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伟超 《师道》2013,(5):57-58
鸟·那些年,一起牧过的鹅在我的印象里,许多年轻的父母,教孩子学的第一句唐诗,往往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个中缘由,大概是因为这首诗发音响亮,琅琅上口。其二么,恐怕是在大多数父母的潜意识里,都希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诗人骆宾王那样的神童。且不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这件事,是真是假,这至少反映出,在我的家乡武义(与当时骆宾王的家乡义乌同属乌伤县),自唐代以来,养鹅已蔚然成风。嘎——隆,一只大灰鹅,引高高的吭,昂首在田间的机耕路上,淡黄的脚蹼,踏过早春的露水,沐着初阳,左顾,右盼,清冷,又高傲。  相似文献   

2.
一、“曲项”何以“向天歌” 唐人骆宾王的小诗《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诗中的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却常常被后人误解。许多古诗读本上都将此句解为:(鹅)弯着脖子向着蓝天高叫。 我曾经在农村放过鹅。在大量的实际观察中我发现,鹅高声鸣叫时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当鹅追逐其他小动物时,它会伸长脖子,“扑愣”着翅膀,高声鸣叫;再就是当鹅发现了生人靠近它,或者是什么特殊情况时,也会把脖子伸得直直的向天鸣叫。古诗读本上将“曲项向天歌”解为弯着脖子向天鸣叫,与实际情况不符。弯着脖子,鹅是无法叫出声来的。 那么,这句诗…  相似文献   

3.
鹅群变阵     
资银 《小学生导读》2008,(Z2):39-3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代才子骆宾王7岁时写的这首《咏鹅》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现在有一道关于鹅的题目,需要动一点点脑筋。  相似文献   

4.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小档案:骆宾王,唐初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从小机智过人,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为了看看他是不是聪明,就把他领到了池塘边,指着池塘里面的鹅,要他以鹅为题,当场赋诗一首。骆宾王略加思考,便吟咏出了这首诗,那时他才7岁。鹅@骆宾王 @王义杰 @马少峰  相似文献   

5.
说起鹅,小朋友们能很快联想到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可你们知道吗,据说我国晋代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6.
骆宾王是个聪颖过人的神童。七岁那年的某一天,他坐在柔软的草丛里,倚着一棵大树望着池塘里的风景。只见池塘里,一群白鹅正在悠闲自得地游水,骆宾王看着看着,吟出了这样的一首千古名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很快,骆宾王的诗作传遍了整个村镇。人们把他誉为神童。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语文一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骆宾王的《鹅》这首诗的:起句连用三个“鹅”字,是儿童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时愉快心情的自然流露。“曲项向天歌”,意思是鹅弯着脖子,朝着天空叫,“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雪白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有节奏地划着清澈的池水,鹅在水中游动着。对于上述解释,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知道,诗的基本特点是:一、对生活做高度  相似文献   

8.
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小诗童趣盎然,清新可喜;画面美丽,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儿童的名义,如果让心做主,将骆宾王那几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比较袁枚的那几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我当然更喜欢那几行袁诗。骆宾王写他那几行诗时,据说还是一个七岁的儿童,然而竟还不如这几行袁诗来得更好玩:轻松、活泼、自由、真诚、有趣、有味儿,与儿童一样。在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很多由儿童写的诗文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诗坛,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相同题材的“咏蝉”诗,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是托物寓意,却显出各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请看这三首诗: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认识骆宾王,大抵都是从一首《咏鹅》开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么纯粹天然的语言,让七岁的骆宾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但这声名似乎并没有为小骆带来什么好运。他尚年少,身为青州博昌县令的父亲便死于任所,他流寓博山,后来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潦倒寂寞孤苦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骆宾王就在这样寒酸的环境中挣扎成长,为不负父亲为他起名“宾王”的期望,为不负自己满腹的才学,骆宾王前往长安参加科举。  相似文献   

12.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1,(17):31-32
《鹅》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首古诗,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全文十八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全诗两句共四行。第一句的第一行连用三个“鹅”字,点明该诗所咏的对象。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在呼叫鹅,同时表现了鹅的叫声。因为鹅的叫声正是“鹅、鹅、鹅”,所以一听到这叫声,人们便知道是鹅在叫。这样写,既起到开头点题的作用,也使第二行的“曲项向天歌”的“歌”有了着落。接着,诗人采用特写的表现手法,具体地描写了鹅弯曲着脖子,对着蓝天唱歌的可爱形象。“曲项向天歌”寥寥五字…  相似文献   

13.
花朵的祖国     
厂—一——一一、(石互4:2(吻}。。。。}。。3(晦晦悔)入丝”。。{二坟)l鲜鲜彝11其其红2}1.你是一片绿吹我是一片绿叶,2.这片绿荫是你,那片绿荫是我,。3;遍酬塑“”了(2竺旦红76协56加)1(巡;(OX自习卿”经1织出片映出满吸gQ鱼旦⑧⑩旦)你是小花一朵(拍手)这朵小花是你荫色绿春片园厂入2}。3;遍纽份。“57云(多卫红塑鳖2鲤)7 7 7 7 71我是小花一那朵小花是飘散阵带来春香。乐。一{(巡旦’必’坦)吸旦嚼帅咖)(拍手)芳欢阵天朵我34味味味味’业}6}。。2味味味味0 6 6 6 54 祖国叫我们: 祖国叫我们: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春天,2.味味朵天花春4 4 …  相似文献   

14.
纯真的脸庞被十六朵跳跃的烛花照亮。初三了,十六岁了,十六岁的女孩该是什么模样?映着灿烂的烛光,让我许个愿—— 就让她们恰似一首清丽的小诗吧!不管是一头齐耳短发,一身粗布牛仔,还是长发飘飘,衣裙翩翩;或者斜风细雨中卷着裤腿,共撑一把小花伞;冬日暖阳里背着书包,踏着彩车飞扬……一切都充满诗的气息,诗的活力。而那枚郑重地别在胸前的团徽,便是诗的主题、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无题》诗是晚唐诗坛的一朵奇葩。而女性化特色正是其魅力所在。李商隐《无题》诗主要在语言形式和思想情感两方面体现这一特色,并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臣妾人格和失意人引月为知已的心态两方面探讨了这一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纯真的脸庞被十七朵跳跃的烛花照亮。高一了,十七岁了,十七岁的女孩该是什么模样?映着灿烂的烛光,让我许个愿——就让她们恰似一首清丽的小诗吧!不管是一头齐耳短发,一身粗布牛仔,还是长发飘飘,衣裙翩翩,或者斜风细雨中卷着裤腿,共撑一把小花伞,冬日暖阳里背着书包踏着彩车匆匆飘过……一切都充满诗的气息、诗的活力。而那枚郑重地别在胸前的团  相似文献   

17.
光阴飞逝,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成长为一名初中生了。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古诗一直是我成长的伴侣和导师,也是打开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我蹒跚学步时,妈妈教我学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虽然很短小,却激发了我学诗的浓厚兴趣。后来,爸爸又教我读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此,父母带我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  相似文献   

18.
官怨诗(含词和赋)大抵系中国历代诗人或诗中人物由于在官场上受谗、遭贬、流放或失意等,抒发怨恨或愤慨之情所作.这类诗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荒魂     
多年来,作考题总是规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高中诗歌教学呈现出一片荒芜,甚至“我不懂诗”也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诗的种子并没有因此灭绝。2002年高考作中闪烁地开放着一些不畏严寒的诗的小花,《荒魂》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