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伟 《考试周刊》2010,(18):65-65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法,以求在痛苦的矛盾中反思、探究,终能如凤凰般获得涅磐。  相似文献   

2.
所谓“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生成”对应于“预设”,因预设而精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把控教学预设,引发智慧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巧处“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有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在理念上体现“开放”,在内容上关注“内核”,在构想中寻找“可能”,在预设中构建“板块”,从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钟祖文 《考试周刊》2011,(65):86-87
初中数学课堂,“预设”和“生成”是统一体.是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不速之客”.须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本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它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苦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收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杨砚宁 《化学教与学》2011,(8):59-61,86
本文分析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课程标准与课堂实施的脱节现象,论述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通过亲身实践探索了课堂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以及高效课堂实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中。“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处理预设和生成两者关系。本文将从规划教学流程,丰富“预设”资源;立足课堂本身,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给予“生成”空间三部分进行分析,讲述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成功的物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预设为生成播下了种子,自身也在生成中升华。下面我以“走进分子世界”教学为例,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应的概念: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应该在备课时做精心巧妙的教学预设。“退”与“进”是一对相反的方向词,没有“退”何来“进”?“退”是“进”的基础,“进”是“退”的需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然,教师必须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