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把握“三度”,提高问题设置的科学性;抓住问点,提高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以争论、探究引导,推动数学问题深化出发,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提问,意在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自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章、诗歌的创作要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课堂练笔也应当如此,我主张课堂练笔“合为时”而做。所谓“为时”,就是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课堂练笔应该抓住时机,找准进行“语用”训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离不开提问。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要让课堂变成学生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抓住问题层层展开,要围绕“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周应喜 《江西教育》2007,(12):16-16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问题1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与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看法:(一)提问要注意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略论化学课堂设问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整体性、动态性、有效性为原则设置课堂提问,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班级的“集体性格”、教师的个性特点四个维度上把握问题的设置,以“经济性”评估所设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课堂提问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解疑的过程,提问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呢?一、问题的设置要恰当教师课堂提问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善于抓住关键。决不能把提问当作活跃气氛的法宝,搞“满堂问”,那样,会使学生的神经过于紧张而容易疲劳、迟钝。因此,问题设置不可过滥,要问到点子上。提问作为“开场白”,引起…  相似文献   

8.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语,用适当的导人方式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历史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导入初中历史课堂。一、设置悬疑.巧妙提问.引发思考导人新课时,历史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设置悬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想象、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我”对国旗、对祖国的赤子真情。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一些大学本科基础课程,在高校中多为大课堂授课,教师不便于像小课堂那样全方位地随时观察到学生听课时的表情状态;特别是有的年青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没有能够抓住真正的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做精细讲解;扩大招生,学额的增加使得此类问题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致使少数学生的听课状况从“囫囵吞枣”到“云里雾里”直到最终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设置优良的课堂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地优化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置,本文就“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置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对经典戏曲的大胆质疑让老师惊叹,但细细想来。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三桩誓愿”似乎“合情不合理”.学生提出了种种质疑:窦娥“太假了,违背常情”,“窦娥太自私”,“这样的结尾不能真正打动人心”。对此,丁老师并没有随便应付。而是立刻改变教学设计,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大胆质疑后,从容不迫地拿神话传说作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做了明确引导.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深入作品、了解作、解读本,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评价作及作品。丁老师能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学习问题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3.
雷晓哲 《考试周刊》2010,(6):227-227
一、课堂设问 课堂上的“问题”有许多,那如何设置课堂中的问题呢?良好的设问,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科学严谨而又存在内在连贯性一系列的“问题”设置,不但能使学生的兴趣得以继续,而且能使课堂顺畅进行,形成一个思维的整体。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可见,问题的设置能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四忌四要”一忌多,提问要抓住教学重点。目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已不多见,但满堂问的却屡见不鲜。提问过多,繁杂琐碎,往往会淹没教材重点,使学生难以招架,以致思维受阻。因此,问题设计要合理,紧扣教学重点,在重点段、难点句、关键词上作文章,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若干教学案例,分别从设计关联情境,提辐射性问题,挖掘知识储备;设计悬念情境,提预测性问题,展开丰富想象;结合插图,提信息性问题,感知新课内容;巧借实物,提理解性问题,挖掘文本内涵;抓住细节,提引导性问题,推动深度思考;抓住冲突,提探究性问题,引导价值判断等六个方面探讨如何设置多样优质的课堂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理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在探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教师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抓住重点精心设计触动“神经”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所谓触动“神经”,一是要触动课文的“神经”,即牵动文章核心的主要问题;二是要触动学生的“神经”,把他们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唯有如此,课堂提问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又富有艺术韵味。因此,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  相似文献   

17.
王金祯 《甘肃教育》2008,(11):42-42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当前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培养,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孔子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学生的这种需求引导启发学生。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主导权在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严桂丽 《考试周刊》2012,(30):131-132
课堂高效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瞬间,在意外生成的解决中提高课堂效率,作者通过抓住“错误生成”、“提问生成”、“意外生成“这三方面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以期构建动态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