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江南时报》报道,江苏省公安厅日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警察扔一元硬币事件”,是一篇查无实据的假新闻。首家报道《一元钱刺伤一颗童心》“硬币事件”的是《××晚报》。新闻由头是几个小学生家长打电话至该报,对扬州市某小学里学生们传说,并回家再讲给家长们听的一个关于一元硬币的故事发表看法。接着就说这个故事是他们学校(具体哪一学校,没有讲,打电话的人的名字也没有讲)一名10岁学生在街上捡到1元硬币,交给正在值勤的民警手中,这位警察不屑地扔在地上。这名学生是谁,交给哪条街上的警察?没有明确交代。孩子的父母是“李先生”,新闻中也没有出现名字。这样一篇何时何地何人都不明确的批评稿件,见报前就应当打上几个问号。怎么竟  相似文献   

2.
新闻行业涌现出大量临时聘用人员,被称作"新闻民工",收入不稳定、保险没依靠,在温饱的边缘与新闻的理想之间徘徊,也因为如此,新闻民工中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守望职能丧失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4.
"平陆事件"的深度影响 1960年4月2日,距61个民工中毒整整两个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山西省高级法院下达执行命令,平陆县人民法院召开万人大会,在中毒民工对投毒犯进行血的控诉后,两名反革命投毒犯被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3个民工家庭的3名14至15岁男孩,在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洗澡时溺水身亡。这一事件,再次深深地刺痛着本报领导和编辑记者的心。于是经过周密策划  相似文献   

6.
据《江南时报》报道,江苏省公安厅日前举行记者招待会,澄清“警察扔一元硬币事件”,宣布这一事件查无实据。这一惊动了公安部的新闻事件,在全国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今经过认真调查,却是一篇查无实据的假新闻。我们在惊愕之余,不禁要为媒体的草率而愤怒。  相似文献   

7.
李劭强 《新闻三昧》2004,(11):35-35
10月5日,新京报报道了一条民工为讨薪排人墙堵路的新闻:来自四川的10多名民工为了讨薪,组成人墙堵住车公座大街由西往东的官园市场前路口,造成此路段交通堵塞20分钟,汽车排起200多米长龙。警察到现场处理后交通才得以恢复,民工于当天晚上顺利地拿到了工钱。  相似文献   

8.
禹建强  陈晓 《新闻记者》2008,(10):45-48
关于王石"捐款门"事件,我们的直观印象是报纸上更多的文章倾向于支持王石的观点,而网络上更多的是反对意见.因此,假设报纸与网络媒体对"捐款门"事件的态度呈现背离的倾向,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检验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4月15日,河北省蠡县朱佐村污水处理厂在清理沉淀池淤泥时,三名外地民工中毒死亡。笔者以《为清理污泥三民工送命》为题,在燕赵都市报做了报道。没想到一个月以后,另外一家媒体却发表了一篇《为了一名外地打工仔》的报道,说“一位外地打工仔不慎晕倒在蓝液提升池中,为救这名外地打工仔,三位本地人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实际行动营造着……良好氛围。” 随后,多位读者打电话给笔者,责问为何将牺牲的本地人说成是外地民工。也有朋友捎话给笔者,说笔者的报道没有人家挖得深、写得好,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 带着疑问,笔者又进行了采访调查,得知那家媒体刊登的是通讯员写的稿子,刊发时为了“拔高”,没有经过调查核实,就将三位死去的外地民工写成了本地人,并且为该报道加了引题,将该事件和当地正在开展的一项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惜,它的内容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在辽宁地区迅速建立起维持其统治的警察机构与警察队伍,通过警察机构与警察队伍这一暴力工具,牢牢地抓住了日本当局通过九一八事变所攫取的军事"成果",并将其统治由军事化转变为"行政化"。  相似文献   

11.
冯娟 《东南传播》2012,(3):20-21
"微博实名制"正式启动不久,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密码泄露事件随即爆发,究竟是巧合还是蓄意不得而知,但无疑为"微博实名制"敲响了警钟,关于实名制的争论也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通过对北京出台"微博实名制"和网络"密码危机"事件的梳理,分析在这一场互联网生态的博弈中,推行"微博实名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项勇 《新闻实践》2007,(10):32-32,33
2007年,"和谐中秋"在浙江再次成功举办。本次"和谐中秋"活动,围绕关爱民工设置了五项活动项目:"最感动您的民工"评选、"最具才艺民工"评选、"感动民工好企业"评选、"感动民工的故事"征文比赛、"和谐中秋外来民工大欢聚晚会"。这五项活动的有机组合,在传统品牌活动的价值再提升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不断创新的活动理念"和谐中秋"是浙江广电集团十大重点活动之一,到今年已经第三次了。  相似文献   

13.
展江 《今传媒》2005,(7):32-32
前段时间,关于警察的新闻不绝于媒体,先是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继而是成都火车站警察与小偷、福州7名警察与劫匪结成“猫鼠同盟”;还有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由群众“最不满意单位”摇身一变成为该市多个“省级文明单位”之首:接下来是湖北省京山县余祥林案专案组一警察自缢;然后又是甘肃平凉民警踹晕孕妇……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5月,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发了一场聚集事件,5月10日,中泰街道及附近地区出现聚集堵路打砸事件。"这一事件引发的原因较多。笔者认为主要是信息不畅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很好保障,舆情引导工作未做到位,导致公众产生误解,形成了矛盾。引起事态扩大的另一原因是谣言传播,例如"老太太被警察打死、小孩被警察扔到桥下……"这些谣传迅速扩大,导致一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用"身份符码"制造"轰动效应"在新闻报道中,由事件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而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强烈关注的案例不算少,比如"昆明宝马撞人"、"副镇长约会女友跳楼"、"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等。每一个人都会因具有某种社  相似文献   

16.
朱妍 《今传媒》2011,(4):101-102
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相似文献   

17.
詹绪武 《今传媒》2008,(5):18-20
"华南虎照"事件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媒介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也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这与当前出现的"政府新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呼应,显示着政府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相信很多读者会对"茶水发炎"事件记忆犹新:两名记者暗访了10家公私医院,声称自己尿频尿急尿痛。而在被医院要求尿检时,记者用一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绿茶,并将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送检。结果"令人震惊",有6家医院的尿检结果显示,茶水"发炎"了。"茶水发炎"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公开承认,这是她们精心打造的一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1,(8):28-37
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是一次具有节点意义的中国新闻宣传实践,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媒介仪式。以戴扬与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关照"开国大典",可以发现"开国大典"尽管呈现出戴扬与卡茨式"媒介事件"的若干特征,但作为承载着深厚中共传统和典型本土要素的症候式传播实践,其独特面向需要放置在中国/中共新闻实践中予以考察。研究认为,中国/中共新闻宣传史脉络中的"开国大典"溢出了"媒介事件"理论的视野,塑造了中国式的媒介仪式典范,并为"媒介事件"这一西方概念提供了中国语境的实践检验与更为丰富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20.
鲁旺  何苗 《东南传播》2013,(5):75-77
"太平洋直购是传销"这一热点事件一段时间内,在网络上出现了观点、态度完全相反的两种报道角度,一种是正面、支持,一种是反面、批判,这使得受众无从辨别哪些是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哪些是网络公关行为后的报道。论文通过检索,选取从2月23日到4月23日的61天时间内,关于"太平洋直购"的84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数据为支撑,同时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试图从中探究出此类事件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