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妇女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粟特妇女生活很活跃,她们信仰佛教并参与建窟施舍等活动,经济上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活动;粟特人还积极与敦煌地区的汉族及其它民族通婚,对于敦煌社会风气变化产生过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粟特人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特别在唐代 ,在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对外商业活动中 ,粟特人是一支最主要的力量。本文主要利用吐鲁番文书资料 ,对粟特商人在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中所起的作用、粟特商人进入唐帝国的实际状况、粟特商人的活动范围、粟特商人在唐帝国的身份地位以及唐朝政府对外来粟特商人的政策等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粟特人作为商业民族和移民,中古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有着较多的活动,北起漠北,南到江淮,都可见其足迹。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尤其对促进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粟特文化载体的粟特文,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广为流传和使用,传入漠北后,直接促成了回鹘文的创制,而回鹘文又促成了蒙古文的形成,并间接促成了满文和锡伯文的创立,契丹文的创制也受到回鹘语文的影响。10-11世纪以后,粟特文渐趋衰微乃至逐步消失,但其影响却一直不绝如缕,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4.
货币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物与等价凭证,既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也间接促进了沿线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文通过梳理粟特铭文钱币,能看到东西方文化对粟特地区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希腊、波斯式货币的使用,还是仿制唐式货币,均取决于粟特人商业贸易活动之需求。可以说,一段粟特货币史也就是一部微缩的丝路贸易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逐步推进,对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些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协调这些文化冲突进而强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时期,中古先民通过丝绸之路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频繁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我们从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特点进行阐述及概括,看到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双向性、民俗化、本土化、渐进性和回流性的特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原大规模引入了外来植物、动物以及宗教,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域诸地;在彼此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影响下,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异域文化在中国扎根并衍生;外来物质文化和异域艺术、宗教等也对丰富中华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膜,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7.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不仅以经商著称,在文化方面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回鹘人使用的回鹘文、摩尼文和亚述文(即古叙利亚文)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应的文字;背景各异的几种文化通过粟特人的媒介传播于回鹘中。根据回鹘语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借词,探讨粟特语及其对回鹘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本从三方面探讨了粟特语对回鹘语的影响。一是介绍了粟特与突厥-回鹘的接触,大约从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人创建其第一突厥汗国的时代起,作为东伊朗语族成员之一的粟特人就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和文化导师;二是分析了回鹘语中粟特语借词的9个特点,如以z-,觢-,f-,v-起首的词语,词中含有觩的词语,一般而言,如果在粟特语里可以找到对应的词,凡是突厥—回鹘语中有这些词语的出现,就基本可以确定是粟特语借词;三是从借词看粟特语对回鹘语的深刻影响:首先,探讨了早期突厥—回鹘语中的政治官衔称号,其大多也来自粟特语;其次,通过借词可以看到粟特人在经济和日常生活上对回鹘也有较大的影响;第三,从借词看粟特人在宗教文化上对回鹘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这个特殊群体在打箭炉对汉藏贸易进行了大规模开拓,他们以打箭炉为中心,开展以边茶贸易为主的民族贸易活动,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仅为促进汉藏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为今天搞好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贸易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AFS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战地救护组织,战后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该组织在世界各国设立专门机构,挑选该国学生和老师赴别国进行文化交流。他们希望通过此减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问题的出发点 文化交流对我国历史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古代佛教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今天,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规模上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其影响也是至为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美术史上,出现过现过两次人体艺术的发展高峰,即古希腊和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没有出现人体艺术的大发展。因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特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心理等特点,使每一个民族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亚粟特人大量移居中国后,并不是全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居住在西域地区和河西走廊的粟特移民,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种植,承担政府的赋役,还进行畜牧业生产,在安史之乱以前,这些粟特居民的农牧业活动充分反映出入华粟特移民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安史之乱以后,粟特居民所从事的农牧业活动也已经与当地社会经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天宝差科簿》中出现的"捉钱"与"市壁师",是与商业有关的色役。敦煌粟特人担任"捉钱"经营官营高利贷,推测也私自放高利贷获利;"市壁师"的任职使他们监督敦煌各行市场,以便商业活动有规范的顺利进行。这两种公务执事刚好反映出粟特人后裔在敦煌商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动物词汇的翻译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有一个大家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有关动物的词汇。这些词汇受到动物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影响,因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是思想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或社团之间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学习的愿望,产生了互译精神产品的要求。”这就使得动物词汇的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美术史上,出现过两次人体艺术的发展高峰,即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没有出现人体艺术的大发展。因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特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心理等特点,使每一个民族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加强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特点及内容,阐明了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对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唐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先世的籍贯、姓氏、内迁路线的考察,认为以往关于这一族出于奚、粟特、抑或突厥民族的说法皆难成立.这一族应该是回纥(回鹘)药罗葛氏后裔,中唐时代河朔地区"胡势"强盛是这一族冒改粟特姓氏的主要原因."泛粟特"的学术倾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省全境,敦煌、张掖等地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各个民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回鹘人,曾是丝绸之路的主宰者。漠北回鹘与吐蕃为争夺丝绸之路,征战不断;甘州回鹘统一河西走廊,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党项族抢掠丝绸之路,其西夏政权灭甘州回鹘,控制了整个河西。蒙古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甘州回鹘政权一直非常注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交往,佛教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曾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史籍及敦煌文献中有关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交往关系的史料及敦煌石窟中相关题记资料的梳理,论述了佛教僧侣在甘州回鹘政权的外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出佛教在沟通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