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2.
陈丽 《小学教学研究》2009,(7):32-32,34
对"生成"而言,"预设"是演绎"生成"的基本前提.否则,"生成"容易随心所欲,难避放任自流.对"预设"而言,"生成"是检验"预设"的重要指标.否则,"预设"容易一厢情愿,难避削足适履.下面就"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典型的"知"、"行"统一课程.其基本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前两者是"知",后者则是"行".中国古代"知行分离观"对该课教育具有不利影响.该课改革须从"知"、"行"统一观入手,在"行"上下功夫.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将实践活动标准化.二要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明确教师主导地位,在"导行"中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先唐“连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章表的一个旁枝,早期的"连珠"称得上是言"志"之作.陆机的<演连珠>,因其温润、精微的文辞,绵密透辟的说理,标志着"连珠"已臻于成熟.这也引起后人的摹拟.然而,其拟作因时代变迁、一己遭遇的促发等原因,而逐渐由言"志"向言"情"蜕变.从沈驎士、刘祥,到萧刚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发展脉络.梁代是"连珠"创作的高峰期.其后,庾信集大成,以"赋史"般的笔触,用"连珠"抒发一己沉痛的家国之情.但也由此大大削弱了"连珠"自身存在的价值,"连珠"在事实上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高瞻远瞩"是一个常用成语.但在多部成语词典中,对"高瞻"、"远瞩"的释义存在差异,从而对整个成语的释义产生了影响.根据意义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站得高,看得远.第二类: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注视.第三类:看得高远.究竟应该怎样释义,本文拟从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语法结构及语义发展等方面探讨"高瞻"、"远瞩"和"高瞻远瞩"应有的释义.  相似文献   

6.
"待"、"得"二词,义有关连;"待得"一词,又系"待"、"得"联合而成.然而历来字典辞书的有关解义,颇多疏失.<汉语大词典>谓"得"有"待,等到"之义的书证材料,时间偏晚;谓"待得"的"等到"义,书证材料的时间亦偏晚,且一条材料的文字又似有误.故今略作疏解,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正1.饱:一生好吃懒做,只是一个能装"食"物的饭"包"。2.皎:大学四年什么也没学到,"白""交"了那么多的学费。3.敏:善于精打细算,"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4.堡:"保"卫国"土"不受外人侵犯,是每一位军人应尽的职责。5.吵:两人在对骂中,总是"少"不了出"口"伤人。6.恩:"因"为人生观不同,所以大家的"心"老是想不到一块儿。7.炎:别去顶撞正在发脾气的人,那样只会让他"火"上加"火"。8.战:总想"占"有他人的财物,而大动干"戈"。  相似文献   

8.
"利"是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墨子重视利益,追求利益.为了得到利,并保证得利的公平性、合理性,需要"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明鬼"、"天志"等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返乡者的困惑--荷尔德林诗《返乡-致亲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尔德林,作为一位神秘的、罕见的诗人.他的诗作也艰难费解.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荷尔德林诗中,呈现着的西方宗教和文化语境.本文认为荷尔德林在<返乡-致亲人>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欢乐"与"伤悲"、"喜悦"与"忧心"的情绪.正是诗人在"返乡"后,面对"神"与"亲人"无法沟通的困惑.这种困惑就潜隐在"神言"与"人言"分裂的背后.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方爱萍 《考试周刊》2008,(12):74-75
"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分别被广泛地运用在中日两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语义上讲,在表达歉意时,二者意义大致相同.然而,"すみません"比"对不起"的用法更为宽泛,使用频率更高.本文将从语用表达和文化两个方面对"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神"字,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会想倒什么?(预设:"神"能够法力无边、腾云驾雾……) 2.板书"军"字,看到"军神"你又会想到什么?(预设:打仗百战百胜、作战勇敢、枪法很准……) 3同学通过预习知道"军神"指的谁吗?(刘伯承) 4.多媒体出示刘伯承图片,介绍刘伯承生平资料. 5.刘伯承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什么被称作"军神"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军神》.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首次全面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首次完整地系统地归纳了中国特色的发展学说.首次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回答了什么是我们最高目的.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化理论探索的起点.强调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强调必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从而为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断在实践中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在迎接党的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文立意要高,教学生作文时教师常讲这样的话.可真要追问:怎样做才能使学生作文的立意高起来呢?大多是"平时多观察,多读书.多用心思考和感悟"之类的话.这虽说是可行的办法.但若没有相应的督导机制作保障,在语文已沦落为"小五"甚或"小六"的高中学科教学的今天,实在就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更有甚者,一些"专家"的"点金之笔"竞常把"立意高"解读为"要认真、深入、全面地审题""要多写多练""要不断增加自己材料库的容量"之类.毫不客气地讲,这些似是而非、因果颠倒的提法与真正的"作文立意高"根本就不沾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一方面,作为其精华所在的"民本"思想,是"民主"理念赖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民主"精神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民本"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7.
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更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花费的时间较多,然而讲授教学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其效率之高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我们要解决好提高高考成绩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到:1.教材处理上"尊重"与"超越"的平衡.%2.目标设置上"过程"与"结果"的平衡.3.方法运用上"探究"与"接受"的平衡.%4.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化"这样的复合词,但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化"均来自日语.复合词"~化"是由"词干+化"构成.汉语和日语中,复合词"~化"的形态相同,但是意思、用法不一样.不论在意思还是在用法上日语中的"~化"都比汉语复杂.特别是日语中的复合词"~化"有自动词用法和他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小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问题,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树立"说"的信心;2.创设生动的交流情境,激发"说"的兴趣;3.优化口语的训练过程,教给"说"的方法;4.构建开放的交际模式,培养"说"的能力;5.开展多样的教学评价,增强"说"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面时数学新教材,初一学生有诸多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从"读"法、"听"法、"思"法、"写"法、"记"法方面探究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