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较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该理论主张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立场和最终目的是发现文学的伦理价值。吉本芭娜娜在短篇小说《白河夜船》中,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及丰富的情绪,描写了日本当代都市女性在伦理环境中的困惑、选择、陷入的伦理困境以及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主人公在陷入痛苦深渊后,凭着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苏醒重生。芭娜娜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人其实是不容易被摧垮"的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简介:吉本芭娜娜。于1964年出生,东京人,在日本大学艺术系文艺科毕业,二十三岁时以《厨房》一文获日本“海燕”新人文学奖,后来又陆续获“泉镜花”“山本周五郎”等文学大奖。到1989年后更是迅速崛起,是当下日本最著名的畅销女作家。  相似文献   

3.
孙冬惠 《现代语文》2010,(1):123-124
20世纪后期日本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们在各种文学奖中“盛气凌人”,吉本芭娜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芭娜娜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20岁左右的少女。她们不堪于悲惨命运的捉弃,从而独自找寻出路解救自我,完成人生的成长,同时也拯救了身边的人。她们温婉坚毅,具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性。  相似文献   

4.
姚明正式宣布退役,发布会的主题定为"明谢"。媒体上相关的人物专题,沿袭李娜首夺大满贯之后的报道思路:《娜一吻》、《娜么美》、《娜么爽》,记者们这次也基本上围绕姚明的"明"字大做文章:《"明"谢天下》、《"明"锣收兵》、《功成"明"就》、《柳暗花"明"》、《"明"天会更好》、《记忆从不"姚"远"明"谢生活继续》。  相似文献   

5.
无线玩具     
娜芭兔是一款智能型电子宠物。当你从朋友那里收到一封新邮件时,娜芭兔会向你摇耳朵提示,并为你读出最新的一条消息。娜芭兔通过无线网卡可以连接到附近任何与互联网连接的无线网络设备上。通过无线网络,娜芭兔的主人可以得到由其制造厂商提供的很多服务,比如网络广播、在线升级等等。  相似文献   

6.
《哀愁的预感》是吉本芭娜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也是可读性很强的一篇。作品能够保持畅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其独到的叙事艺术。譬如不规则的叙事时序、巧妙的隐喻叙事、体现记忆片断之美的叙述等等。  相似文献   

7.
从《厨房》到《满月》,吉本芭娜娜一直在给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略显单薄却轻盈透明的小说世界:不是爱情小说,却有动人的爱情;遵循日本小说的传统,却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敏感问题(凶杀、变性);不以复杂的情节取胜,却利用了很多个突然与意想不到。主人公就在从相互依恋到彼此关心和照拂的过程中逐渐长大、成熟,最后自立了。因此《厨房》和《满月》讲述的是成长的故事,而不是恋爱的故事,它们都不是恋爱小说,而是人情小说。这种倾向性,推而广之,在芭娜娜以后的作品中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8.
厨房是女性生活的经典场城,中国女作家徐坤的《厨房》和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厨房》在不同的文化及文学背景下,展示出不一样的厨房故事和女性情怀。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通过探讨两个女主角在不同的厨房中发生的故事,来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讲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蓬迪里埃不断觉醒的故事。在格兰德岛度假期间,爱德娜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在宇宙间的地位。然后,她离开家庭去寻求自由。最后,她在大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德娜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她没有正确处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自由意味着责任,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拒绝诱惑     
塞西莉亚·芭托莉,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若再提起歌剧《巴亚捷》选段《风雨飘摇》恐怕更显冷门了.可是由芭托莉演唱的《风雨飘摇》视频说不定你还真看过,只是当搞笑视频看了.意大利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莉凭借其强大的气息和夸张的表情完美演绎了这个难度极大的唱段,面部变化和气息带动的全身颤动看起来显得滑稽,加上听不懂咿咿呀呀的意大利语和峰回路转的旋律起伏,芭托莉的这版《风雨飘摇》被网友奉为“搞笑神曲”.若不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看过之后笑一笑可能就忘记了,恐怕不会关注到这位芭托莉女士.其实,她可是一位得到过卡拉扬的肯定、在古典音乐和女高音唱法探索上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原则的女汉子.  相似文献   

11.
堂娜给人的感觉一向是优雅的、内涵的、自由而自信的,仿佛每个女人渴望达到的某一种典型,不论是演戏还是唱歌,她都让人感到深深的吸引。忙着经营自己的餐厅,堂娜很久没有唱片新作推出,从“非常喜”跳槽到“友善的狗”也有一段时间了,终于,在世纪末之前,她推出了一张全新的国语专辑《解药》。堂娜的安稳与自信,让她对爱情的诉说成为女人  相似文献   

12.
上完泰戈尔的小说《素芭》,我的心里就像压了千金大石,喘不过气,又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深思,素芭太可怜了,太可悲了,印度的女性太可悲了。首先,悲素芭没有疼她爱她的父母。俗话说: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是聋的、瘸的甚或瘫的。更何况素芭不聋不瘸不瘫,只是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13.
公主的猫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猫的国家里。有一天,一位外国老太太到这个国家来旅游,她给国王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国王把小猫送给了自己的女儿娜娜公主。娜娜公主别提多么喜欢这只小猫了,反正你就是用太阳和月亮加在一块儿换她的小猫,她也肯定不乐意。可是,有一天晚上,小猫突然不见了。娜娜公主特别伤心,呜呜的哭声惊动了整个王宫。国王非常着急,派人连夜上街贴《寻猫布告》。布告是这样写的:娜娜公主的小猫丢了,有谁捡到赶紧送来,奖黄金一万两。记住,小猫的特点是:别看年纪小,胡子可不少。  相似文献   

14.
江国香织作为日本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与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共同被视为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三位女作家。在江国香织的作品中大多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描述手法为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关于爱情的一些感悟,通过她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现代日本女性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本文以《沉落的黄昏》为例,来分析江国香织作品中的日本女性重塑自我的一个觉醒过程和追求自由的意识,结合江国香织的作品来分析其内含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小说《素芭》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小说的结尾也引起了师生们关于悲喜剧的争论。小说的结尾写道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对这个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大团圆的结局;二  相似文献   

16.
吉本芭娜娜1987年登上日本文坛至今已近25年。在25年的写作中,芭娜娜从未标榜过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女性话语权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芭娜娜的作品中涉及一系列关于家庭、婚姻、爱情以及性差等女性主义所关注的话题,从中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质疑,对社会伦理观念的挑战以及对性差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叶卡特林娜原名索非亚·奥古斯特,172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744年即她15岁时被俄国伊丽莎白女皇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的未婚妻。不久,她弃信路德教,皈依于在俄国影响深远的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特林娜。1745年,叶卡特林娜与彼得大公结婚,1762年她率近卫军发动政变推翻即位刚半年的丈夫彼得三世,登上女皇宝座。初中历史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第一册)上写道:“1762年,皇后叶卡特林娜发动宫廷政变,成为沙皇,称叶卡特林娜二世。”这句话出现在有关彼得大帝的叙述之后,因而易让广大师生产生误解,认为叶卡特林娜二世是彼得大…  相似文献   

18.
娜夜,女,满族。祖籍辽宁兴城,长于西北,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主编过民刊《大西北诗刊》,任甘肃省文学院专业作家。1980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有诗集《回味爱情》《冰唇》《娜夜诗选》《娜夜的诗》《起风了》《睡前书》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称号、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等。2005年《娜夜诗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本期我们评读她的新作组诗《倾听之手》。  相似文献   

19.
我看的第一本吉本芭娜娜的书,是她的处女作《厨房》。这本《厨房》是朋友赠予我的生日礼物,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二00九年推出的新版。封面上画着繁复的黄色花朵——由蓝色的叶子衬着,缀着橙红色的边,显得古典而端庄。由本书开始,我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吉本芭娜娜庞大"粉丝"团中的一员。她一出版新书,我便立即在网上订购,翘盼着新书送上门。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