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新闻.是当今各媒体拼抢的主阵地之.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个主要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除去媒体常没的新闻热线外,记者该如何挖掘社会新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社会新闻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1):29-2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4.
刘嘉 《记者摇篮》2005,(6):60-6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学会跳出新闻失实的“陷阱”,避免新闻失实事件.对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至关重要。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主观的,有意识的.也有客观的、无意识的。主观的新闻失实是记者或媒体为了一己私利或好恶而有意歪曲事实:客观的新闻失实则是指记者或媒体由于能力的局限或其他客观原因而无意造成的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6.
记者抢新闻的行动不是也不应是一种短期的、无组织、无计划的行为,记者抢新闻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和具体的利益,因此记者抢新闻的行动应是媒体设计的一部分,是客观而真实可操作的内容。媒体要宏观上把握记者抢新闻的行动计划,就应遵循以下的宗旨和原则。1.宗旨: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的独特新颖  相似文献   

7.
周国昌 《新闻窗》2010,(1):77-78
如今,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各家媒体都纷纷将策划视为竞争的关键点,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法宝。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也必须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树立策划意识,锤炼策划能力,做策划型记者,在策划上狠下功夫.让自己的新闻作品通过策划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张舜 《新闻前哨》2011,(4):88-90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不可预测且具影响力的突发新闻事件,往往会对记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汶川地震等特大灾害事件后,到一线采访的记者群体的心理状况得到了关注.但在国内媒体中日常跑突发新闻的记者群体仍没有引起或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突发新闻对记者心理的影响有什么表现、心理压力源以及心理调适措施,希望能对长期坚守突发新闻岗位的记者及媒体单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媒体每天收集到大量信息,但由于信息来源和渠道大致相同,能收集到的信息相差不大.很多时候记者是以同源的新闻事件为依据,去扩展它、充实它,或者改变它的性质。如果记者从原生性新闻受到引导和启发,发现新的新闻增长点,加以发挥,形成新鲜的有独特视角的报道,这种挖掘从时间上延长了原,生性新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陈枫 《新闻传播》2009,(9):110-111
在中国媒体各驻外记者站中,有着所谓的“贫稿站”和“富稿站”之分。其实.“贫稿站”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稿站”.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如何。而要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必须要充分了解“贫稿站”的特点.掌握新闻发现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同时树立三个意识:走出去意识、窗口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俭 《记者摇篮》2004,(9):37-37
从新闻采访的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出.隐性采访可以界分为有意识地隐去采访的真实目的、记者的真实身份、变更自己的记者身份等三种形式。隐性采访的大量应用.对正面报道进行了有利的补充。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分量,使采访最大限度的逼近新闻事实.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记者也能深入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取独家新闻,从而,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媒体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空间,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也越发产生了竞争力,对当前从事媒体行业的新闻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必须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能满足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但是,想要具备超强的新闻敏感性在短时间内无法马上做到,每个人的思想特点都不一样,对新闻敏感性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并且针对新闻敏感性需要后天培养才能更好的形成,新闻编辑记者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性能够有效将新闻线索中的内涵深度挖掘出来,使新闻更有价值性。  相似文献   

13.
日趋激烈的新闻产业竞争.除了数量竞争以外。质量的竞争也愈发凸现。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新闻精品已成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培养队伍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向延桃 《新闻窗》2011,(2):19-19
“新闻策划”是一面双刃剑,策划得当.不但能充分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扩大传播效果。策划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延扩大、记者越位等现象,一旦走向歧途即会违背公共利益、违背新闻道德、违背新闻规律、违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新闻策划的本意。正因为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时被异化、  相似文献   

15.
讣闻报道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新闻品种.中西方媒体对它的重视程度大相径庭。本文从版面设置、记者采访、报道对象等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了中西方讣闻报道在新闻价值上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6.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媒体记者,特别是新闻专题的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记者采写同一题材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不外乎记者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事情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非注册媒体记者的重要场所.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7月8日正式开放到8月25日关闭.在运行48天时间里.共组织新闻发布会87场.组织集体采访115场.接待了2.2万多人次的中外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活动.用高质量新闻宣传和高水平媒体服务。最大限度为记者创造了便利工作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了记者采访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记者之家”。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忙碌的编采人员每天都在思索:新闻在哪里?好新闻在哪里?每个记者都希望手里握有多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都渴望拥有充足的可支配的新闻信息,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富”记者。的确,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正是一个记者扎实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多年,在全国大专院校中,新闻传播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新闻专业的学生迅速涌进新闻传播这个行业。其实,在这个行业中,做记者光有一腔热忱远远不够,记者职业特色鲜明.往往站立在时代前沿、风口浪尖,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做个合格记者,对新人行的同志来说很难,对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事关媒体的人才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储备。下面,根据本人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就如何做一个合格记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