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理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识到: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必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竞争与协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军校政治理论教员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 ,只有树立起使命意识、危机意识、精品意识、名师意识 ,才能有所作为。使命意识首先要明确军校政治理论教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军校政治理论教员 ,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于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 ,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确立的我军建设的各项原则 ,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塑造其完善人格 ,保证人民…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应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问题域"与回答实践不断提出的问题的张力结构中与时俱进地发展。为此,需要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和问题意识,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片面追求学科体系意识、淡化问题意识的不良倾向。强调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以问题意识特有的学术品性批判地审视、现实地思考、前瞻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反思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一面镜子。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回应和解答现实社会问题的重要使命,必须将问题意识作为改善现状的突破口。通过聚焦知识供应不力、理论运用低效、理论研究方法论缺位的理论研究问题,揭露"进入"社会缺乏落地、"深入"社会缺乏行动、"超越"社会缺乏理想的实践工作问题,发现自觉性学科意识不强、汇聚式学科人才不足、整合化学科组织体系不全的学科建设问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问题意识是包含理论研究层面问题意识、实践工作层面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层面问题意识的系统存在,进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思"危"、思"源"、思"变"即"三思"之道,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光明道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群体意识"与"尚中贵和"等治国理政思想,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德治国、群众路线与和谐社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论。这些民主政治理论已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有力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成熟发挥引领性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可为大学生自我成长提供新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党赋予的新使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借鉴并吸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众多合理的成分,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同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活动载体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的提出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要求、新契机、新使命。本文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理论联系入手,分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和发展从而全方位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谈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谐社会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要努力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雷 《教育探索》2009,(5):104-106
构建和谐社会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审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应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把握前提,强化政治意识,着力增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夯实基础,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认清重点,强化"三进"意识,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水平;掌控关键,强化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着力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不仅符合当今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新要求,而且指明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和谐社会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感恩意识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内在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研究有了初步进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逻辑研究有了新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多角度研究呈井喷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问题研究有了新进展。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象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区分尚待彰显,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史论研究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国际视野亟待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整体性思维有待彰显,生活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待深入研究。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发展,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之外,至少还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问题意识、学派意识、聚沙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和西方行为科学的知识,尤其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有新意识、新形象、新作风和新方法,即具有创新意识、廉洁形象、务实作风、先进手段与灵活方法.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以"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为主要内涵的儒家廉政思想,汇集、诠释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大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剖析思想和理论,儒家廉政思想为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借鉴儒家"道德教化"理念,从树立"廉政"理念、进行"立志"教育、重视"知耻"教育三方面着手,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列宁全面地、系统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无产阶级中得到迅速的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理论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同样今天改革开放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衔接意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唤醒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唤醒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理论引领、实践培养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加以唤醒,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三次重要演化为显著标志的。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化的整体过程来看,特别是对"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演化的持续发展过程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确立一个意识、融合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把握四个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更须致力于大学生精神的培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徐晓曼 《辽宁教育》2012,(12):60-61
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命题,尤其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公民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的同时,要配合强有力、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一、和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反思由于文化本身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