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着对剧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雷雨》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作为动人的戏,教学要指导学生"观戏";作为优秀文本,教学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下简称"解文")."韩军《雷雨》课"(下简称"韩课")以"周"字贯穿教学,梳理情节,阐述人物,描绘命运,概括主旨,终抵"神秘"."韩课"较为恰当地处理了戏剧教学"观戏"和"解文"的关系,其课堂所蕴藏的"观戏与解文"相统一的教学形态是值得借鉴、学习和思索的.  相似文献   

3.
林琳 《福建教育》2022,(36):55-57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靶位”,是一切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既要立足模块与单元,解读核心板块提炼话题及其功能,解读辅助板块确定目标语言,解读资源板块挖掘情感内涵,解读板块细节填补教学内容,初定预期教学目标;又要通读过往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纵横连接,从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关注点及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本文拟就江苏教材“语文读本必修二”中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的两次教学修改的对比,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解读作者的创作心境、理解文句的丰富内蕴三个角度谈谈如何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情境,这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情境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学”。一、模拟式情境如在教学《雷雨》时,先让学生欣赏《雷雨》片段,让学生通过看、听,直观感受雷雨前、雷雨  相似文献   

6.
韩军老师《雷雨》课通过"神秘"的主题来源,借助《雷雨》剧本引导学生来演绎"神秘论".表面上看,韩老师的课新颖独特,富有创新精神.一旦突破"精彩纷呈"的背后,笔者却发现韩老师的课远离了课程.韩老师所演绎的五个"神秘"中的四个,都能在文本中得到充分的解释.韩老师的"神秘论"其实是对剧作者的一段话的曲解,作者意图本不能用来代替文本意图,何况是曲解作者的意图.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既不能采取观点先行的教学法,也不能脱离语文课程体系而任意确定教学内容;否则,就会成为阅读教学之祸.  相似文献   

7.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7期 王学东《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教师在选择戏剧教学内容时,往往偏重于非戏剧的因素.戏剧教学很难上出戏剧的味道来。怎么选择和确定戏剧教学内容呢?“定篇”、“知识”和“活动”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定篇”的教学侧重于文本的解读,“语”的成分多些;“知识”的教学侧重于戏剧知识的介绍.“戏”的成分多些;“活动”则是借”戏”来练“语”,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是交融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针对《雷雨》剧本本身的特点和高二学年语文的任务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三条目标:1.具有生命力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2.戏剧台词的理解和诵读。3.利用冲突认识人物性格。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阅读《雷雨》全剧。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京剧《红灯记》之《痛说革命家史》部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雨》的文学解读有反封建意识与追求个性解放,恋母情结的难抑与寻求宗教的救赎,欲望与命运冲突的悲剧等指向。《雷雨》的教学解读有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探寻作者原意:对全人类的悲悯之情,从言语中把握人物性格,感受悲剧的艺术魅力等指向。教学中易将两种解读混为一谈,在区分二者的基础上构建《雷雨》的教学设计理念:让教学文本回归历史;以作者原意为基础;尊重学生解读的多样性;比读中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也逐步得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教学目标(即《标准》所说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建议”对整合教学内容有如下建议:“(1)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2)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3)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其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确定教学重点对于在课标既定的学习专题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所谓“关键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下文简称《解读》)又称之为“核心问题”,并阐述道: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而“《绿》是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对于这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但,是否只有唯一的解读?可否允许师生做出自我的、多元的合理解读?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5.
尝试从“祭文”、“记叙文”和“杂文”角度切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抓住文本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的指向要瞄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重在教师予以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悉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如何优化《兰亭集序》的教学流程?立足“不懂”,确定学习目标,找准文本的解读角度.依托活动,真切体验,激发学生深度思维.旁征博引,知人论世,开启形象解读的新思路.让学生有看得见的收获,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雷雨》以其主题的多义性著称,甚至有人用“复调”来形容它。自从1934年7月它被刊载于《文学季刊》以来,人们纷纷对其提出各自的理解,作者曹禺也对这些评论《雷雨》主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然而,对《雷雨》主题的解读,研究者们一直莫衷一是。本文就对几种主要的解读方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品质》,入选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与杨绛的散文《老王》一起构成“底层的光芒”板块。理解这篇小说并不难,但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存在问题较多,有的老师从“叙事艺术”的角度解读(《可靠与不可靠:〈品质〉叙事艺术浅谈》,见《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在编写体例、教学目标、选文内容、问题设计各方面都有很大创新。本文以课文《雷雨(节选)》为例,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从而探讨“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常伟 《英语教师》2022,(17):61-63
剖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听”的二级目标,在目标引领下解读常见教材中有关“听”的教学内容,提出多途径把握教材中听力内容的编写意图、挖掘听力活动的文化价值、重视听力策略培养等教学策略,并结合课堂实例加以说明。认为教师应在目标引领下正确解读并合理运用教材中有关“听”的教学内容,让听力教学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