相互吸引,因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们的活动无论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秩序,  相似文献   

13.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小团体”,有些小团体对班级的负面影响较小,有些却不然。如何正确地教育指导这些“小团体”,需班主任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现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班级"小团体"是学生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因其对班级有不利的一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棘手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从加强班级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等方面着手,给不同的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亚 《青年教师》2010,(9):29-30
乱班,乱在哪里?最大的问题就是班级学生人心涣散,缺少组织性和纪律性,不良小团体在班级发挥很大的负面作用。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品德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样的班级,我摸索出这样四条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周芳  卞京  陈晨 《班主任》2011,(6):53-56
由于种种原因,班里有些学生自发形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有的只讲"哥们义气",经常一起破坏校纪、班规等;有的一个宿舍就成了一个"小团体",干什么都在一起,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拉帮结派,互相争斗,引起很多问题。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网友"小老师")  相似文献   

18.
吴捷 《成才之路》2014,(5):67-67
正班级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小团体,他们的活动无时不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班级的道德面貌、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班级小团体一般由3~6人构成,它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空间因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级中心人物的吸引力等。此外,班级小团体的存在还接受参照团体,学生同辈的次级文化以及团体成员社会化的背景等的影响,也正是这三个方面才使学生的团体被社会所接纳。次级文化就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活动。即处于相同年龄阶  相似文献   

19.
很多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发现:每次带的班几乎都有几个小团体。爱好学习的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自由散漫的经常在一起嬉闹玩耍,对老师、对班级有不满情绪的总是在一起发泄不满……其实,班级里存在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小团体十分正常,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友伴群,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让这些小团体为班级发展贡献力量。下面我就以我所教的三届毕业班为例来谈谈对班级小团体的引导之道。  相似文献   

20.
夏令 《班主任》2021,(2):22-23
五(8)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级,学生们“唯己”意识强烈,缺乏宽容、谦比,打扫卫生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小团体”现象普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我发现,学校为老师们开辟的“开心农场”,常常吸引学生驻足观看,甚至主动上前帮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何不以此为契机实施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