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偶然发现自己一边做功课一边思考的女儿,把铅笔的末端塞在嘴里,边转动边咬着。 “你在干啥呢?”我问。 “做功课呢?”女儿有些惊讶地回答。  相似文献   

2.
还是中国文字好,可塑性强,早年 中国的落后被西方的现代化一冲击.冒出 “摩登”这个新词来.那时知道使用“摩 登”一词的人显然是很有品位的人,再往 后人们可能觉得这个词太西方化了.终于 把它冷落到一边,于是又有一个“时髦” 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时髦”时髦了一 段时间后,突然变得市井味十足.于是又 开始被人们冷落了,现在人们都以一种炫 耀自己跟得上时代的自信大声说这个 词——“时尚”! 显然.面时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谁 都愿意证明:我是跟得上时代的.我与社 会同步发展。 原先说起时尚总是指服饰.现在它的 涵盖面…  相似文献   

3.
“往哪儿跑,我看你往哪儿跑!”篮球场上,一个身高2.14米、健壮的汉子一边追、一边“愤怒地”咆哮着。前面一个矮小、精悍的小身影嘻嘻哈哈地左躲右闪。 壮汉的“咆哮”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奥神男篮教练史利平也诧异地侧头观望。 31岁的“壮汉”单涛加盟奥神没几天,就已经和新队友们“打”成了一片。矮个儿后卫朱峰不时地向他“挑衅”,偷偷地打一下、用球趁其不备从身后“砸”一下…… 单涛总是眯起小眼睛,憨憨地笑一下。这一次,他不想再“忍”了。  相似文献   

4.
31年前,1964年深秋时节的一个中午,正当运动员们用完午餐纷纷回宿舍准备午睡时,我提着装有两打“红双喜”乒乓球的尼龙丝网兜拉上队员李光祖就往练习馆跑去。摸不着头脑的李光祖一边走一边问: “您要我牺牲午睡究竟去干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微笑说: “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名局     
自下棋以来,在棋书上欣赏过不少的名局,但这里要说的不是高手们之间的精彩对决,而是诞生于身边棋友中间的一盘“名局”。某日观棋,对局的双方约有四子差距却分先对弈。行至中盘的局面是,执白的上手在棋盘的左边筑成了一片雪域高原,一条独眼黑龙盘桓其上,气息奄奄,逃生无路;而另一边的两个黑角之间,白棋隐约地还有一块模样。按常理这棋就是再下下去也没看下去的必要了,而此时上手的一句话竟使得这盘棋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上手说的是“这棋我要半目赢他”。此言一出举座大笑,下手也许是被这笑声惹上了火;于是这盘本该结束的棋便接着下了下去…  相似文献   

6.
6目半白棋的下法这一期,我将向大家讲解贴6目半规则下白棋的下法。说到白棋的下法,可以简单地看作是黑棋的下法的“反面”。在6目半的大贴目规则下,黑棋从第一手开始就必须要注重棋子的效率,因为这相当于给黑棋定下了“一手棋13目的销售目标”。所以,当我执黑棋时,我必须要汗流浃背地加倍努力。而且与贴5目半相比,在贴6目半的规则下,黑棋必须要更加注重棋子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 急促的集合号响了,窗外顿时传来“僻僻啪啪”的噪杂声,那是学生们跑步到操场集合的脚步声。我迷迷糊糊醒来,一睁眼,糟了!——今天是我组织早操!我象触电似地从床上跃了起来,慌乱地抓过床边的衣裤忙往身上套。性情本来就很急躁的我,全身禁不住颤抖起来,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我一边糊乱地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不长的教学生涯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老师询问原由,本能的反应就是为自己开脱:“他先……”从不肯先承认自己的过错。那节体育课,我正在组织女同学游戏只一会功夫,那边突然传来了一阵“呜呜的哭声。回头一看,真是怪事,一向最爱欺负人的郝男竟然张大嘴巴在哭。我急忙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问:“这是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指着身边的王峰说:“他用脚踢我肚子。“奇怪,没有原因他就踢你?”我有些严厉地说。“我也不知道。”郝男倒像真受了委屈,哭得蛮伤心地说。再看看身后的王峰正胆怯地看着…  相似文献   

9.
“他们只称呼我的姓。”朱芳雨低着头嘿嘿窃笑,“我早习惯了。” “朱——!朱——!”队友们的喊声在楼道里回荡。朱芳雨闷在屋里不答应。 “我还小,刚出道。”所以,他总是拒绝媒体的采访。刚训练完,朱芳雨坐在板凳上不停地喘气、擦汗、喝水。早就等在一边的记者一拥而上,想采访这位篮球场上的“神奇小子”、“灌篮高手”。朱芳雨气不打一处来,头往旁边一扭,只顾喘着粗气。就是不说!  相似文献   

10.
逼人绝路公元1970年9月20日夜4时许,干校内一片漆黑。“有坏人撬水塔门了!”突然有人大喊。原来是管水塔的老张在巡查时发现:水塔的门开了!他忙叫老邹,一边用手电照着,一边探进水塔门,大声查问“谁?!”“我,我是马××。别上来,上来,我就跳下去!快把我家里的人叫来,还有于新江(军代表),我有话说!”声音从水塔顶上传下来。老张这才知道是被办“学习班”的马××想寻短见。于是不敢待慢,火速跑去军代表老于的办公室报告。马××,本是一位中年篮球骨干教师,在教研室很是得力,曾带过北京工人队的男篮。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李景泉 《体育教学》2008,(11):17-17
虽然长跑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学生普遍怕苦怕累,体育课上同学们一听说“长跑”二字,立即怨声载道。前几天我们上耐久跑课,集合后我得知操场两侧的跑道将被别的班级练习实心球和跨栏占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同学们带到了篮球场,然后我神秘地说道:“今天我们在篮球场上田径课,下边我们先做一下准备活动。”接下来我将全班队伍调整为一路纵队,然后我站到队伍的排头,带领大家沿着篮球场边线跑了起来,同学们一边跑一边小声议论:“老师想当老母鸡,领着咱们小鸡跑!”“这好像工厂的流水线,挺有意思。”慢跑了两圈后,我又宣布:“现在我是你们的‘带头大哥’,我做动作,大家一定要跟着做,不能掉队啊!”  相似文献   

12.
那次比赛,女儿获得了第四名.意外啊!我也是喜出望外.我很开心地打个电话报喜,结果电话那头只是一句冷冷的“有什么用啊?”后来很多年,我就不再打报喜电话了.因为,我突然明白,在你没有取得实际意义的成功时,所有的小成绩都如浮云一般,在质疑你的人眼里,在不认同你的人眼里,一文不值.也是那次,我了解到孩子下棋最重要的比赛就是省少年儿童赛和全国少年锦标赛,因为这两个比赛是最高水平的比赛.于是,我开始计划着让孩子们去参加全国少年锦标赛.  相似文献   

13.
轻松地带     
《棋艺(象棋版)》2006,(3):63-63
求人难张明和儿子看见张大爷突然跌到在地,儿子毫不犹豫地往起搀张大爷,张明却对儿子说:“我们走。”张大爷见状大喊道:“张明,是我呀!”张明气呼呼地对张大爷说:“我知道是你,你忘了吧,有一次比赛我求你放我一马,你死活不肯,今天正好让你尝尝求人难的滋味。”小马与老马老丁问老马:“你现在下棋的速度怎么不像原来那么快?”老马叹了一口气说:“唉,你原来叫我小马,现在称我老马,这老马当然跑不过小马了。”好悟性一位棋手问教练:“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兵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拟饵入水稍沉下去,我一边收线一边抖动手腕,让拟饵在水下做跳跃状,刚收了两三圈,突然手中“噔”的一下,传来奇猛无比的力道,然后就是熟悉的、盼望已久的下坠感,紧接着“噔噔噔”,一次猛过一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夏天闷热、潮湿、无聊、压抑,一如本届为期6天的斯坦科维奇杯。7月23号半夜12点多跟两个朋友从澡堂子出来,站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一边抽烟一边吃冰激凌,时不时地摸一下后背,刚拔了罐子,心里琢磨着——看TMD在北京谁敢惹我!多少年来,我总忍不住想像自己在某一个遥远晴朗的早晨告别温暖的被窝踏上采访的征程,这种想像在某个黎明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我以后,就再也无法摆脱而如今,这一切想像都变成了现实,24号一早我坐在去往火车站的出租车上,踌躇满志得意不忘形却突然想起, 手机充电器忘家了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一个风雨天,我正入迷地看《中国钓鱼》,耳畔忽传来老伴的呼唤声:“老易,家中的辣椒粉吃完了,帮忙剁点好吗?” 老伴平时对我钓鱼很是支持,如今让我干家务事我自然应该服从,于是极不情愿地放下杂志去剁辣椒粉。我一边剁辣椒,一边仍在想着《中国钓鱼》介绍的垂钓经验和鱼饵配制。剁着剁  相似文献   

17.
将军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7):82-84
陈丹淮将军,好下围棋,且棋艺不俗。过去,在知道我是四川人时,陈将军曾称我为“小老乡”,我颇感亲切。陈将军不定期地会来到“天地间”,纹枰对座,从容谈兵。两周前的一天,在“天地问”,我正在摆棋校稿,陈将军和他的弈友相约而至。坐定之后,将军突然招呼我:“王元,你过来一下,我有点问题问问你。”于是,我赶紧遵命前往。于是,就有了本期的“讲义”。  相似文献   

18.
快乐就好     
于波 《围棋天地》2014,(18):M0001-M0002
前两天一个工作在上海的高中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她女儿下围棋的照片,旁边配的文字是“4岁学了2个月的娃和4岁的时候学过2个月的高一大表哥的棋局”,听起来好像绕口令。再一看棋局,只见白方将上下两半盘的大部占为己有,而黑棋(同学的女儿)像一道闪电一样生生将白棋从中间劈裂开来,场面的确够”震撼”也够”刺激”。  相似文献   

19.
养蛆者说     
“我那次参加钓赛,赢就赢在使用的饵好、方法好,要不然,别说获奖了,弄不好还会名落孙山呢!”对我说这番话的,是来自开封市的一位老钓友,姓高,因在“金菊杯”野钓大赛中获过奖,大家都尊称他“高钓手”。这天,我俩一起在黄河边垂钓,突然下起大雨,只好慌忙躲进附近一家小餐馆内,要了“两菜一汤”和半斤北京二锅头,一边小酌,一边畅谈。  相似文献   

20.
难忘那一幕     
凯光 《中国钓鱼》2000,(7):53-53
3年前的一个夏日,在陪伴我成长的家乡河──西江边垂钓。正值涨水期,河边站满了钓鱼的人,专钓一种家乡叫做“竹壳鱼”的鱼。钓饵和钓具都很简单,饵用黄蚯蚓,竿用细竹条,通常下约几分钟就能上鱼。那时的我刚学钓鱼不久,下钩不久女友便“寻味”而至。女友走到我的身旁拿起竹条学钓,几分钟后突然黑漂,女友手忙脚乱地急提竿,一尾两只手指粗的“竹壳鱼”跃出水面。于是女友手舞足蹈地大声叫起来:“我钓到鱼啦!钓到鱼啦!”太忘形、太天真了,一只拖鞋都掉到了江里,周围的人都看着她笑。 现在,女友成了我的妻子。事隔3年多了,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