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树 《四川档案》2005,(1):16-17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学季刊》。两年后,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2.
曹禺     
《出版参考》2008,(1):M0002-M0002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湖北潜江县。曹禺的生母在曹禺出世的第三天即去世。曹禺是在继母和保姆的抚育下长大的。  相似文献   

3.
1972年6月14日沈从文致信身处困境中的陈蕴珍(巴金夫人萧珊),表示对巴金一家境况的关切,信中同时又介绍了自己及北方一些熟人的近况,其中提到曹禺时,他这样写道:"曹禺闻也患心脏病,住协和医院.本说拟写什么张秋香剧本,或许又过了时,就搁下了."[1]150沈从文不经意间给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曹禺曾拟写一个名叫张秋香的剧本.在曹禺目前已公开的文字里,虽尚未见到他本人的有关说法,但我认为,沈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因为书信作为私人文件,易于保存真情实况,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它常常能在琐碎的事情中透露某些公开材料中不易见到的珍贵史料.沈从文与曹禺之间相互熟悉.早在1937年,沈就曾在《大公报》上发表《伟大的收获》一文,高度评价曹禺《日出》一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1960年9月曹曾就《卧薪尝胆》(后改名《胆剑篇》)一剧中的若干历史问题向沈从文请教,沈于同年9月16日曾复一长信详细介绍了战国时期吴越社会各方面的状况.1961年沈还曾致信曹禺,对《卧薪尝胆》一剧提出过修改意见.1972年沈从文与曹禺两人同居北京,或许是在某一个偶然的场合(很可能就是在协和医院,因为沈前信中曾说道,"曹禺闻也患心脏病,住协和医院"),沈曾亲耳听曹说过自己想写张秋香,当然也有可能是听其他熟人说的.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沈的说法应该可信.  相似文献   

4.
说说赵起扬     
提起赵起扬来,读者可能不大知道。然而,他却是北京人艺不可多得的一位好领导。 曹禺曾经说过:“在北京人艺的发展史里,必须提起两个应该长久被我们记住的名字——焦菊隐和赵起扬。前者是北京人艺的总导演,后者是北京人艺的组织者和创办者之一。” 1954年的秋天,曹禺写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新作《明朗的天》。北京人艺决定作为重点剧目排练,并由焦菊隐先生导演。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著名戏剧家曹禺在访问美国时,美国有许多新闻记者纷纷慕名往访.一次,有个《纽约时报》记者访问他,虽然只有礼貌地向曹禺提了几个问题,过后却在报纸上先后发表了三篇文章,谈了许多曹禺都意想不到的事,而且文章中引用的有关曹禺的事实材料又是那么准确无误、有根有据.对此,曹禺同志深有感触,他说:看来要当好一名新闻记者确实是不容易的,好象得有一  相似文献   

6.
曹禺(1910-1996),著名剧作家。中国现代文坛有“鲁郭茅巴老曹”一说,老是老舍,曹就是曹禺。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其父曾任黎元洪总统的秘书,后常年赋闲在家。曹禺幼年丧母,原来的姨母成为继母。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曹禺小时候聪明过人,  相似文献   

7.
1985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国立剧专50周年校庆."小疯子"朱家训拜见了自己的老师曹禺,也会见了同班同学叶子和"大疯子"凌子风.盈盈水,师生情,风风雨雨、坎坎坎坷坷50年,别时难舍相见更欢,酸甜相间更有味.朱家训走到曹禺老师身边问:"万先生,你还记得我否?"曹禺先生一愣,望了朱家训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就是第一届那个最小、最顽皮的学生小疯子朱家训吗?"此时,凌子风走来,曹禺对着他说:"您,我就不说了,著名的大导演."凌子风忙说:"哪里,哪里,您永远是我的先生,我也永远是您的学生.孙猴再闹也离不开您的手心啊."曹禺十分激动,拉着叶子、朱家训、凌子风等第一届学生说"留个影吧,50年啦,不易啊!"  相似文献   

8.
大树 《湖北档案》2004,(8):38-39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交给了《学季刊》。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9.
<正> 在湖北省潜江市市区中心东风路,有一幢四层高的现代建筑,这就是“曹禺著作陈列馆”。陈列馆分三个陈列厅,分别展出了曹禺先生的创作道路、曹禺著作的传播与影响,全国书画家为陈列馆捐赠的墨宝。包括了曹禺先生创作、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访问了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志。在交谈中,不知是从哪句话岔开去的,竟使曹禺同志发表了一席关于记者工作的谈话。分手之后,细细咀嚼起来,觉得曹禺同志的许多话都讲到了记者工作的原则。我便根据记忆整理成文,借以与同行共勉。曹禺同志说:“当好一名新闻记者是不容易的,好象得有一点特殊的本领,换句话说,要有点基本功。前年我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几乎天天要接待新闻记者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