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泗宗 《围棋天地》2000,(10):34-36
章必功先生的文章《围棋的哲学内涵》引起了我的兴趣。读过章文之后,又翻出《围棋天地》1997年第一期和第三期,重读了马诤先生的《围棋的起源》。参与讨论从唐朝便存在的一个古老的争论话题——围棋是哪个时代的产物——实在让人感到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5,(9):52-52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棋界出版了一套旨在纪念现代围棋史的丛书——《昭和的名局》。第一卷《新布局燎原》以1926年院社对抗战本因坊秀哉与雁金准一的“杀棋之名局”为开端,铺开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围棋史。  相似文献   

4.
一、围棋的起源和传播围棋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关于围棋的起源有如下说法 :其一“尧舜说” ,此说尚未可信。其二“春秋以前说” ,由于围棋最早见于春秋文献《左传》中“弈”的记载 ,认为迟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围棋。一般认为 ,围棋诞生于西周。公元前7世纪前后 ,作为游戏的围棋出现了。春秋晚期 ,孔子第一次指出了围棋有益于人的修养和智力。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知名的围棋手弈秋。汉魏之际 ,出现了最早的围棋专著。东汉班固的《弈旨》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围棋专著。围棋的最后定型是在南北朝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围…  相似文献   

5.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6.
围棋,历史悠久,其缘起于何时,由国内的典籍已难断定。虽然《大英百科全书》等书对围棋的起源有详细的年代记载,但均难采信。《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美国百科全书》说:“围棋于公元前2300年由中国发明。”但他们这一论断的根据是尧造围棋,而公元2356年,即所谓的尧即位元年,也是后人依据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民报》上使用的黄帝纪年推算出来的。围棋起源如此扑朔迷离,于是,从一开始,围棋就为许多神话传说留下了衍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吴启雷 《围棋天地》2014,(21):98-100
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围棋杂志的约稿,此前我的文章大多是刊登在一些国学类的期刊上,但主要方向也都是我所专修的宋史和书画史一类。至于围棋方面的文章,在我的新书《画中有话》上有一篇专文介绍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但那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提到了文章的“围棋”元素,至于围棋历史、文化一类的文字还是不多。毕竞,我主要是做宋史和书画史方向,围棋史是不敢多写、乱写的。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11,(14):12-12
据报道.中南大学何云波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已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围棋文化研究第一次被政府基金立项。何云波教授是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囊括了国内围棋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如宁波大学的张如安教授.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9.
日前,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和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编撰了《中国围棋文化研究丛书》,由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泰国围棋协会会长蔡绪峰及中国围棋协会顾问陈祖德九段担任主编,由中南大学“围棋博士”何云波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丛书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为陈祖德九段撰写的总序。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文学院长、著名作家、前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金庸)是中国围棋协会授予的围棋名誉六段,曾积极支持、赞助“新体育杯”围棋赛事,两次邀请决赛赴香港举行。今年5月,他在云南丽江参加“炎黄杯”名人围棋邀请赛期间,接受中国棋院顾问、前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围棋天地》主编郝克强关于围棋文化一些问题的访谈。这篇访谈录经金庸校阅同意,现同时发表子《新体育》和《围棋天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6,(13):63-63
三年前,中南大学教授何云波以洋洋40万言的围棋文学论文,通过比较文学博士答辩,而被人称为首位“围棋博士”的时候,一些喜爱文学的棋迷就怀着几分好奇、几分钦慕的心情,试想着这长篇大作该写些什么。不是个中人,难解个中事。欲知究竟,大约只有捧读之后才能分晓。现在好了,《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已经面世,关心她的朋友大可一饱眼福。本期刊登的陆建德先生为其所作的序《在拯救与逍遥之间》也是一篇华采文章,在深入浅出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将围棋文化纳入比较文学范畴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3.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14.
编军围棋软件是俞斌九段颇为得意的“业余爱好”。回忆起当年一头扎进电脑程序那会儿,俞斌九段说:“那时的业余时间全用来玩电脑了,除了吃饭睡觉比赛就是电脑。想想当时也真是年轻,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的只是对电脑的热情,每攻克一个难关关能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放到现在也话就吃不了那个苦了。”从1989年接触电脑至今,俞斌九段成功编写了《围棋棋谱管理程序》、《围棋基础训练及段位测试》、《围棋级位测试6000题》第一系列围棋软件,深受爱好者及专业棋手的推崇。  相似文献   

15.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16.
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人过旭初为推广棋道,光大围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十五日在北平(现北京)创办出版发行了《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第一期),一时盛况空前。时“国内外时贤名宿”纷纷“惠赐题名题词”祝贺。为此,《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在“编辑之余”一文中说,国内外时贤名宿惠赐的题词“按收到先后,制版付梓;只以限于篇幅,不及扫数列入,容俟第二期再为发表,至希雅谅是荷”。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新论丛书”之一,何云波教授的新著《围棋与中国文化》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该著既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了围棋发展的源与流,又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围棋与中国古典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还对文化边缘人吴清源的围棋人生进行了文化剖析,文辞优美流畅,资料翔实丰富,既有学术的深度,又给人阅读的审美快感,洋洋四十余万字读来丝毫不觉滞重和晦涩,轻松之中我们又能循着作者的导引领略黑白世界的奇异风景,切实把捉到其间深藏的文化内涵。我们知道,人类文化并非是同人类同步产生,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那秋生 《围棋天地》2010,(18):100-101
绍兴围棋文化之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尧舜时代。晋人张华在其巨著《博物志》中有关于围棋起源的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同时,张华还扩展了尧造围棋的故事,将尧的继承人舜也提名为围棋的创始人之一:“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后来虞舜为避唐尧子丹朱之乱来到越地,文武百官随舜而至,舜与诸侯公事讫,因相娱(虞)乐,故曰“上虞”。  相似文献   

19.
浪遏飞舟     
《围棋天地》2007,(14):6-6
6月26日,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长沙岳麓书院,在《一子落定天下谈》的主题歌声中,第3届世界围棋巅峰对决拉开帷幕,这是岳麓书院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会。2007年“中韩业余围棋巅峰对决”  相似文献   

20.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形态显现,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内涵,在纹枰纵横的黑白世界里,包孕了中国智慧的基因和复制着中国文化的密码。汉代马融在《弈旨》中说其“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王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南齐文人沈约说“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元代的虞集则以为:“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清代诗人尤侗更盛赞道:“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一史”。可见,围棋文化确乎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