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独词题”,就是由一个词(或固定词组)构成的题目.独词题作文训练,要在了解和把握独词题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进行.并且还要解决训练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包括审定文体、把握准主题、掌握写法和恰当选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词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题】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坚强是一个浅显、平易的作文话题。所谓坚强,就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不可摧毁。写坚强这个话题的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化大  相似文献   

3.
从1998年到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命题者提供给写作者一个话题、一段导言、一个引子,让写作者审题命意写作。对这类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话题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构思的第一步,也是能否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一、强化审题立意训练,写扣题文“审题”和“立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重点,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不可不慎之又慎: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至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小故…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因文体不限,取材广泛,立意多向,给考生提供了展示灵性与特长的舞台,越来越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和广大考生的喜爱,但同时不少考生面对一些话题“欲说欲写好困惑”。其实,面对不同的话题,倘若能善于区别对待,熟练地应用“大题小作”与“小题大作”之法,就能迅速地打开思路,快速入题。一、掌握“大题小作”之法所谓“大题”是指那些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或是外延较大的话题,而“小作”则是指力求从一个小的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具体的场景上,以打开思路,构思成文。“大题小作”通常…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的命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本文将按照话题作文命题的语言形式分类,把它分为:独词式话题作文、偏正短语式话题作文、联合短语式话题作文、语句式话题作文。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审题分析,并对其写作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独词式话题作文的审题及其写作指导所谓独词式话题作文是指命题以某一个词语作为一个话题。例如:2001年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的命题,2004年北京卷以“包容”为话题的命题,2004年上海卷以“忙”为话题的命题……等等,皆为此类命题。这类作文的审题首先要弄清楚命题提供的可写作的题材外延,即写…  相似文献   

7.
扣题在话题作文的基础等级中处于核心地位 ,占据重大的比例 ,文章成败与否在此一举。要做到扣题 ,就得做到材料、话题、立意、文题 (题目 )四统一。话题材料 ,是用以引出话题 ,激活发散思维的事实、故事。它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给人们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或展示了具体的外延 ,为考生立意直接提示 (相当于“提示语”)。后者容易 ,可以从外延中选择一项直接立意。前者常带有多种寓义 ,立意较难 ,学生可以借助提示语进行发散思维 ,从中理出相容的话题 ,并根据写作要求指定的话题立意行文。通常作文题已帮考生理出话题 ,并圈定了写作…  相似文献   

8.
曹兴戈 《新高考》2007,(2):16-17
2006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为“人与路”,这是一道关系型文题,但没有限定文体。材料用语的前两句话提示了作文立意的主要指向,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又为其他立意选择预留了空间。这种命题形式应该属于材料型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命题在上海卷已多次出现过。如此命题,既有文题的制约性,又有内容选择与立意提炼的灵活性。这种“约”与“活”相结合的特点,显示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富含深意的导向性。一、立意的提示蕴含鲜明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人”与“路”关系之密切毋庸置疑,人们甚至还会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这便对构思立意的深入开掘形…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要想立意出新,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立意法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我们可  相似文献   

10.
陶忠德 《现代语文》2009,(2):127-128
从2008年高考作文题型来看,全国20套作文题中,只有山东和四川卷为话题作文,其余均可看作是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要求考生阅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白拟标题进行作文。和命题、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有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取材广泛,立意多向,给考生提供了展示灵性与特长的舞台,从而越来越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和广大考生的喜爱。可是同时,也有不少考生面对有些话题却“欲说话题好困惑”!笔者认为,面对“大”的话题,倘若能熟练地应用“大题小作”,就能迅速地展开思路,快速入题。所谓“大题小作”是指将那些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或是外延较大的话题,从标题入手,力求从一个小的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具体场景上,然后迅速地打开思路,构思成文。“大题小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子话题构思时,将话题切分为…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命题作文,文题涉及的话题范围比较广,立意时,如果不给文题设定一些限制条件,则容易使文章流于空泛,难以写得具体深刻。具体作文时,可根据文题的特点与需要进行"化大为小"的处理。一、落实情感对象有些命题作文题,所给文题是一种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但这种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却并没有明确,立意时,应从这个角度入手,对文题进行"化大为小"的处理。如,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其中,核心词是"期待","化大为小"时,应紧扣这个核心词,指出期待的一个或多个对象。如期待社会充满诚信,期待人与人友善互爱,期待梦想早日实现,期待家庭温暖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大凡都有这么些特点:(一)有“以××为话题”或“只要内容与××有关就行”等较为明确的提示;(二)内容范围很宽泛;(三)体裁几乎不作限制;(四)题目自拟。写作时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文章写得不错,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或是拟题没有新意;或是把话题当作文题,题目范围过大,容易“高谈阔论”;或是题不对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秧好一半…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中考作文,只有不多的一些考生能得高分。究其得高分者的奥秘,除了选材新、立意新等之外,就是作文没有明显“硬伤”,在各个环节上丢分少。相反,大多数考生得分不高,并非都是材料、立意、结构的问题,而是“硬伤”累累。因此,医治作文中的“硬伤”刻不容缓。作文中的硬伤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会拟标题。近年来很多省市的中考是供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都是要求自拟题目。大家都知道,“看文先看题”,“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可见题目是何等重要。去年河北省的中考作文话题是“把握”,很多考生就简单地采用“把握”作标题。这样,阅卷老师看到…  相似文献   

15.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作文的形式,由材料型转向了话题型,只是指定了写作的范围,这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考生在这个空间内去立意构思。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少考生仓促应战,写出来的作文不太理想。怎样在短时间内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呢?这就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处理程序。首先要审文题或审试题的要求定文体。话题型作文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命题型的,如“生活告诉我”、“高中生活是什么”、“××我想对你说”等。另一类是试题要求型的,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再如“以反映素质教育给…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命题与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把“自拟文题”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初看,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任务”,但是细心一想,这项任务并不小。你想,每个话题作文在命题时,都把“自拟文题”同“自定体裁”“自主立意”摆在一起,既然“自定体裁”“自主立意”这两方面每个人都会特别用心,那么“自拟文题”你能掉以轻心吗?再说,话题作文的“文题”是作文比试的“第一眼”,以前因为大家都用几乎一样的题目,谁还去留意?现在题目精彩纷呈,比较就随之而来。因此,“文题”比别人稍微逊色的文章,首先已经把“第一眼”输给别人了,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一、慎重对待话题材料话题作文让学生自定立意,并不意味着话题作文想怎么立意就怎么立意。任何材料都可能具备多义性,“横看成岭侧成峰”,从话题材料的不同角度出发可引出多个不同的话题,得出多个不同的认识,而话题作文只能在限定的话题范围内写作,简单地从话题材料出发立意往往会导致偏题。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作文,若考生仅仅根据材料中一个侧面的含义去讲大恩不言报、危难之际见真情或讲人性的善恶与美丑,而完全不谈“忘记和铭记”二者间的关系,就偏离了题意。二、仔细揣摩话题的比喻意义话题作文中的“实题”…  相似文献   

18.
一、拟题误区1.照搬话题。话题本身不是题目,只是一个写作范围,这个写作范围,空间大、角度多、立意广,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联想、想像的天地。考生应根据自身的认识实际,构思、立意、拟题,如果把话题当作题目,显然是没有看清作文“自拟题目”的要求,属于审题不清的错误。2.因袭旧题。拟题思维狭窄,袭人陈题,落入窠臼,没有新意,没有创造。3.空大玄题。拟题或空洞无物,下抽象定义;或大而无边,喊标语口号;或故弄玄虚,编鬼怪故事,均没有针对性。4.文不对题。标题与内容没有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题文不符,文不对题。5.没有标题。有些考生平时…  相似文献   

19.
李佳 《考试周刊》2009,(41):72-72
要使学生在高考中掌握“虚而宽”类话题作文立意的基本要领,那么就要明白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求是什么?1.正确积极;2.思想深刻;3.新颖独特。综观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从立意的角度可分为两类:1.实而深。如山东省话题“双赢的智慧”;2.“虚而宽”。如北京卷“说‘安”’.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题】 以“风”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风如红线串情思 在抒情文章里,“风”可以是一个触发点,触发人们思考、回忆;“风”也可以是一条线,串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风”可以是一个主体形象,见证或促使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