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在遵循收益原则、能力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由政府、学生及家庭、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三方主体分担。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改变政府资助措施,完善助学贷款机制,推进公立高校“改制”、发展私立大学,给地方政府以激励,改革教育财政拨款制度,鼓励高校依靠自身创收,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受益各方只有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分担补偿,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从我国目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看,个人承担比例的过快增长显然已经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减少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政府对学校的投资状况、普通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完善贷学金制度,建立多渠道的扶助贫困生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两难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及其成因在我国由国家推动的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府行为的政府信用和商业银行的商业信用的混合体,是一种以国家信用方式提供的、旨在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它对于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实施助学贷款,是基于以下的理论基础:一是在经济学意义的“成本分担”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成本应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应该由学生、家长、政府、慈善机构和工商企业承担,而商业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能增加高等教育经费而不减少其它方面的经费支出,可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生均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而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必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政府、学生及家长、社会与企业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各分担主体中,政府、学生及家长应分担主要份额,社会与企业是补充,但应为学生及家长分担份额设置一个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投资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荃 《高教探索》2006,2004(5):44-46
本文就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投资政策、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行比较,得出启示:我国政府要重视教育经费规模和成本结构,加强调控;合理测控学费在成本中的比重,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根据形势需要制定专项投资政策;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凡泉 《高教探索》2003,22(3):11-15,3
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受教育者在未来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应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但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益事业,社会和国家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受益者。因此,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大部分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成本不宜超过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的25%。2000年以来,中国高校学费标准已达到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平均高值。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我国需要实施各种形式的、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改善欠发达地区高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亟须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分担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投入机制.为此建议: 一、核定我国高校生均办学成本.生均办学成本投入是保障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科学地核定高校生均教育(办学)成本,是指导高等教育投入、衡量高校学生是否享受公平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与公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在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的角度论述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对社会公平的正面作用;从居民人均收入和学费的角度论述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对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并指出两者的平衡点是建立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向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在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剧增、个人成本负担偏高、生均教育经费偏少、高校负债办学等问题.为此,需要中央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能力原则"合理确定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及通过以外汇储备支付给商业银行的方式消除高校债务等途径解困,以保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后1/3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剧增、个人成本负担偏高、生均教育经费偏少、高校负债办学等问题。为此,需要中央政府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根据能力原则合理确定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同时通过以外汇储备支付给商业银行的方式消除高校债务,以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国家财政经费与个人学杂费变化状况、高等教育经费弹性系数和个人负担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回归模型对2010年的国家财政经费与个人学杂费进行了预测研究,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已经快速实现,国家财政经费比重显著降低,个人学杂费所占比重较快地增加;人均高等教育经费在1999年之前保持增长,1999年之后呈现稳中趋降;个人及其家庭的财政贡献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政府财政贡献的增长速度,也意味着个人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财政需求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隐忧。建议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快扩张,关注生均教育财政指标变化状况,实现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肩负着伟大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还无法满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依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生缴费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主要补充渠道。但据了解,高等院校学生缴费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基本原因就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学生欠费恶化了学校财务状况,限制了高等院校的正常运转,压缩了高等教育空间,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助学贷款作用和意义,建立科学、规范、诚信和方便的大学生助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开始收费以来,学费水平不断增加,家庭普通高等教育支出加大,家庭教育负担率提高,虽然以前政府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近两年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实施的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贷款体系,对降低居民负担率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可行性。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家庭分担比例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投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个人及其家庭的教育成本比例、引进市场机制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建立一种全社会共同合理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预测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平均规模过大的前提下,生均教育总经费的下降会导致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拟合回归方程预测,到2014年,学杂费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有达到1:1的趋势。学杂费所占比例过高,过于体恤政府,缺乏合理性。为确保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提高教育的质量,文章向政府和高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一部分由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但并非所有的教育成本均需进行分担,需要由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进行分担的成本应该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直接共同发生的成本,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在当前形势下,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其必要性。首先,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还不是纯公共产品。接受高等教育会给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理念,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其次,进行成本分担有益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来自借款学生的道德风险 1.非贫困生捏造材料骗贷。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较低,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承担,资金成本较低,同时没有担保要求,与普通商业贷款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助学贷款的这种优势可能吸引部分非贫困生出于占有隐性补贴或从事其他投资和消费活动的目的,故意编造家庭贫困状况以获取贷款。在助学贷款额度和政府贴息有限的情况下,非贫困生获得了助学贷款,既挤占了真正的贫困生的贷款额度,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有的学生将助学贷款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活动,助学贷款这一本来应当投入高等教育的资本就无法实现向人力资本的转移,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就因此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杂费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学杂费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培养成本是导致地区差异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杂费水平相比其经济发展程度明显偏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杂费水平则相对偏高.西部农村居民学杂费负担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论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政府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法律、现实以及国际经验等方面来看,政府都应积极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人。政府分担成本,客观上有利于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责,保持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促使其健康发展。政府在分担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政策中应选择合理的资助对象和资助项目,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完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推行教育凭证制度,积极优化民办高校融资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投资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属于人力投资.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应该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构成、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