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媒入世"的杜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 国加入WTO后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 ,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 ;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 ,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 ,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 ,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 ,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 ,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 ,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传媒入世” ,有何根据 ?“传媒入世” ,是指我国入世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  相似文献   

2.
政策提示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竞争环境中,我国民族出版产业能否继续居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要对现有出版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与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3.
在WTO的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要求加入世贸组织的各个成员国政府,必须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充分的法律规章和透明的规则程序,保证竞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这必然对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带来影响和冲击。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档案管理部门,同样也受到影响,但不是直接的。本文仅就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行政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行现行文件公开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一点研究,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正。(一)加入WTO后,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越来越清楚,“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加入WTO最大的挑战是对政…  相似文献   

4.
胡海涛 《出版经济》2001,(10):41-43
我国自1986年启动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1995年又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至今已有15个年头.随着我国就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同美国、欧盟达成全面协议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完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在年内成为现实.这对于我国的出版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全面融入了全球经济格局之中。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知识经济等浪潮汹涌澎湃,构成了当代中国新时代大潮,并以不可阻挡之势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从3月20日起,美国正式启动“201条款”,对进口钢材实施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30%不等的关税。此举在国际社会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弹,欧盟、日本、韩国、巴西等纷纷表示,要在遵守世贸规则的前提下,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我国外经贸部也迅速做出反应,与美国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并准备向世贸组织提出起诉。这是从去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第一次在世贸组织中运用相关规则,维护我国经济利益。有的媒体称,这是我国入世以后打响的第一仗,影响深远。笔者以为,这一仗能否打赢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1.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媒入…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成为世界贸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两会”是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背景下召开,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会议。新闻媒体坚持民主、求实、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把握热点难点问题,以“两会”进程为主线,对大会作了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经济信息网全面启动,形成了国内信息工程建设的一次新的浪潮,因此,智能建筑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面对巨大的市场,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缩小我国智能建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建设部  相似文献   

11.
广电传媒竞争说到底是实力的竞争。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信息的交流必然超越地域范围的限制变得更加频繁。如何应对WTO的挑战,唯一的出路在于正视挑战,找准打造“硬翼”的方位,捕捉机遇,在公平竞争中夺得“双赢”。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新闻出版法制建设任务尤其繁重,因为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媒领域,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出版行业的任务以及履行我国政府对外的承诺,我们必须根据新闻出版业的特点和加强社会监管的需要,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针对将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修改或  相似文献   

13.
从1979年至今,我国共制定了300多部次法律和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700多件行政法规、4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宣传法律、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就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叶晗 《山西档案》2005,(3):13-15
美国《信息自由法》是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各机构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律,其地位近似于档案法,它不仅奠定了美国公民的档案意识。对其它国家的档案工作及档案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后保管模式”思想是在档案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电子件数量的增多与使用的普及而出现的,该思想对于电子时代的档案工作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本具体介绍了《信息自由法》对“后保管模式”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荣斌 《声屏世界》2006,(4):45-46
一档法制栏目要想真正形成品牌,只有走个性制作、个性表达之路,用主持人的个性品牌来提升栏目的个性品牌。一个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想真正在节目中彰显个性,形成品牌,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关怀意识。法治关怀历史上凡是被称道的法律都是以对法律的终极关怀为基础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关怀,离不开人的诉求。就法律而言,人们诉求的就是公理、正义和公平。“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①这里的信仰就是对法所表现出的忠诚意识、巨大的信任和高度责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的理性推崇,寄托着现代公民对法律的终极关怀。法制节目不论是普及法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一组新闻道德文章的按语: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整合和扩张的速度较其他产业要快得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新闻传播除了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外,它作为一种产业或行业,同样应有本行业的道德自律。因而,新形势下记者除了特有的职业意识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学习和熟悉本行业的诸多道德自律,例如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的本质、怎样把握隐性采访中偷拍偷录问题、如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等等。现在“新闻宫司”的增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增补较快,对于职业道德知之甚少,职业化程度较低。新闻传播业的大发展,也有赖于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这里刊登的四篇小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的研究生专题讨论新闻道德话题时提交文章的一部分,涉及我国新闻工作中现存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观点不尽相同。目的是引发大家的关注,进一步各抒己见,以便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更多的共识。——陈力丹(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学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宣传思想部门是社会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的主管部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档案部门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正在发挥现行效力的文件服务体系,称之为“文档利用中心”“、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政策法规咨询中心”等。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其性质却大体相同,即政府现行的、正在执行的、有现行效力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的一种服务体系,我们习惯称之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由于工作的需要,有幸到山东青岛市、大连市的金州区、本溪市、丹东市等地的档案馆参观学习,全面仔细地考察了现行文件中心的建立和运…  相似文献   

19.
王振山 《视听界》2002,(2):13-15
全球化浪潮拍岸,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门大开,改革进程加快,纷呈呈现的现代性问题容不得我们不思考。对城市电视台来说,本土文化意识,即对本土文化深刻而又自觉的敏感性,是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前提,同时也是拓展自我生存、发展空间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文档信息立法工作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文档信息的公开与豁免、开放与保密等方面的问题的关注也逐渐增强了。对于立法人员和执法人员来讲 ,正确理解和使用“豁免”和“保密”的概念 ,将有助于我国文档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文档信息的“豁免公开”不能等同于“保密” ,在一定条件下 ,豁免是可以自由裁量的 ,但是保密则必须按照保密期的要求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在制定文档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过程中 ,一些同志常常认为凡是被列入“豁免公开”范围的文档信息 ,就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其实 ,这是由于缺乏对“豁免”和“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