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一册《皇帝的新装》有这样一个句子:“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我认为,“一群”后的名词 “们”这种形式是不规范的。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里说:“‘们’字并不等于欧洲语言里的复数语尾,不是每逢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就得加个‘们’。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或‘各’‘其他’等,后面就不加‘们’。”胡裕树  相似文献   

2.
田丹丹 《辅导员》2014,(18):45-46
“在我看来,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窦桂梅博文《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宋爽 《现代语文》2013,(10):96-97
《皇帝的新装》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对1980年至2012年《皇帝的新装》教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知青叙事中塑造了许多“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尤以作家张承志和其作《黑骏马》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最为明显。通过文本细读法,从“自我书写的‘他者’——找寻存在的‘局外人’——‘他者’和‘局外人’的精神复归”的过程来分析张承志的经历和展示《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的情感经历,研究知青叙事里的“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对于重返知青叙事、理解张承志作品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二册为《皇帝的新装》一课插了一幅图,我的看法:第一,这幅插图与课文内容不符.“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起来”,这些都说明皇帝在游行时是没有穿任何衣服的.而插图中走在大街上的皇帝却上着背心,下穿裤衩,这样的与课文内容不符的插图,是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的。第二,该文不能插图,也没有必要插图。  相似文献   

6.
执教《皇帝的新装》,学生们认为故事滑稽可笑,因为根本不可能有如此愚蠢的皇帝。于是我用换位思考法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你就是皇帝,设身处地,你会上当穿‘新装’吗?"学生的回答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卫立华 《语文知识》2014,(12):76-77
最近,笔者观摩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改观摩课,课题为《变色龙》。教者以“变”为中心,组织了与《皇帝的新装》的比较教学。在这节课里,笔者感受到三个特点鲜明的“变”。 第一“变”:教学内容的连接。在这节课里,教者在引导学生梳理《变色龙》之“变”的现象与本质之后,要求学生以“变”来审视《皇帝的新装》这个富有寓意的童话故事,寻找文中涉及“变”与“不变”的人物并挖掘他们“变”与“不变”的社会原因。这种教学将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前后连接起来,起到助推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作用,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抓手。  相似文献   

8.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与“掩耳盗铃”一样,已成为“自欺欺人”的代名词。这篇童话最早由鲁迅、周作人兄弟俩在《域外小说集》里介绍到中国。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里曾这样介绍:“《皇帝的新装》本见西班牙曼努尔著《卢堪诺尔伯爵》第七章,安徒生然取其事,改作此稿……遂弥觉轻妙可喜。”《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出丑剧。写了一个愚蠢至极,但又自作聪明、刚愎自用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捉弄而出乖露丑的故事。文章开篇介绍这位皇帝,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第五册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中的第六课——给机器人装“眼睛”. [教材分析]本教学案例是以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第五册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中的第二单元《机器人开始行动》的第一课“给机器人装‘眼睛’”为蓝本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0.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1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西学东渐》一课说:“直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皇帝和满朝文武还不知‘英国在中国之何方’,‘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  相似文献   

12.
一、老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 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是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家,语文教材编者将其重要作品《皇帝的新装》选入教材可谓慧眼有识。然而,编者所写的课文提示却不甚确切:“作品……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爱穿新装成癖为故事的引子,描述了...  相似文献   

14.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5.
一、老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 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到《朝花夕拾》,教师可以从“关注‘序言’,感知创作目的过程,奠定阅读基础”“基于‘人物’,教会学生整体关联,理清阅读脉络”“设置‘悬念’,培养学生质疑思维,活化阅读思维”“阅读‘延伸’,深化学生文本感悟,提升阅读成效”四个方面展开整本书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读了袁庆述先生《朱子语类·方言俗语考》(载《语文研究》1990.4,下文称作“袁文”)一文,很受启发。但文中所释《朱子语类》(下文写作《朱语》)中“撮”的意义似可商榷。 袁文说《朱语》中的“撮”,“并非常见的,‘抓取’、‘摘取’之义,而是指一种用簸箕、铲子之类的工具装取泥土、谷物等散状、堆状物的动作,并由此引申出从尖端取走、从表面取走、从下面取走诸义。”“此字亦写作‘绰’”。简言之,“撮”是方言俗语词,因此不是“摘取”义,而是“装取”义,并引申出“取走”义,且又写作“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畅销书《狼图腾》进行史料梳理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这部杂糅文学与学术的写作方式在内容上并不具有畅销书特质的作品获得畅销的原因。“从‘好书原则’到‘好卖原则’”、“别具一格的运作模式”、“独出心裁的运作方式”、“迎合时尚的内容形式”四部分,分别从背景、体制、运作方式与内容形式四个方面,对《狼图腾》一书的畅销进行全面解析,从中揭示出日益市场化的当下文学出版重新定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洼地上的“战役”》里,起初路翎当欲描绘英雄的故事,记载一次抓美军俘虏的战役中,年轻新兵阵亡的故事,但随着叙事进程的展开,却将英雄的故事写成了爱情故事,而且通过叙事技巧产生了几乎颠覆“领导权”的效果.文本如何记载历史?在历史时间、叙事时间以及心理时间的拉锯和构设中,如何在叙事话语中潜藏自我的感受和判断?叙事者使用了何种叙事策略,有何叙事意图,从而发出了一种与正史不同的声音?论文立于叙事学角度,从“背离作者的叙事者”、“‘偷窥’的意义——全知全能”、“复调叙事中‘独白’功能”三方面,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进行细读分析,在叙事机杼中探勘些许战壕掩埋着的历史的残垣碎片.  相似文献   

20.
《新职教》2000.2期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也谈中等职业教育向何处去——与孟广平先生商榷》。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孟广平先生认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需要从单纯的‘就业’‘转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就不能仅是为了一次就业,而是要为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