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据说是“到现在为止”“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潘国胜 《教学月刊》2008,(12):63-64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实录一: 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时间:2015年10月27日 学生: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八年四班 一、商议方案,确定通道 (教师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案,学生选择了“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过程略.)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屏显.) 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____.(体裁) 师:第一步,请大家初步感知文本,了解大意.先请大家填第一个空,看看容不容易.好,你举手了. 生:这是一篇散文.课本第47页下面的注释写的是选自《朱自清散文选集》,所以它是散文.  相似文献   

4.
散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把握散文教学的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稍不留神就把散文教成了记叙文或议论文。有一次与老师们交谈散文教学时,互相启发,发明了一个“散文味”的词(或许是受到“语文味”一词的启发),认为“散文味”具有理念和方法的意义。问题是,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高密一中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发表后,已引起省内外的强烈反响。“语文实验室”教学如何进行?《电视散文赏析》一课的教学实录可以为你提供一个生动例证。该实录可以和本期发表的《潜教育: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教育领域》、《语文教学:少点理性分析,多点感性启...  相似文献   

7.
散文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散文鉴赏教学。散文鉴赏有五个要点:慧识“文眼”是基本点,理清“文脉”是切入点,体味“文心”是关键点,领略“文韵”是支撑点,品味“文语”是兴奋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综合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丢掉原有的“语文味”。以下是语文优质课展示中,一位教师上《鲸》一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9.
以李华平教授《背影》实录之一“三个词语、两个段落、一个熟字”为例,谈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尊重文本、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指导,以此达到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即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也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在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讲座中讲到“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人手,从教学内容入手。”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请看《剪枝的学问》部分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1.
评析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和她的“语文湿地”好姐妹何定琴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公开课《风雨》,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语文的方式进行;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只是用一种预设的解读,固执地要求学生认同来对待散文的“性灵”,进行封闭性教学,必然会把散文教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数学设计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设计或者分析解释教学实践。往后我将选择一些“中国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试对教学实践作分析。选择的老师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家成长丛书”的入选者,或者是公认的中小学著名教师;选择的教学实录,是他们在国内有影响的“名课”,是真正的实录而不是有的刊物发表的那种编写的“实录”。只是限于篇幅,不得不对实录加以缩略。但因为是名课,大家不难查到课的原始记录。为什么要选“实录”而不是设计文本作分析?因为实录是教学设计的最终产品,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台后”工作,是为教师自己完善教学服务的,大多数设计工…  相似文献   

13.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小学新语文课程的“新”,从教学内容看,是加强文学教学;从教学取向看,是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角。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怎样才算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这是不少香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圣罗撒学校林妙龄老师在小学五年级教散文《听听这小溪》,可以给语文老师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数学设计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设计或者分析解释教学实践。往后我将选择一些“中国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试对教学实践作分析。选择的老师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家成长丛书”的入选者,或者是公认的中小学著名教师;选择的教学实录,是他们在国内有影响的“名课”,是真正的实录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王君和黄厚江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们的《背影》教学课例为分析和研究散文教学提供了一个途径。两位教师的《背影》课例既有共同点,如依据文本体式来教学、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的情思、"知人论世"理解课文,在教学目标、导入方式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两个课例的比较研究,得出散文教学的启示,从而为当前的散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散文历来为语文教师所关注。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的现状并不能让人乐观。由于理论界对散文这种文体研究不够,也由于一线教师对已有散文知识掌握有限,所以散文教学在方式上便存在着以下“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散文常规教学或是鉴赏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将文本中的语言知识进行串讲,重视文本细化、分解,将散文进行解构成字词、句子等,使得散文阅读丢失了原有的“神合”象征,“言”不成文。同时,我们一般会遵从“多多益善”原则,认为讲的多便是教的多,学生的习得知识便会多,教学效果便有所保障,殊不知,在忽略学生主体的情况下,进行逐字逐句的教学会导致学生习惯性让老师代为思考、对语文教学也不甚于心。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进入到教师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9.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