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2.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刘健 《教书育人》2005,(10):45-4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道研读《詹天佑》。30多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距离下课只有七八分钟了,大多数学生已经被詹天佑的伟大人格所打动,于是我引导他们:“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就读到这儿,请在詹天佑爷爷的画像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4.
谈读书的对联 邓拓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燕山夜话》中,就有许多提倡读书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书赶快读》,提到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说“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安徽泾县人。这副对联的上联我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写的另一副对联,也是关于读书的,联云: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一个随机的拓展练习场面令我非常难忘。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勘测上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詹天佑是怎么想的甲学生找到了这句话:“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我先引读后,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学生谈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借此机会,我灵机一动,随即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生活,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说生活中自己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我对《詹天佑》一课中心思想的思考江苏徐其美在几天内,我连续听了几位老师讲读《詹天佑》一课。他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总结时都作这样的归纳:课文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即: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困...  相似文献   

7.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21课《詹天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教学伊始 ,引导学生抓课文重点内容 ,直奔人物的特点 ,发挥主导作用。】生 :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他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师 :看!课文第1段先概括写詹天佑的主要贡献。后面几段又写了什么呢?生 :接受任务 ,修筑铁路 ,提前竣工。师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呢?(指名读第2段)清政府刚一提出修筑计划时 ,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怎样?请抓关键词语来说。生 :阻挠、要挟。师 :他…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9.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七课《詹天佑》,谁来介绍一下有关詹天佑的情况?”这是我上课一贯的主张。我喜欢一上课就让学生讲。讲他们所知道的,讲他们想  相似文献   

11.
《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我这已经是第三次教学了。以往在让学生弄懂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知识点耐,由于学生半天悟不出来,我就直接用了讲解法,而今年我选择了静静地等待。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初一语文新课本发下来了,我带领学生先学习了《论语》八则。选文精警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引起了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也引发了学生对孔子的好奇心:这位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这位“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的身世,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还没接触的知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鲜的感受呢?我决定让学生拜读孔子,走近孔子,每人写一本书,题目就叫———《我心目中的孔子》。具体要求是:1.用50页方格稿纸写一本书,一个月后交稿。2.自己设计封面。3.…  相似文献   

13.
多年教毕业班,到下学期时,总会教到《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詹天佑》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中分别有“严峻”和“竣工”这两个词。每教完一课,进行词语听写,当“竣工”一词未教时,学生写“严峻”一般不会错。可教完“竣工”后,学生听写“竣工”,总有许多人把它写成“峻工”;再写“严峻”时,又有许多人把它写成“严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学生对偏旁的混淆,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撰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朱莹)生:我写的下联与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救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下联是“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  相似文献   

15.
李蓉 《宣武教育》2004,(5):27-29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课《詹天佑》时,碰到了这样一个教学难点:要学生通过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考虑到教学的效果,我准备改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默读思考问答改变为默读绘画辨析。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是一个军阀官僚,但他退休很早。他虽是一个军官,但胆小,没打过一次仗,倒经常聚集一些不得志的清客幕僚在家里吟诗赋词。他自己也会写诗,写对联,甚至会写文言小说。他把自己的文字集在一块儿,取名为《杂货铺》。  相似文献   

17.
片断 (《詹天佑》一课教学将结束时) 师:你们没有问题了?我突然对中一句话有想法。你们看这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云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詹天佑是被“任命”的。皇上的旨意,谁敢不从?说不定詹天佑是被逼着走马上任的,这怎么能说他是个爱国的工程师呢?  相似文献   

18.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好方法,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围绕一个中心,一条思路进行训练。我前不久执教了《爬山虎的脚》一课,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写得十分细致。如何让学生学好这3小节,了解爬山虎的脚的  相似文献   

19.
女儿读小学一年级,为了让她受到文史知识的熏染,我时常有意识地加强她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前不久的一天,女儿翻阅杂志《小学生天地》,其中有一幅小学生写的字画,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相似文献   

20.
朗读,首先要读得正确。可是直到高年级,学生还是常常读错词句。让学生读《穷人》一课,课文上写的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有几个学生却把“溅起”读成“掀起”。让学生读《詹天佑》,有几个学生把“勘测线路”念成“勘测路线”。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课文写的是“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一部分学生却将“找不到”读成“看不到”。为什么在朗读时会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开始,我觉得是学生朗读时粗心,技术不高,但订正了几遍,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改正过来,看来,这并不全是疏忽。深入地分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