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山东教育》2004年第6期,在“各抒己见”栏目中,薛炳群老师在《腊梅·蜡梅》一文中就究竟是“腊梅”还是“蜡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新华词典》,发现“腊梅”条中仅有“腊梅,一作蜡梅”,而解释词义则是放在“蜡梅”词条中。可见,“腊梅”与“蜡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那么,苏教版教材为什么把“腊梅”改成“蜡梅”呢?蜡梅一名不知源于何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晚应在唐代。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适近蜡梅。”杜牧也有诗“蜡梅还见三年花。”蜡梅为什么称蜡梅呢?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里说:“香气似梅…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七期登载了傅爱梅老师的《足“腊梅”还是“蜡梅”》的文章,现结合此文,谈点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释“率尔”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32有一幅《日本“和同开弥”钱》图,页底注释①写道:“这枚银币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钱文中的‘开弥(宝)’即‘开元通宝’的简称。”但是,日本历史上只有“和铜”年号而无“和同”年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陶炼 《语文学习》2024,(3):77-78
<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旋涡”的释义是:“(1)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注意用于液体时一般作‘漩涡’。(2)比喻牵累人的事情……也作漩涡。”该词典在同一页对“漩涡”的解释是:“同‘旋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样的处理似乎蕴含着两点意思:第一,“旋涡”作为主词条,应该是更常见也更规范的推荐词形;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和《(论语)八则》中都有“不亦……乎”的句式。对此,同册教参第44页“重点难点集释”的说明是:“这种句式,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因为是习惯用法.就应当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不必单独理解其中的‘亦’究竟是相当于连词.还是一个加强语气的词。‘不亦惑乎’应当译为‘不是很糊涂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庆 《江苏教育》2000,(1):32-32
最近.我区不少老师打电话反映:苏教版小学语第三册“识字5”中的“腊梅”一词.在1999年修订本中改成了“蜡梅”。是不是原来酌“腊梅”错了?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上面也只有“腊梅”而没有“蜡梅”,不知道你们这样改有什么根据.盼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93页:“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场”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第107页又说:“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应该称为“世界工场”还是“世界工厂”呢?  相似文献   

10.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蜡梅还是腊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梅是我国中部原产的著名观赏花木,它并非梅类,在分类上属于蜡梅科的蜡梅属,但人们常写作“腊梅”。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植物③;金盾出版社的《家庭养花300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梅谱》、《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均只有“腊梅”。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呢? 《梅谱》里虽称其为腊梅,却是这样说的:“腊梅并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腊梅”。《家庭养花300问》中也这样说:“它花色娇艳,幽香远溢,黄亮似蜡,香气如梅。”由此可见,蜡梅的“蜡”是指花色与蜂蜡一样黄的那种花…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07年版,第8页)说:“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笔者对此产生了疑问.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子百家书.教材没有详列也无可厚非。但是单就焚烧诸子百家书而言.是否真的烧毁了“所有”呢?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14.
我在搜索网页时,关键词用了“举隅”,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举隅”的词条,用‘‘举偶”作关键词,也出现许多“举偶”的词条。究竟有没有“举偶”这个词呢?如果“举偶’’是个生造词,百度为什么要使用呢?岂不造成语言混乱,谬种流传?.于是查词霸,结果查不到(当然,举偶也查不到),查《辞海》,也没有。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查《...  相似文献   

15.
腊梅·蜡梅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上册集中识字5出现了“蜡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80页)一词,许多老师问我“蜡梅”的“蜡”是不是错了,应该是“腊月”的“腊”,即“腊梅”。到底哪个对呢?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一、工具书的解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没有“蜡梅”这个词,只有“腊梅”一词。腊梅:1.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增补本的解释同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6.
程水龙 《学语文》2002,(3):18-18
2000年2月第二版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课本注云:“‘兴焉’:兴,起。焉,还有下面‘生焉’‘备焉’的焉,都是助词。”然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54页译文是:“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两者不统一,既然“焉”为语气助词,那么译文又何来“从那里”“在那里”呢?为此,我翻阅了其他注本及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3版)第18页认为“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而《新编中学历史表解》(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认为“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那么,景德镇何时成为瓷都?  相似文献   

18.
刘金生 《语文知识》2006,(11):36-3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在讲到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臣是凡人.偏在远郡……”其中的“臣”乃“巨”之误.“巨”指三国时的苍梧太守吴巨。这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鲁)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土,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平!…由此可知“臣”当为“巨”无疑。教材应当及早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9.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225;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