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钟山》     
2008年第1期《钟山》,重推近来来炙手可热的新锐作家鲁敏。鲁敏亦不负所望,以其精致、细腻、温婉的女性笔法,使《墙上的父亲》成为本期《钟山》的看点之一。小说以一段"交易式的婚姻"为线索,带出了母女三人二十多年来相依为命、捉襟见肘的寒微生活,谱写了一曲辛酸苦涩的动人悲歌;而母女的诸多苦难都与已因车祸去世、并不深爱他们的父亲相关:"墙上的父亲"(画像)成了母亲的抱怨对象,也成了所有苦难的根源和谜底。从表面上看,小说仅仅着意于细节上的精雕细刻。然而这里所谓的细节,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是心灵的细节: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为线索,追踪着心灵每一瞬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公元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子。出身于一个地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读书识礼之士,这对孔尚任的教育很有影响。孔尚任所生的时代,正是南明王朝灭亡的第三年。其时清王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正猖獗地施行,因而各地区的反满情绪和斗争的行动,穷出不迭。例如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就曾是一个反清人物。因为他父亲是“养亲不仕”而又慕朱家、郭解为人的人(见《阀里文献考》),  相似文献   

3.
姚鼐(173l—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一说号为惜抱),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曾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年余因病辞官告归,绝意仕进。历主江南、梅花、钟山、紫阳诸书院四十余年。他是与方苞、刘大相鼎足而立的桐城派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石钟山概况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口东面湖口镇的两侧,北面峙于大江之边的叫下钟山,南面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两山相距湖口镇一华里左右。《石钟山志》上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构造上,双钟山均为低矮的石质小山,海拔约七十米上下,相对高度约五十米至五十五米,下钟山面积约零点二平方公里,上钟山面积约零点三四平方公里。两山外貌都上尖下圆,状如伏钟。由于滨湖临江,两山之间构成了小小的新月形江湾,湾头形成一块小小的冲击平原,湖口镇就座落在这块平原上。上下钟山相较,下钟山山势较为奇峭,又滨临大江,故号称“江湖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革命军在此驻守了近五年(公元1853—1857)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多次。曾大败湘军水师,逼得曾国藩投水自杀,几平丧命。 (二)关于苏轼和石钟山苏轼曾三次来到湖口,第一次是元丰七年六月九日(公元一○八四年七月十四日),其夜乘小舟夜泊下钟山绝壁之下,写了有名的《石  相似文献   

5.
《南史·齐纪中》载:“文惠太子(萧长懋)立楼馆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号‘东田’。”东田楼馆的弥亘华远,壮丽极目,以至使太子之父齐武帝萧赜大为吃惊。谢朓也有庄园在钟山东,往游东田十分方便。与谢朓相友善的当时著名诗人沈约曾这样描绘钟山:“郁嵂  相似文献   

6.
晓苏的新作《父亲的相好》(载《钟山》2017年第3期)讲述的只是一个寻常的故事,对于这篇小说而言,叙事心理的建构与突破是打破叙事内容局限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作为父亲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叙述者,"我"与父亲有着不同的心理空间,且这种比较、渗透关系始终贯穿于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叙述心理的突破也是弥补情节局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 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甘肃有两位全国闻名的学者,号称“二澍”,这就是邢澍和张澍。张澍比邢澍小十七岁。张澍,字百瀹(一作伯瀹),一字寿谷,又字时霖,号介侯,一号鸠民,又号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省武威县)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一日,也就是公元一七七六年十一月十一日①。家住县城内吉府里。父亲名应举,是一个秀才,靠做塾师维持生活。母亲姓张,是元朝驸马高昌王的后裔,原是畏兀儿人,即今维吾尔族。自从畏兀儿国王巴而术阿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又号此山居士,江苏吴县人,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范成大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从小聪明好学,12岁起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开始遍读经史书籍。14岁时,已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就在这年,他的母亲去世。四年以后,父亲亦亡故。年轻的范成大忍受着父母双亡的巨大痛苦,寄居在昆山  相似文献   

9.
金陵钟山,历代住过许多名人,流传不少轶闻趣事。别的不说,单说有瓜葛的人就有两个,一个是晋代的谢安,一个是宋代的王安石。说两人有瓜葛,是因为谢安字安石,人称谢安石,一个叫谢安石,一个叫王安石,这是名字上的瓜葛。钟山又名半山,半山有一墩,是谢安石常登之处,人称“谢公墩”,闻名遐迩。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钟山,自号半山,居近谢公墩,与谢安石故居遗址毗连,这是居住地址上的瓜葛。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十七世纪具有民主和民族思想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与王夫之、顾炎武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他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黄尊素,官至御史,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因劾魏忠贤,惨遭杀害。黄宗羲受他父亲的思想影响很深,早年就随着他父亲参加政治活动。明思宗即位(公元1628年),宗羲时年十九岁,为了除国贼,报父仇,曾袖铁椎草疏入京讼冤,至则魏阉已诛,因手刺杀父的狱卒,上书请诛阉党,于是名噪一时,隐然成为继东林而起的复社的领导人物之一。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抗清斗争风暴的影响下,1645年,曾纠合同志抗清,设世忠营,  相似文献   

11.
碑文: 一行:丙申月建临卯 四行:十月癸卯於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 结论: 建武十二年(丙申)一月(辛卯)中夜孟广宗孝琚卒于武阳。 建武十三年(丁酉)送柩至朱提攒于茔西。 建武十四年(戊戌)十月二十三日(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六日(乙卯)在茔地平下。 附识一:根据陈垣著《二十史朔闰表》。  相似文献   

1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别号蓬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在位15年,纵情享乐,不修政事。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幽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又号文木,安徽全椒县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辈在明清两代都做了大官,但从祖辈起便渐趋衰微,父亲只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这样的小吏。吴敬梓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由于他广交各  相似文献   

14.
夏同龢(1874-1925),字用卿(用清),又字季平,号狮山山人。是贵州1413年建省以来仅有的两个文状元之一。同治七年(1868年)同龢诞生于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高枧村一书香世家。其父夏庭源,曾在国子监就学,后任知府。同龢自幼在父亲教导下,涉猎经史子集,亦好书法作文。父亲去世后,随兄同彝就学广东。光绪十九年,乡试中举。二十四年(1898年)6月,  相似文献   

15.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在重构“英雄”的努力中也阐释了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同时,“重构”英雄也意味着军旅文学领域对平庸化和非英雄化创作思想的反拔。  相似文献   

16.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荟萃于扬州的一百多位知名画家中,①有许多是兼长诗文和书法的,如郑燮(板桥)、金农(冬心)、汪士慎(巢林)、高凤翰(南村)等。其中闽籍画家黄慎以其诗、书、画的独特风格别树一帜,被誉为“三绝”。②(一)黄慎,字恭寿,又字恭(躬)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出生于福建宁化一个清贫人家。生性聪颖,才思敏捷。幼时,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他苦读家中藏书,攻读诗文  相似文献   

17.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廿五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字伯蕃)是一位秀才,在乌镇行医,喜欢自然科学,酷爱数学,思想开明,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独生女儿,爱好文学,颇有远见,且性格坚强.茅盾在童年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六岁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俗称猴年。喜迎猴年,广大集邮爱好者们都会兴奋不已,因为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就是猴票。这枚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单枚面值仅8分,发行数量少,印刷精美,又经过岁月的沉淀,身价飙升,成为大家追捧的珍邮。中国邮政于1月5日发行《丙申年》特种邮票,即猴票一套两枚。据悉,《丙申年》特种邮票是我国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开山之作,由92岁高龄的艺术大师黄永玉时隔36年后  相似文献   

19.
王祖嫡     
王祖嫡 (1531- 1592年 )字胤昌 ,号师竹 ,明朝信阳 (今河南信阳 )人。祖嫡家世代为武将。祖嫡 12岁时 ,一天 ,任千夫长的父亲设宴招待进京赴试的举人 ,从中午至夜分 ,虽催请再三 ,竟然无一举人来赴宴。祖嫡的父亲叹息良久 ,对祖嫡说 :“你的父亲是个武将 ,被人们看不起。你们可要努力 ,举人难道是天上人吗 ?”这件事在年幼的祖嫡心中 ,留下深刻的印记 ,激发了祖嫡发愤自强的决心 ,他时刻要求自己“卓然以圣贤为必可至 ,屏弃训诂 ,务求实地 ,恨立志弗坚 ,夺于举业。”由于祖嫡的努力 ,在他 2 7岁时终于得中举人。后因他父亲、祖母接连去世 ,…  相似文献   

20.
龚贤(1618—1689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吴宏、叶欣、胡、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又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