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前预设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农产品的家园》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胡柚的旅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教师要准备有关“胡柚旅行”的录像,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决定根据塘栖的特点,改编成《枇杷的旅行》。我校座落城乡结合部,既有农村来的孩子,也有镇上的孩子,更有许多孩子来自枇杷产区塘南、丁河。因此,我就近把42个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①农民枇杷的种植、采摘、销售情况。②枇杷如何运输,给家乡(家庭)带来哪些变化。③关于枇杷的新闻活动。④枇杷的悠…  相似文献   

2.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3.
秦玉玲 《宁夏教育》2006,(7):109-110
北师大《数学》试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节,力图通过“月球旅行”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作为一名活动者,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达到再实践、再认识的目的。下面是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 《我要攀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5课,属于“我在成长”单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第三册课文学习了公元纪年,《社会》第四册课文和我国现在印制的日历一样,其中均涉及到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如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第四课戊戌变法的“戊戌”,第五课中的《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的“辛丑”、“庚子”,第六课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辛亥”等。我认为,应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加以应用。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郾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1)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2)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2郾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将十天干和十二地…  相似文献   

6.
我是怎样教《我的旅行》一课的酒泉市西街小学崔月萍一、课文内容及教学过程《我的旅行》一课,采用童话形式,用“我”──小豆瓣的自述来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器官名称,各器官的功能及食物消化经过;懂得吃东西一定要...  相似文献   

7.
《三克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课通过三克镭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本课所在第四单元的训练项目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深化对课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但要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必须先“读进去”,“读进去”是“想开去”的基础。在教学《三克镭》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进去”,还要引导学生“想开去”。  相似文献   

8.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9.
一、说课,要让听“课”者有所得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前说课”,内容是鲁迅的《雪》。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哪些作品,以及阅读这篇课文会遇到什么困难。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明确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属于“我们共快乐”单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04,(2):9-12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母亲这样的女人》。这篇课文放在第一单元里面,我的感觉是——“一抹亮色”。为什么这么说?虽说本单元的主题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但第一课《陈奂生上城》是以调侃的腔调刻画小人物的;第二课《老王》是沉痛的,黑色的;而第三课《项链》更是一个警醒与劝诫的小说。只有这一篇,从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六册《“你们想错了”》这篇课题目加了引号。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16页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布置“课的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的预习题。联系课内容可以知道,题目加上引号,是因为这是中方志敏同志说过的原话。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05,(11B):7-7
徐卫东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由于一部分教师对《纲要》和《课标》理解上存在偏颇,致使文言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入新的误区。一是内容上,摒弃工具性.独树“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东南大学与南京师大主办的第四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窦桂梅老师执教了《牛郎织女》一课,让人深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述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要在明白“教什么”的前提下再去考虑“怎么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一课,第三自然段中对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描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是《广玉兰》一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6.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11课《失街亭》是《三国演义》里写得很出彩的一个故事,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认为孔明能做到“知己知彼”,“解题指导”第三题又认为“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笔者以为如上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胡芳 《湖北教育》2006,(7):24-29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秋天到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5课。在课程标准中,从属于“愉快、积极地生活”之“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条目。  相似文献   

19.
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历史老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历史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课教学的总体构想: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