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古代就提出了“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命题,在重视人方面东西方有共同的传统,但西方比较重视个人的自由,东方侧重于天人合一。对于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探讨与交流是近代的事,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多侧重于思想教育、区域差别、人文化育等方面,而且还主要侧重于对学术大家的探讨,近年以来,又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研究,这些为城市精神的探讨奠定了基础。济南精神就在这个氛围中提炼。大家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当地文化、当代文明等方面予以提炼,提炼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后代要继续弘扬的精神给以肯定,所以,探讨城市精神重在过程,使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大学精神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表现为整个大学全体师生的群体意识;是促进大学发展,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大学精神特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着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创新传统。这集中体现为制度和实践的日益突破,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中国的教育传统又具有两重性,既拥有丰富的教育创新资源。又存在着阻碍创新的惰性力量和消极因素,中国有两个主要创新思想传统-古代的和现代的,对这两者的利弊得失也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化精神的研究,长期以来研究多注目于圣贤之道,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多精神化活动没有纳入中国化研究的范围,如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而从民间信仰中,我们可看到俗众精神与儒士大夫的观念的不同,他们敬鬼神,得祭祀,索取实际回报等。只有将他们的思想也概括在中国化精神研究之内才能算是比较完全的化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大学精神,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原动力,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失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窘境,提出必须重塑大学精神高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书院精神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存续千余年之久。在其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以德育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断超越现实的革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古代书院精神传统,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无疑会对当代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创新精神的重塑产生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大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发展的功利化倾向与学生学习倾向的世俗化是制约大学课堂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站在现代的角度,回眸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实践,反思书院的历史作用,当代大学课堂应定位在精神的培育上。因此,我国当代大学课堂的价值应是思想信仰的养成,公民意识的提升,担当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变迁与大学的独立自主、自治、学术自由及以人为本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在中国社会和大学都面临深刻变革的21世纪,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本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从而缔造大学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儒学教育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期许为人的社会化教育提供一个内在合理的理论依据。儒学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态有君主教育的儒学化,士人培养及选拔的儒学化,民众教育的儒学化。儒学教育社会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既富有创新精神,亦不乏保守力量。儒学教育社会化作为儒学实现德治的生命线,是维系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中国古代社会明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校园化活动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文化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基础,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古代中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重视医德思想教育,淡泊名利,慈悲为怀;弘扬传统礼仪风貌,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渗透美学思想教育;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捍卫祖国中医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内涵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对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自身内涵要素的陶养培育过程中,从古近代一批文士的隐逸人格精神中汲取了自由精神及批判精神的滋养。隐逸人格精神是独在中国形成传统的隐逸文化的最大精神价值所在,其建构与彰显是在隐士和准隐士独特的生活实践尤其是文艺审美实践中完成的。从此意义上来看,隐逸人格精神实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浙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它具有博纳兼容、经世致用、开拓创新、主体自觉的精神,在明清时期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惠及今人,对现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比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浙东文化的精神可以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和合”文化精神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民族独创的、源于数千年前的“和合”化,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即使在当代从其特性来看,也有助于解决高校中的现有矛盾,在高等学校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校管理可以通过宣传、培训、渗透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合”化精神,将其精髓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和光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文精神的争议除了其伦理人文,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其人文精神经历了远古的自然人文精神到伦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其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人,在这种发展追求中,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文化中最终升华为民本精神。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由于各种传统,使得中国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运行中往往走向反面。文章就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民本精神作辨证分析,在分析中弘扬民本精神的精华,争取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执政为民"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性,是涵养高职学生巨大的精神财富。由于新时代雷锋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育人功能高度一致,把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新的精神引领,将助力青年学生尽快成人成才和树立"中国梦"理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职院校通过赋予新时代校园文化新内涵、发挥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雷锋文化常态化研究等方式,寻求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精神新引领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