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末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与人民自发的反清斗争相激荡,构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对此,清政府外交上与外国政府频繁交涉,政治上剿抚并用,军事上严密搜查关卡,思想上加强控制.战术上,清政府对每次起义的应对是成功的;战略上,清政府却未能响应社会的根本需求,造成了自身合法性危机.清政府对革命派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的成功扑灭,反而加速了其自身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派形成两种基本的武装起义战略,即华南沿海起义战略和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战略;从反清起义的历程中可见,两种战略在实施上由侧重前者逐渐向侧重后者转移,武昌起义正是后一种战略的代表性例证;资产阶级武装起义战略兼受中国传统农民战争方式和欧洲城市革命模式的双重影响,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军事领袖。他五彩斑斓的革命生涯、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赫赫声望、彪炳史册的不朽功绩,可以说,皆与一个“战”字密不可分。他对革命派“战争事业”所作的贡献,概而言之有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军事战略方针;第二,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第三,领导了武昌首义后的武汉保卫战。  相似文献   

4.
从孙中山于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起,到1911年武昌起义止,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过十几次旨在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但这些武装起义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会党和部分新军。那么革命党人为何在起义中总是依靠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会党力量呢?一、会党长期坚持反清斗争,有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易于组织发动。会党是指天地会、哥老会等民间秘密组织。这些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满洲入关后,国内…  相似文献   

5.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了遣使出洋考察政治的谕旨,是举为清政府谋求政体改革的第一个步骤,高度契合了国内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他们积极为清政府加油鼓劲、建言献策,与清政府暂时结成事实上的联盟,这无疑是对革命派的有力挑战。8月20日,革命派统一机关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由于缺乏言论机关,革命派对遣使举措以及由于9月24日吴樾暗杀考政大臣受到国内立宪派的强烈挞伐几无回应,直到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革命派才对出洋考察团乃至清政府能否推行政体改革有较为系统的回应,这些回应言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同盟会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的革命宣传,尤其是排满宣传,对于动员广大汉族官僚、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参加辛亥革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们的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不仅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清统治者的极大恐慌,而且也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们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主张,尤其是他们以革命和国家为重的大局意识,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其作用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革命派,也就没有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一章中的重点知识,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表述是这样的: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很显然,除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个子目被删掉以外,其他的子目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高考复习时要注意从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1996年高考历史卷36题: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普列汉诺夫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的人之一B.以列宁为首的革命派在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取得全面胜利C.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发地爆发的D.1905年革命的全国性斗争最高潮是莫斯科武装起义公布的正确答案是AC.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两对基本矛盾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基于历史条件各异,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而无产阶级革命派则最终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两条民主革命的道路作比较,试图揭示两者的合理性,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 六十一年前的南昌起义,是我们党在危急关头第一次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屠杀和挽救革命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主要应归功于党的正确决策和起义蒋士的英勇奋战。然而,这次起义在南昌举行,是党中央经过审时度势充分酝酿才确定的。起义之前,南昌为党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群众基础,起义之中,江西人民又从各方面为这次起义做了主观上的努力,因此,南昌起义的胜利,也是与江西人民的贡献分不开的,“八一”不仅是中国解放军的光荣,也是江西人民的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吴玉章在日留学期间曾参与同盟会的领导工作,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的《四川》杂志,宣传革命的思想与理论,促进革命力量的联合;参与革命武装起义,策划一系列的革命暗杀行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其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策动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巩固了蜀军革命政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做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中国其它区域无法替代且难以比拟的作用。上海一度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苏浙皖三省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和学堂在国内占有绝大的比例;三省留日学生最先从事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泛长三角地区的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还建立了许多同盟会分支机构;三省革命党人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岳王会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最先开创了以新军为主力的武装斗争模式;在响应武昌首义方面,泛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居于全国的前列,江浙资产阶级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创建红军,除了理论上准备外,军事人才的准备尤为重要。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中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运动,在党的周围培养锻炼和吸引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开展工农运动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党的干部。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为我党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军政人才。这些人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成为我党创建红军重要的军事人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商城起义是土地革命早期大别山地区继黄麻起义之后又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武装起义,是河南省在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取得成功的一次武装起义,是奠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麻、商城、六霍三大武装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起义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商城起义也是土地革命早期河南、湖北两省地方党组织跨省协作、周密部署、共同参与领导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具有兵运性质的农民武装起义,将兵运与农运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是将社会关系网络运用于革命斗争、服务革命大局的成功范例。商城起义的成功,改变了大别山地区敌我斗争的格局,壮大了鄂豫皖革命斗争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起义建立了河南省第一支正规红军部队,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了河南省第一个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发展,为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1926车合肥吴山庙起义是安徽党史上武装斗争第一枪。通过对起义背景、起义过程的梳理、回顾,以及对起义主要发动和领导者的介绍,再现了当年武装起义的真实场景,对研究和了解安徽党史及安徽地方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湘南起义是中共武装斗争史上一次颇具影响力的重大武装起义,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策划、布署、指导下发生的,又是在他亲自参与、领导下胜利完成伟大战略转移的。湘南起义由南昌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重举义旗,最终壮大到一万余人上井冈山,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多早期武装起义中唯一一次胜利的起义,它为开辟井冈山红色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井冈山割据的辉煌,但由于下湘南是毛泽东一生的痛,毛泽东从来就"不提及"湘南起义,由此,使得一次完全应与三大起义媲美的革命事件被排斥到"其他武装起义"行列中,甚至被当作"南昌起义"的尾声一笔带过。这是对历史的不公。  相似文献   

17.
试论清末民初汉装复兴的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华夏衣冠"既包括在政治和思想意识上,恢复华夏民族的统治地位;又指恢复华夏族人的外在形象、仪容即服饰。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化为汉族传统服装的复兴提供了一次历史机遇,由于服饰近代化的"西化"取向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汉装的出现被认为是个别人的"复古"情结而受到忽视,其中蕴含的政治文化意义有待挖掘。今天,传统汉装的再现街头恰是前次事件的重演和继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具有发动的困难性、被动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特点。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能建立持久巩固的农民政权,不能解决政权的封建化问题,更不能正确地总结、吸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解决内外矛盾,因此,最终归于失败乃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梁山起义并不是农民(或市民、游民)起义,而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起义。梁山起义的性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替天行道"思想为指导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护道"。"替天行道"就是替天行"仁"、替天行"义"、替天行"礼",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王道"社会。梁山起义的性质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自周秦以至近代)中,贯穿始终的矛盾斗争并不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大众为实现理想的王道——礼制社会与专制统治者背离"王道"、背弃"礼义"而进行的道义斗争。《水浒传》则是"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用小说(稗史)形式,弘扬孔子《春秋》精神,"替天行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