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重视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践是德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德育效果的试金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德育实践的重要意义,采取"义务劳动"、"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多种德育实践形式,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和广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的主要内容,在小学德育活动、年段会、主题班队和学科教学等方面,研究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落实方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习惯养成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两翼",从德育方向、德育思路到德育实践,再到主阵地的学科教学活动,寻找"儿童化、活动化、学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  相似文献   

3.
贾彦琪  汪明 《现代教学》2015,(Z2):55-60
学科德育是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道德引导的德育方式,与专门德育课程不同,具有"学科"和"德育"的双重属性,且在德育主体、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和德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区别于专门德育课程的个性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为学科德育弥补专门德育知识化、灌输化的缺陷提供了可能。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学科德育面临着自我迷失的危险,或忽视了自身的德育职能,或与专门德育趋向一致,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德育一直是排在首位的教育形式,但同时,德育也遭到了最大程度的质疑。德育被虚化、表面化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被动德育"、"一厢情愿的德育"还较为普遍。德行是受心理支配的。"动心"是德育的"魂"。一味地以规范"行"来触动"心",那是"法律",而发自内心的行为改变,那才是德育。  相似文献   

5.
"获得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象化表达,也是检验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德育获得感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实践等视角寻根究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思想、推动德育中的"两个转变"以及建构"三位一体"德育格局方面提升学生德育获得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严丽娜 《时代教育》2012,(13):234-235
近年来,"活动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备受关注,但在德育课堂教学方面著述不多。本文从把握"活动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定位学生与教师的课堂角色、"活动德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特点的结合以及"活动德育"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对"活动德育"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丰富来稿机制,优化来稿渠道,推广典型经验,推出优秀人物,建立监测窗口,增强辐射能力,中国德育杂志社拟在全国遴选若干学校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是中国德育杂志社推动德育创新、促进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公益性活动,不收取建设费用。"校本德育创新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我社的指导下,研究热难点问题,开发高水平案例,提炼原生态经验,打造有特色模式。为此,我们拟订了《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和《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协议》。有意者可与我社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商谈。  相似文献   

8.
李紫红 《学苑教育》2020,(6):89-89,91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开展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载体之一是园本化德育课程。幼儿园根据园本实际自主构建"立体化"的园本德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儿童本位、关注幼儿成长、进行无痕渗透的策略让德育内容有"深度"、让德育活动有"厚度"、让德育空间有"广度",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丰富来稿机制,优化来稿渠道,推广典型经验,推出优秀人物,建立监测窗口,增强辐射能力,中国德育杂志社拟在全国遴选若干学校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是中国德育杂志社推动德育创新、促进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公益性活动,不收取建设费用。"校本德育创新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我社的指导下,研究热难点问题,开发高水平案例,提炼原生态经验,打造有特色模式。为此,我们拟订了《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和《中国德育杂志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德育工作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我们期待学校的德育工作核心理念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德育应从"泛政治化"向文化型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是当代德育的主要型态,德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泛政治化"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倾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接纳"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本文论及我校德育发展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相契合,德育在现代社会经历了"物化德育"、 "人本德育"和"生活德育"三种范式的转换.究其实质,德育在追求对人的本质(即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科学认识的前提下不断创造自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刘青 《教学与管理》2021,(10):11-13
德育敏感性,即捕捉德育契机的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德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当下,德育还存在很多短板,其中较为突出的短板是部分学校将德育教育课程化,非德育课教师德育敏感性缺失,重视教书、忽视育人.提高各任课教师的德育敏感性,从"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拓展,以课程为载体将德育渗透到每门功课的教学中,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沭阳职教中心秉承"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宗旨,谋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之真谛,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树立"生本为先、德育为首"的德育理念,特别是富有创新的德育学分制,使学生形成了"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特色。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中,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了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行知学校始终以陶行知六字真言"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行知职教模式。在德育方面,学校根据"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开展了"德育注重自治"和"校本德育"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为提高德育实效,我们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3,(19):11
为进一步丰富来稿机制,优化来稿渠道,推广典型经验,推出优秀人物,建立监测窗口,增强辐射能力,中国德育杂志社拟在全国遴选若干学校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是中国德育杂志社推动德育创新、促进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公益性活动,不收取建设费用。"校本德育创新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我社的指导下,研究热难点问题,开发高水平案例,提炼原生态经验,打造有特色模式。为此,我们拟订了《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和《中国德育杂志社  相似文献   

16.
"双‘三维一体’"职教协同德育工程,坚持在职教德育工程构建中不仅要强调纵向"三维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协同,还要强调横向"三维一体"——哲学、科学、实践在德育中的结合、协调、同步;根据职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用哲学把握德育方向,用科学优化德育过程,用实践实现德育目的,用家庭、学校、社会各子系统的全员参与来保证能起"德育"作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产生协同效应,来促进、提高职教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小学创建德育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助力。利用"互联网+教育"在线平台,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新课程,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补足正能量。运用"互联网+德育"在线平台,实现活动性德育和学科性德育的有机融合,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线上德育班会课、成立线上德育社团、开设线上德育咨询服务、应用"网上家长空间"平台为家长释疑解惑、设置网络"德育会客厅"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新学校活动性德育模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守仁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倡导德育优先原则,以传统儒家典籍为德育内容,提出"明人伦"、"破心中贼"之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