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正>小说中,次要人物与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都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次要人物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但是在小说类文本教学中,因为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着墨不多,存在感不足,作者描写次要人物的文字零散而且不集中,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聚光灯"对准了浓墨重彩、性格丰满典型的主要人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篇目的教学内容,一般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确定。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两处明显的环境描写,落脚点就在人物、情节上。至于情节,本文围绕于勒叔叔这一线索人物展开,通过菲力普一家子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可以简练地概括为"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因此,老师们会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作为小说的教学重点。然而,笔者认为,过于重视"小说情节是什么"而忽视"情节是如何被构思和叙述的",过于重视"概括人物形象"而忽视"人物是如何被塑造和刻画的",都是对小说教学价值的削减。小说"三要素",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率先在当代文学的汪曾祺小说中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7.
意象独特的人物塑造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故乡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象,主要表现在奴性化人物、符号化人物、非人化人物、戏剧化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佩甫的最新小说《生命册》以走出无梁村的"我"为线索人物,描摹了中原乡村半个世纪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人物。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状态入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小说中各色人物进行评论,揭示了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道理,构建了中原乡民独特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习惯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这样既让读者觉得亲切、真实,好像所写事情都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一样,拉近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又让"我"作为情节发展的见证人,将整篇小说串联起来。先生小说中的"我"既是作品塑造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显然又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我"作为文学形象,既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更折射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一、鲁迅小说中一系列"我"的形象1.线索人物和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10.
人物形象的解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这两个角度切入。人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以从中明确人物的个性、体察人物的内心。叙述语言包括看似可有可无的修饰词、"闲笔",可以从中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同时又是高考必考内容,而鉴赏小说中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让小说中的人物"走进"课堂,是解读小说的关键。本文试从塑造小说形象的方法及鉴赏规律着笔,让小说中的人物"走进"课堂,力求识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用语言来描摹人生百态的,离开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其中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更是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依据。"言为心声"人们把人物语言比作"心灵的窗户",只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相似文献   

14.
唐文 《华章》2010,(22)
如果从荒诞的视角考察,正是由于"存在"和"本质"的分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众多人物才出现了所谓的"道德疯狂".因此,对小说和其中的人物草率地进行"不道德"的定性是失之偏颇的.在小说中这场有关道德的战争中,小说的主人公尤索林,不仅不是传统观点中反英雄式的小人物,虽然势单力薄却英勇无畏地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相似文献   

15.
小说《只争朝夕》中的特莫金医生是一位亦正亦邪的人物。他骗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最后的钱财,但是同时又提出了"两个心灵"和"只争朝夕"两个重要理论,成为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精神导师。特莫金医生的出现增加了小说深度,圆润了小说结构,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王德明 《新高考》2010,(1):17-18
人物画卷类文本,以人物为中心,小说、散文两种文体都有。我们姑且将其分为"人物速写"和"温馨怀人"两类。前者多为小说,后者多为散文。  相似文献   

17.
虚构性是昆德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昆德拉小说的虚构不同于一般小说,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人物塑造上的虚构性、符号化色彩;戏谑式改编作品、人物或故事;大量的梦境描写。昆德拉小说通过虚构达到本质的真实,实现对"存在"的勘探。  相似文献   

18.
一、古诗和现代散文的形象相似(一)古诗和散文人物形象的内在依据是作者的主观之"意"。文学作品习惯借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三要素之中的人物和环境都与形象有关。古诗和散文中也有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但是与小说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审美差异。其差异的根本来自于叙事文学和审美文学的差异。小说人物形象的内在依据是人物性格"这个内在依据,对于小说人物来说,就是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跳脱"手法以"急收、突接、岔断"三种形式,被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之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揭示小说中心思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鲁迅小说语言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背景满溢而情节不多,但事实上正是由此,风俗、民情和人物共同构成了其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他以"生活图景"作为小说真正的叙述对象,用人物再现的方式使各篇小说之间紧密相连成为一幅完整的连环画卷,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以及一般"风俗画小说"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