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事人增加制度的建构——试论对当事人变更制度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事人变更制度的扬弃考察,设计了以第三人方式增加诉讼当事人,取代当事人变更制度,以便为解决诉讼中出现的当事人不适格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即在诉讼过程中,当人民法院发现当事人一方实体不适格时,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征求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不是以实体适格当事人更换实体不适格当事人,而是保留实体不适格当事人作程序当事人,让本案的实体适格当事人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事人制度在起诉制度中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没有区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的差异;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着滥列第三人和忽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在代表人诉讼中存着提起代表人诉讼涉及金钱财产案件多、不作为案件少,存在着人数众多不确定的判决的范围扩张有限性和保障被代表人权益不够性等缺陷.要完善这些缺陷需引进正当当事人概念,将司法机关的民事案件立案机构改为登记机构、导入第三方被告、辅助参加第三人、团体诉讼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角度看,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也投入了巨大热情,但在司法实践方面,却仍困难重重,最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公益诉讼理念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因此,应扩张当事人适格理论,建立以检察机关和公民为主要原告的公益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诉讼当事人概念有两种理解:实体当事人和程序当事人。造成当事人概念理解上的二元分野原因,是他们的诉讼理念差别及法律所确立的诉讼逻辑起点不同。我国学界普遍将“直接利害关系”理解为完全实体法上的关系,从而否认实体当事人在理论上与实务上的意义,实际上是割裂了诉讼当事人概念的实体性因素与程序性因素的联系,容易导致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不尊重及普遍的诉讼实务现状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现行民诉法规定了例外情形下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诉讼代理制度又为当事人不出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不仅民诉法中很多重要原则和制度无法正常运作,而且直接动摇了民事裁判的基础——案件事实真相。当事人出庭应作为民诉法中的基本制度、成为民事诉讼活动中的常态,民诉法修订时应明确设立当事人亲自出庭制度,并就其例外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当事人应出庭而不出庭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探索的共同产物。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彻底解决与案件有联系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维护民事实体权利的程序法律制度,只有引进“第三人”程序,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民事权利,彻底地解决多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节省时间、金钱和提高效率。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可采用仲裁协议当事人申请第三人加入仲裁或第三人主动申请加入仲裁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夫妻共同债务诉讼中,当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规则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发生冲突时,首先面对的是当事人问题的解决,即当事人适格问题。如是必要共同诉讼,则应该把夫妻双方都列为被告始为适格,而此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夫妻共同债务的判定。司法实践中因为考虑到法官负担过重的原因,也是基于尊重原告的处分权,并没有一律把夫妻双方作为共同被告对待。在这两种选择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需要平衡对待。正确且合理地解决夫妻共同债务诉讼中当事人问题,既能及时保护诉讼参加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避免在执行中产生新的问题,又有助于解决纠纷和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诉讼的数量和诉讼类型与日俱增,社会对于法院解决纠纷的要求不断高涨,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的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对策来解决这一矛盾,其中重要举措就是扩大(赋予)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本文从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法理基础分析入手,通过比较各国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立法例,分析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在中国的运行现状,提出完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诉讼、作为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其给予权利主体的公平结果同样应是经济合理的.这种经济合理不仅要从国家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谈,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同时,诉讼中的成本与收益往往左右着当事人对诉讼的抉择及其在诉讼中的行为.这就使得分析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成为必要.因此,该文力图归纳出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诉讼成本收益对当事人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诉讼的经济仅仅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同样是不够的,所以,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应对诉讼成本与收益进行合理配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4-86
从传统民事诉讼关于当事人地位、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的规定来看,作为民事程序法中边缘主体的胎儿,由于尚未出生,因而不享有当事人能力,这就造成了胎儿在权益受损时失去诉讼保护的依据。因此,民诉法应当赋予胎儿当事人的能力,以其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胎儿出生但为死产的,法院应驳回起诉;判决作出后胎儿出生或死亡的,效力应及于出生后的自然人及其继承人。  相似文献   

11.
先行调解入法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践行,对H县人民法院先行调解的实践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先行调解在司法实践中尚存主体不明、适用范围不清及对当事人权益欠缺相应保障等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是先行调解的性质不明,当事人对先行调解制度的认同度低,以及法院片面追求高调解率等体制痼疾所致。明确先行调解制度的性质,探索合理运行模式,在制度运行中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建立合理的司法绩效考评体系,不失为先行调解制度法治化运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朱子的治《诗》理念可以从治《诗》宗旨、立场和原则三个方面来观照。朱子的治《诗》宗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熔铸新篇;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学者切己体察。朱子治《诗》,持经学立场,但又兼顾文学立场,以经学立场凌驾于文学立场之上。朱子的治《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由训诂求义理,二者兼顾;三、简洁;四、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了存在一些正确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和支持两方面价值取向的关系,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对原告资格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现有原告资格制度的不足并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核心能力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中的核心能力理论主要是指:与外部条件相比,内部条件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核心能力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问题,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词缀复杂多样,历来对南方方言中的词缀研究比较多,而对北方地区方言词缀则关注不够.文章通过隶属于江淮官话的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的分类研究,试图归纳出极具方言特色的常用词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详实的调查并广泛取证的基础上的,希望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新浦方言词缀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