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4.
目前,消费时代的特征日益折射在文学上。在强大的消费法则的操纵下,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向:文学重心由乡村逐步向城市转移;文学书写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文学价值取向发生新的转变,"欲望化写作"风靡一时;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年轻化,"80后"崭露头角;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当代文学新气象。各种趋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消费时代中国文学的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不同路径和方式继承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其中本雅明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改变了文学艺术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大众的关系,为现代艺术发展指明了一个目标,即如何处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政治处境的关注,预示着有界的文学向无边的文化推进。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到文化的"政治实践"变迁所引起的文学媒介化与文学边界的移动反映了传统文学的惯例、规则遭遇的解构。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境下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学出现传媒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阐明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与"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品中意识形态的介入逐渐减弱,描写历史更具有客观真实性,英雄形象的塑造开始从群体英雄向个体草莽英雄转移,在战争中被遮蔽的人性渐渐地被发掘,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新世纪军事题材小说也存在着危机,例如英雄的塑造唯"草莽"是从、类型化雷同化严重、过分的倚重大众传播媒介,造成通俗化娱乐化倾向、文学性在逐渐的丧失,这些因素对军事题材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普及促使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向一种"全新的文化共生状态"迈进,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犹如一道通关密语,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小说出现了很多骄人的成果,以及代表着未来小说走向性的东西.新世纪的中国小说界,是个多元化了的小说界,新世纪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媒体化、信息化,传统小说向大众化和娱乐化转型.市场化的小说尤其是网络时代的网络小说,以及80后们的畅销小说这些不入主流文坛视野的流行小说,恰恰正在走向小说当初的原点,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其对于小说文体的改写,现在也还只是初露端倪,而主流文坛的小说,则越来越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1.
考察近年来传统文学资源借助IP化和跨媒介叙事取得的成效,针对性地提出内容衍生与价值链营销是实现内容文本最大化增值的有效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影视化、游戏化、场景化、"文学+"化四个维度的实践体系和操作方案达成范围经济效应。影视化运营要进一步拓宽改编的内容题材和类型,游戏化的情境设计与世界观表达应该追求与文学作品精髓的一脉相承,场景化则是驱动文学从抽象文字向可观图景的范式转变,"文学+"化则是以衍生品开发的形式为文学找到新的价值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策略的实施,驱动传统文学资源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要素的融合与互动,为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探索经验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经济的意义上看,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一些重大的转型。从经济形态上看,这是从物质经济向文化经济的转型;从价值形态上看,这是从功能性价值向意味性价值的转型;从资源形态上看,这是从物质资源向文化资源的转型;从生存形态上看,这是从财富向品味的转型;从管理形态上看,这是从硬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推动并实现了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性的转型,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学创获现代性的道路.新文学现代性体现在文学观念的现代性、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以及表现技法的现代性等诸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6.
文本与影视的交互性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影视业在完成从"新技术"向"新媒介"这一脱胎换骨式的转型过程中,文学文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内容灌注"作用。当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也在塑造和改变着当代文学文本的创作和审美接受方式。"互文性"概念的引入,进一步阐释了影视媒介与文本媒介的改编与转换生成的关系,再次证明了新老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共生的规律,并逻辑地生发出"媒介间性"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迅速扩张开始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划时代革命,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和书籍之外,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但同时也打开了一个难以预测究竟的潘多拉之盒。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话语生产和精神生产,而以语言为媒介、与精神生产密切相关的文学生产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大众媒介的平面化、虚拟化使得话语生产消费化、幻象化,文学也概莫能外,变得娱乐化和市场化。在这样的时代,充斥人们耳目的是大众文化所制造的超级"仿象",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彻底瓦解了,再现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业已崩溃,要从大众媒介的巨量信息中分辨出真实,已经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时代作为文学发展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影响着文学发展,文学活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阐述娱乐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探析作家创作的媒介化及作品意义多元化,揭示文学活动的品质呈现的低俗化和感官化,详细描述文学在娱乐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引导人们重视和反思娱乐化时代底色下的文学发展.只有经过长时间历练,才能使文学本性与时代发展步伐协调融合,文学才能形成新的自律,完成文学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的发展进步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电子媒介文化盛行,电影、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介成为媒体的宠儿,其传播速度更快,且立体化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可以和受众面对面交流,而报纸、杂志、书刊等纸媒则逐渐没落甚至遇到生产和消费的瓶颈。而文学处在电子媒介的时代,其过去传统的语言文字媒介传播速度较慢,必然受到电子媒介的推动和促进,文学因其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其消费环节。当前的文学消费,更加趋于多元化,消费内容更加趋于精神化,消费主体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铁路正面临着传统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型的时代,也是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精益管理转型的关键时期,铁路站场设计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是当前站场设计探讨的问题.文章从站场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化、人本化、"零缺陷"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铁路新时期的站场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