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与人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闻媒体的急速增加,新闻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读者、受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出新闻精品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创名牌、出精品”已成为我国新闻界同仁的共识.新闻要多出精品,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在诸多方面的素质中,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作文先进人”、“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为人气质的表现”,正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3.
龚拓 《新闻世界》2013,(6):27-28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三讲”教育的普遍开展,许多新一闻单位同时抓好“多出精品迎国庆”的报道。从老总到编委,从部主任到采编人员,大家以“三讲”焕发的革命热情,动脑筋,出点子,落实报道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正在陆续拿出一批新闻精品,努力搞好迎接国庆的宣传报道。向建国50周年献礼。 “多出新闻精品”,这是新闻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以正  相似文献   

5.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精品,已经成了新闻界的共同追求和热切呼唤,“精品年”、“精品月”活动此伏彼起,鼓励出精品的各项措施频频出台,精品力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成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实践表明,精品是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志,多出精品,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战胜平庸,摆脱浅薄,才能深刻厚重,生动引人,产生人们所期待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将求精品之志化为出精品之行,不断地向社会、向时代、向受众奉献新闻精品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涉深水…  相似文献   

7.
试论精品     
试论精品曹淳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加剧了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提高宣传质量的要求,“多出精品”、“精品年”、“精品月”等口号,正是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高宣传质量的强烈诉求。然而,究竟什么才算精品,创造精品对我...  相似文献   

8.
实施精品战略培养跨世纪人才──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综述刘保全去年以来,部分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文章,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还提出开展新闻精品年活动,并把1996年定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9.
精品:新闻实践的永恒追求武汉晚报编委会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界提出“多出精品”,从上到下都在呼唤精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精品战略和精品工程,是源于新闻界对自身精品太少的正视,对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渴求。那么,究竟什么才算精品?怎样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发展新闻出版业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党和政府对出版业的定位和要求如此之高,极大地强化了出版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多出好书多出精品,便成为我们在当前出版实践中应予优先思考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界提出了“多出精品”的口号,有的新闻单位还确定,“精品年”的奋斗目标。时代呼唤新闻精品,“多出精品”成了新闻界的永恒主题。广播,在诸多新闻媒体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着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广播工作者不甘心身居劣势,他们要自强,要奋起直追,公开向社会宣布“广播不愿屈居老三”。我  相似文献   

12.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多出精品”、“精品年”、“精品月”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县市报人要树立精品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其中逆向思维的运用不可小视。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浅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精品意识与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董滨新闻界从过去的“扩版热”向倡导多出精品、提高质量方面转变,说明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已从量到质地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然而,这一步跨越的难度,却远远地高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因为量的扩大是相对容易达到的,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设...  相似文献   

14.
所谓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或精心编辑的上乘之作。从采与写来讲,采是基础,是前提,采访不精,则写作不清,因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新闻精品产出的极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抓好精品新闻的采访呢? 重在抓准“热点” 新闻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内容深刻隽永。虽然精品新闻不拘于任何一种题材,但是最能出精品的题材却是舆论的热点。“热点”是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热烈的事情或问题,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性。一是时新性。每个“热点”都不会是简单的同类重复,形式和内容都会迥然不同,且时间近。二是社会性。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三是倾向性。代表一个时期的某种社会倾向,显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四是深刻性。揭示深层次的问题,透视出事物的本质。这些特性既是识别“热点”的标志,也是精品新闻材料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可见抓住了“热点”,新闻报道就会有深度,有影响,甚至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的报道就较有可能跻于新闻精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奋斗方向和神圣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不仅仅是外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新闻出精品指出了方向。要出精品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深入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精品,就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拳头产品”,是最能体现中央精神,最能深刻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并能得到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它所报道的既是全局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创出新闻精品?我在22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出新闻精品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文字记者的角度讲,要想多出精品、出好精品,首先主观上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必须有一种随处留心、矢志不移抓精品,抓不着精品不回头的顽强精神。或者可以这样说,出精品在于责任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全国新闻界中,“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奉献新闻精品”,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更多地体现在各种新闻实践中,从几年前的“扩版热”到在“精”字上做章,用新闻精品去占领舆论宣传阵地.显示着新闻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多出精品力作,是报媒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举措,并能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部队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最终要把成果落实到多出新闻精品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