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并与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31株铜绿假单胞菌RAPD分型共有9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基因A型17株,占54.8%。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有6型。结论:基因A型为优势菌株,且为多重耐药,是这一年来张家口地区呼吸遭感染的相关菌株,RAPD分型在医院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效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三种抗生素单用时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测出联合用药时对这些菌株的MIC,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协同作用为35.5%~38.7%,相加作用为41.9%~45.2%,无关作用为16.1%~22.6%,无拮抗效应。结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用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诱导型β内酰胺酶,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结 果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67株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头孢西丁和替卡西林耐药率 分别达到了90.9%,80.2%;其他10种药物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如亚胺培南达到18.1%. 结论实验证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高度重视它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强调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应用VITET-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种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头孢类、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75%、75%、20%、70%、55%、50%、13%,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他啶(7.22%)和头孢吡肟(11.86%)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其全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其它菌耐药率都超过14%。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医院检验科应加强细菌感染控制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P.a)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与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以聚氯乙烯吸痰管作为生物膜载体制作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分别在生物膜形成的不同时间加入3MIC的阿米卡星及不同浓度的盐酸氨溴索,采用连续稀释法进行生物膜内存活菌菌落计数。结果与单独应用阿米卡星组相比,阿米卡星与盐酸氨溴索合用后,生物膜中的活菌数明显减少。成熟生物膜中的活菌数随盐酸氨溴索浓度的增高而减少。结论盐酸氨溴索能增强阿米卡星对生物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效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三种抗生素单用时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测出联合用药时对这些菌株的MIC,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协同作用为35.5%~38.7%,相加作用为41.9%~45.2%,无关作用为16.1%~22.6%,无拮抗效应.结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病原菌/药物/生物体三位一体的、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筛选评估研究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行耐药病原菌治疗药物筛选。自制用于秀丽线虫培养、观察的多孔板摄影灯箱,用以观察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活动情况。将被感染的线虫置入抗菌药液培养,对秀丽线虫行为模式的视频内容进行记录与统计分析,从线虫死亡率判断药物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的秀丽线虫死亡率明显增加,而经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治疗后的秀丽线虫有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通过对秀丽线虫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的致死率进行评估,建立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药物筛选评估研究系统,应用于病原菌感染敏感药物快速简便筛选,及相应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桑螵蛸脂类提取物的成分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创新点:中国传统中药桑螵蛸一直广泛应用于肾病的治疗,在抗菌领域未见报道,本实验首次证明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桑螵蛸脂质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比例。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观察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应并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进行抑制生物被膜的试验。结论:桑螵蛸脂类提取物中含有16种化合物,最丰富的成分分别是倍半萜类化合物、单萜和微量芳香族化合物。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用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4%,Ⅳ型占7.4%,V型占11.1%,Ⅵ型(不定型)占1.1%;RAPD分9型,A型占51.9%,B型占7.4%,C型占7.4%,D型占7.4%,E型占7.4%,F型占3.7%,G型占3.7%,H型占7.4%,Ⅰ型占3.7%.结论:基因型A型、耐药谱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此次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菌株,其它型别为非流行相关菌株.RAPD基因分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可靠性优于耐药谱分型,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肟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发生的2月龄幼兔肺脏中分离到3种类型的细菌(记作:a,b,c),经对所做的纯培养3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检验,结果表明a菌(17株)为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菌(8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aeruginosa);c菌(6株)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为相应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肉桂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挥发油对11种62株临床分离细菌和5株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共5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肉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肉桂挥发油对所有受试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1.11mg/mL,且对耐药菌株和敏感株有相同的抗菌活性.肉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低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P<0.01);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活性均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 自动鉴定及药敏仪鉴定菌株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705株,其中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46株(20.71%)﹑大肠埃希菌104株(14.75%)﹑肺炎克雷伯菌79株(11.21%)﹑鲍曼不动杆菌54株(7.66%)。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除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4年收集的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21株(主要为便、痰、尿液、脓汁和胸腹水等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 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04年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67.7%~82.3%;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为76.7%.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性的比较表明,头孢吡肟耐药性低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性明显低于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结论]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丁香精油抗奶牛乳腺炎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共16个不同种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80株和假丝酵母临床致病真菌12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用SPSS 17.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等共7个不同种属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强弱及其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受试细菌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0.06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31.34 mg/m L,明显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P<0.05);而丁香精油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丁香精油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运用于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等临床细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杆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和酿酒酵母菌等8种菌为供试菌,对风轮菜水浸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风轮菜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杆菌,MIC分别为:0.06 g/mL、0.08 g/mL、0.10 g/mL和0.125 g/mL.而风轮菜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和酿酒酵母菌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叶水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八叠球菌为供试菌种,采用二倍稀释法,对夹竹桃叶水提取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夹竹桃叶水提取液对6种供试菌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八叠球菌的MIC均为0.5g/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太子参白茶5个不同浓度的溶冲液对酿酒酵母菌、青霉、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青色链霉菌等九种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浓度的太子参白茶溶冲液对九种受试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4倍液为真菌与细菌的最好的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协助临床查找病原菌,为临床提供诊断参考和用药依据[方法]临床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L型细菌分离培养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一病例中检出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病人不仅对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铜绿假单胞条件致病菌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而且是进一步菌群失调,白假丝酵母也开始出现。可见临床过度或滥用抗菌素可形成多重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和L型细菌,临床感染的疾病迫切要求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敏感性准确性的提高和及时报告。而L型细菌的检验比较薄弱,尚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