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科技档案是科技人员从事地震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与救援的科学研究、仪器研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图纸、磁盘、光盘、录像带、照片等。对地震科技文件材料进行科学整理、排列、分类、编目,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是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震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中应注意以下4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震对档案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便是地震造成的原生灾害,即地震本身对档案的直接损害。发生地震特别是强度和烈度比较大的地震会导致档案库房倒塌,档案装具被砸毁,纸质材料严重破损,造成重大的损失。其次,就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它对档案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一般情况下,地震往往伴随着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震档案在地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完善地震档案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地震档案,为地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和高质、有效地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简称《地震档案分类表》),于1988年立项,历时六年,七易其稿,编制完成。我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以《地震档案分类表》为准绳,使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地震对档案带来的危害,论述了档案的防震保护问题,在次生灾害方面主要从水灾、火灾和霉菌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最后建议社会特别是档案部门应利用历史上有关地震的档案资料来防震、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浅谈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档案,档案人员除了按照有关规定收集一般抗震救灾档案以外,还应该关注"口述档案"、声像档案等特殊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中国,灾难与感动同在。寒冷的冰雪肆虐过后,谁承想还会遭受更猛烈的地震。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让城市瞬间变为废墟,生命惨遭茶毒,全国人民在悲痛的同时,空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人间暖歌。作为一名档案丁作者,此时此刻,突然想到了地震档案。地震档案是地震学研究的历史见证和基础,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档案全面、详尽,它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收集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攻坚战随即全面展开。历史要铭记这一切,作为档案工作者,要尽快收集整理这次大地震前后的文件材料,并加以归梢整理,为今后分析、研究和总结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周恩来对地震灾害尤为重视.曾两次亲临河北邢台地震现场。渤海、通海等大地震发生后,他指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并作了《地震工作的统一和今后设想》的重要讲话。其后,周恩来对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抢险救灾等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他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许多科学严密而又可行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兰台内外》2023,(12):24-26
模拟地震图纸是地震研究中最原始的、不可再生的国家地震数据资源,是地震模拟观测时代取得的宝贵成果,妥善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地震档案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湖北省模拟地震图纸整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地震图纸管理工作给出了一定的可参考建议,为今后防震减灾事业中图纸资料的整理归档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破坏力极大的地震灾害,西藏档案部门应主动出击,从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地震应急预案、落实馆库建筑抗震等级等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构建有效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增强档案部门容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面对破坏力极大的地震灾害,西藏档案部门应主动出击,从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地震应急预案、落实馆库建筑抗震等级等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构建有效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增强档案部门容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建档案记录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历史。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应发挥怎样作用,如何保证发挥作用,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今后使用城建档案防御、抵御地震灾害方面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1739年1月3日平罗8级特大地震的档案史料,展示了地震的主要灾情、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以及清政府的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在综合防震减灾工作中,仍有重要的启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是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促使我在震惊和哀痛中.开始查阅有关四川地震档案史料的我试图通过这些档案史料,了解素有“天府之国”之誉的四川,和地震有着怎样的牵连;历史上遭遇地震又是怎样的情况;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通过查阅《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关于清代四川地震的内容.结果发现那里大小地震(多数为轻微地震)时有发生,如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中国土资源局的档案紧急抢救为例,深入探讨了档案紧急抢救流程、紧急抢救的原则,并提出了加强档案紧急抢救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晓春  杜杰 《档案与建设》2007,(1):27-27,37
地震档案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地震部门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类档案,记录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始末原委,记录了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是防震减灾事业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做好地震档案工作,不仅对积累地震科学技术财富、弘扬地震工作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震工作者承前启后,探索地震预测预报方法,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3·03"地震和"4·17"地震发生后,洱源县高度重视抗震救灾期间的档案工作,坚持抢资源、保资源的原则,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期间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确保抗震救灾档案的齐全、完整。同时,为真实完整记录"3·03"地震和"4·17"地震全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过程,县领  相似文献   

19.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百年老城夷为虚土,24万余人丧生,16万多人伤残,7000多个家庭断门绝烟。肩负保存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各级档案馆(室)也同样未能幸免于难,档案库房全部震毁,档案资料全部压在一片瓦砾之中,全市档案工作队伍中有40%的同志在地震中伤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5.12"北川地震重度受损档案调查为例,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方法 ,分别对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档案的受损类型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显示灾害档案受损类型为12种,其中档案纸张变形占首位,其后分别为字迹受损、霉斑污染等类型。调查精度表明各受损类型的统计误差大都在15%以内,证明分层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精度较好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