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欧阳修——你是哪一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感情色彩迥异。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  相似文献   

2.
两个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于是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也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第一个故事: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他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  相似文献   

4.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 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他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于是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  相似文献   

5.
有个故事。一次,一个爱写诗的小青年恰好与欧阳修同行——只是不知道同路者的身份。就这么走着走着,小青年看到路连有棵枯树,于是诗兴大发,指着枯树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夸他,还笑眯眯地点头说;“写得好,那枯树的确是这个形状,而且你只要再加两句,就能让此树充满生机!”小青年听了,也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结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小青年听罢,感慨万…  相似文献   

6.
有个故事。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立刻变得灼灼有神且熠熠生辉,这两句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6)
趣味堂有一次,欧阳修走在路上,听见前边一个书生对着路边的一棵枯树赋诗,可是,他只念出两句"路边一枯树,两个干树杈。"就再也吟不出来了。欧阳修见他想得辛苦,便随口加了两句:"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做花。"书生听罢,感慨万千,因为他发现,加上这两句,  相似文献   

8.
有个故事: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丫。”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  相似文献   

9.
<正>宋朝时有个文人喜欢作诗,但平时又不愿下工夫,却自以为了不起。后来他听说有个欧阳修很会作诗,很不以为然,心想:难道天下还有比我更会作诗的人吗?就离开家去找欧阳修比试比试。这个文人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枯树,于是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远看一枯树,两股大丫杈。他吟了这么两句,却想不出后两句词来了。正苦苦思索时,突然背后有人续了两句:春来苔为叶,冬至雪是花。这人回头一看,并不认识吟诗的就是欧阳修。他上  相似文献   

10.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看见一户人家门口有棵枯死的大树,便诗兴大发,当即吟道:"门前一枯树,两股大树杈。"接下来他却再也想不出下句了。这时恰好欧阳修路过,他略一沉思,便应声吟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那人一听,连声叫绝:"神来之笔,起死回生啊!"  相似文献   

11.
有个词叫“锦上添花”。其意是本来就好,添了更好。那么,有没有“糟处添花”,使糟糕变美好、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呢?有!一次,欧阳修外出,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一棵枯树作起诗来。诗曰:  相似文献   

12.
宋朝,有个人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中无人。听人说欧阳修诗才超人,他心中颇为不服。为了见个高低,他要访欧阳修。途中,他见路边有棵很大的死树,诗兴大发,吟出两句:“面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权。”两句出口,一时想不出后两句。恰巧欧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续诗     
北宋年间,有兄弟二人,平常能顺口胡诌几句歪诗,于是就自恃才高八斗,到处吹嘘并扬言要跟当朝大诗人欧阳修比比高低.这天,兄弟两人出门,正是要去寻欧阳修比诗.刚巧,官任枢密副史的欧阳修,乔装下乡私访,来到这个地方. 兄弟两人走在路上,见春光明媚景色宜人,当然少不得即兴赋诗.路前方一村边,长着一棵开满白花的梨树,老大见了顺口吟道:"一棵大梨树,"老二接道:"两个大桠巴."再往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找不出词儿来了.  相似文献   

14.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虽然没什么大文才,却喜欢舞文弄墨。他听说欧阳修是众人敬仰的大文豪,心中很不服气,便赶赴京城,想找欧阳修当面比试, 一决高低。途中,他看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有株很大的枯树,便诗性大发,当即吟道: “庭前一古树,两股大树杈。“诗到此也就卡壳了,他在这棵古树前转悠了半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 2 3回写了林黛玉梨香院外听《牡丹亭》戏文的故事。黛玉原是闷闷不乐地走着 ,偶然听到两句 ,觉得戏文“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听了两句 ,“不觉点头自叹”。再后来 ,待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这两句时 ,“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越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 ,坐在一块山子石上 ,细嚼‘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八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仔细忖度 ,不觉心痛神驰 ,眼中落泪”。不懂诗的人 ,也许会觉得林黛玉多愁善感 ,岂不知她的心理历…  相似文献   

16.
<正>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天与两个朋友喝酒作诗。欧阳修说:"咱们每人作两句,所写的诗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犯罪的,并且所犯的罪该判徒刑以上。"朋友们一想,这还不好作,把人往坏里说就是了。甲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乙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阳修说: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甲乙二人问:"你写的是犯罪吗?"欧阳修说:"到我诗中说的样子,是已经蹲完监狱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表达方式。甲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纯记叙手法,写拦路耍流氓、下海当海盗,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乙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记叙兼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7.
宋朝时有个富家子弟,人称“酸秀才”。他十分骄傲,对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都不服气,总想比试一下高低。 一天,他带了几册唐诗去寻访欧阳修。走着走着,他见路边有棵大树,顿时诗兴大发,吟道:“路旁一古树,树上两个杈”,吟完后,肚子里就再也找不出词儿来了。正巧,欧阳修从这里路过,就替他续了两句:“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当花。”  相似文献   

18.
宋朝有个纨绔子弟,以“诗才”自居,人称“酸秀才”。他听说欧阳修吟诗赋词妙如流水,欲寻其比试高低。于是,挟了几本唐诗上路了。途中,酸秀才见路旁有棵枇杷树,顿时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唱起来:“路边一古树,两朵大口杈。”刚吟完这两句,就再也接不上茬了。正巧这时欧阳修路过这里,见酸秀才急得团团转,替他补了两句:“未接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酸秀才不由得点头称妙。二人沿湖畔而行,酸秀才为了扳回面子,又诌了两句:“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吟罢又搜肠刮肚,无以为继。欧阳修对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酸秀才拱手道:“想不到老兄也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抒情诗是很讲究含蓄的。北宋诗人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诗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曾子固说:诗当“语尽而意不穷。”南宋词家姜白石也说:诗“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这都是说,作诗要注意含蓄。含蓄能使作品显得蕴藉深厚,“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古人如此重视,是有道理的。他们在这方面表现了高度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两个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