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刑法306条第1款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证据罪”的设置受到了法学界的广泛批评。有必要对该罪名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客观分析,并从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2.
"律师伪证罪"的反思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306条单独设立“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给律师的执业带来无法回避的执业风险,违背了律师执业的基本规律。本从司法实践、立法技术、价值取向层面分析了单独设立该罪导致的误区和缺陷。提出对该罪进行科学的反思,对其存废作出理性的选择,并对相关法条作出技术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270条增设的侵占罪,从法条的规定及立法语言的表述来看存在不少缺陷,容易导致法条阐释的不一以及司法实践的混乱。探讨侵占罪的对象和诉讼形式有助于正确界定罪与非罪,科学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三种允许当事人协议改变诉讼进程的合意,分别是:(《民事诉讼法》第25条关于协议管辖的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3条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及第38条关于证据交换的规定。这种允许当事人协议改变诉讼进程的活动,在学界称为诉讼契约。诉讼的契约化反映了私法自治的特性和私法的精神,是...  相似文献   

5.
根据《刑法》第307条第2款的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其中,“帮助”在方式上多种多样,且不以被帮助人的犯罪事实为前提;“毁灭、伪造证据”应该包括隐匿、变造证据;应根据立法目的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准确认定“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已作出专门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诉证据规定》中都没有有关其他类型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行政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是现实的需要,在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等类型案件中不仅能解决举证困难、保障当事人诉权,还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这两类证据之间的转化,有相关理论基础,但还需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具体的证据转化规则。  相似文献   

7.
新《律师法》对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增强了律师的权利,但法律的立法体现并不等于法律的司法实现,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利目前还存在着多重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实体法的立法障碍。通过对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内容的概述,同时结合《刑法》第306条的规定,研究探讨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对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法院自行取证的条件和范围刘安伦关于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有相当~部分刑法理论和实务界的同志认为,《刑法》的这一规定确认了“无限防卫权”,认为“无限防卫作为新刑法的一项重要立法成果被载入史册,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者对正当防卫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将我国刑事立法水平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①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不能说刑法第二十条第3款的规定等于有限地承认无限防卫,更不能…  相似文献   

10.
刑法第100条规定的前科报告义务为未成年人犯罪人复归社会造成障碍。《刑法修正案(八)》第19条首次对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免除作出明文规定,然而由于立法态度过于保守,条文规定过于简化,仍需对现有规定加以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对未成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中外刑法都有关于伪造证据犯罪的规定。我国《刑法》关于伪造证据的犯罪包括伪证罪、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基于现行立法的缺陷,应增设民事、行政伪证罪和伪造证据罪,废除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罪。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诉讼欺诈案件中的当事人如何定罪处罚,理论界尚存争议。文章从对一例诉讼欺诈案件定性的刑法评析角度出发,讨论刑法第307条在处理此类案件中的作用。同时,对刑法第307条的立法缺陷以及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律师的执业豁免权在国外法律中已较为普遍被规定,但是在我国却迟迟没有涉及,这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刑事辩护律师的人身安全被忽视,同时由于刑法第306条的规定,我国的律师处境堪忧.为弥补这一缺憾,根据我国签字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相关立法,并结合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律师法》,笔者提出应赋予我国的律师以执业豁免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修改后的《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则对受贿罪的规定,是由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原《刑法》)第185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4条修改而来。尽管这一规定比原《刑法》第185条要明确得多,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略作刍议。一、如何确定“财物”的范围原《刑法》第185条对受贿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携带凶器抢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8.
自认作为免证事由之一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3条至第9条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第74条作出了修订,对于自认的适用阶段、方式、主体与撤销条件、拟制自认中审判人员的义务、共同诉讼中自认的适用与附限定条件的自认的认定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是自认制度之一大进步。然新规亦存在不足,如自认的适用场域过分扩大、拟制自认的适用阶段与撤销方式未作规定、未建立起诉讼代理人自认的特殊撤销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规则是指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取舍和运用的法律规则。我国以前民事诉论证据立法方面存在缺点与不足,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其作了补充与完善。英美国家在对抗制诉讼中运用的主要证据规则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具有借鉴意义,并就今后的证据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律师伪证罪的设置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具有特定指向性、罪状具有模糊性与宽泛性和《刑法》第306条与其他条文间存在相互的包容性。同时,本罪的设置带有职业歧视性色彩,违背立法理念。要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废除本罪,或者修订主体和罪状,建立和完善律师惩戒制度,转变观念,确实保障律师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