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艳 《陕西教育》2008,(5):54-55
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问题"展开的先学后教数学课堂,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生长和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问题思维空间过窄、涉及面过散、深度过浅等现状.如何设计核心问题才能触及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笔者拟从先学后教课堂的现状分析、核心问题生长的实践路径谈谈自己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3.
1前言 苏教版的课标实验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但对某个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太深.如何教好这些课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深入探讨. 2备课要深入 2.1深入钻研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教学前,教师能否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失之过深或失之肤浅,要深文浅教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办公室里,常有老师抱怨:这文章这么短,这么浅,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有什么好教的呢?从老师的抱怨中,我们能窥见“浅文”的一些特点:一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此类课文,很容易为老师和学生所忽略。笔者以为,浅文可以深教,也有深教的必要。浅文该如何深教?  相似文献   

5.
朱淑艳 《时代教育》2009,(10):110-110,112
本文认为抓好"教与需"、"学与用"的结合,使高职教育"教有所需"、高职学生"学有所用",形成教与学的良性结合、双相促进,是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关键.并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浅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学的语文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两难境地。虽然与其他主要学科有相同之处,但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又可以使我们很有信心地同时挑战这对立而统一的两种教育。根据中学语文浅教深考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深学浅考的应对策略,这或许也正是笔者对当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另一种解读与诠释。反题:浅教深考现在我们基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教学生教得浅,考学生却考得深。教的是一般知识,考的是特殊知识,不考学生懂的会的,单考学生不懂的不会的。造成这种微妙的语文教学心理的原因非常复杂。或许是…  相似文献   

7.
肖培东老师"浅浅地教语文"这一理念中的"浅"可以理解为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过程推进及"双性"处理的"浅",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回归文章的本身,回归语文的本质。"浅"的背后实际是"深",也就是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文章理解之"深"。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浅"和"深"不仅不对立,反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浅"教开始导入,紧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深"悟作为重点,理解文章情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语文课堂,如新课标中所言,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文本,在实践中体会、感悟、掌握。同时,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浅"教而不"深"教。"浅"不是肤浅,不是直白,不是简单化。"浅"是教师把自身立得浅,站在课堂的外沿,而不应立于课堂的中心;"浅"是教师课堂设计精简化,削枝强  相似文献   

9.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浅学浅教"现象,不利于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发展。文章探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深层阅读教学,以实现学生发现、探索、批判性思维(评论、感悟)等能力发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应该遵循"深浅之道":教学内容的深浅选择应遵循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的本质;教学路径应遵循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由浅入深。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深""浅"之间进行转化,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呈现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陆梦琪 《江西教育》2022,(40):90-91
“浅教深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有效且高效地“教”,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践行“浅教深学”教育理念,教师能够精准地找到教学切入点,筛选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教授给学生,从而推动学生充分沉浸于科学课堂,享受学习,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提出"导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进行导学,使学生在连续的设问下由浅至深地对教材进行探究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自学提问,创设合适教学情境设立相关课堂环节,达成"导教一体化",构建学生高度参与的高质量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以学定教"就是学生先学,教师再教.教师如何教、教什么都取决于学生的"学".再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学生深化学习,真正达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对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由浅到深的学习规律制定了学习内容,并使学生直接参与编制实际水利工程造价。实践结果表明,以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理念为出发点的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2):93-9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浅学浅教"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自由思维、独立评论、逻辑演绎等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浅学浅教"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利用"深学深教"模式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引导学生除理解知识外,还对其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建构,培养迁移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秋乐 《新疆教育》2012,(11):55-55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们基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教学生教得浅,考学生却毫不含糊考得深。教的是一般知识,考的是特殊知识,不考学生懂的会的,单考学生不懂的不会的。这种考法,真正折腾的是学生,害苦的也是学生。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正是在这浅教而后深考的龙套中迷失了自我,成为考试的奴仆,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更深厚丰富更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大部分中等生正是在这一次次深难考试中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找不到了语文考试的感觉,在这浅教而后深考的语文恶性循环中,他们的学习不是向上升进,而更多的是向下滑坡。至于相当一部分差生,这种语文考试对于…  相似文献   

18.
《金岳霖先生》一文内容较易理解,是一篇浅文.而学生阅读后从作品的选材、组材、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和文章笔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疑问,使文章有了深教的必要.将初次阅读文本的认知冲突作为浅文深教的起点;围绕主问题设计问题群,以问题群作为解读文本的支点;适当地补充背景材料,在时代的语境中理解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挖掘文本现实意义是浅文深教的原点;最终落实在朗读上,运用默读、齐读、个别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情感,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以生教生"模式打破了"先教后学""以师教生"的传统教学流程,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前置",更加强调学生间的互动与自主探究.本文在分析了"先学后教、以生教生"的理论依据基础上,提出了"先学后教、以生教生"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这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原因.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谈几点教学实践的初浅体会,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