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基本上是以升学为中心,以分数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学校教育片面突出智育,忽视了其他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培养出来的学生重书本、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多种需要,也没有能力参与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改变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和“统一规格”、学法单一的教育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新机制 高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全体从教人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目标上真正实现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性教育。在教育价值观上,要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他们在特定职业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在人才观上,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质量观上,明确分数不等于质量,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只能看是否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庞晓蕾 《辅导员》2013,(30):50-51
高中政治课既是智育课,又是德育课,是智育和德育紧密结合的课,这意味着政治课包含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但这并不等于说,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会自然而然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知识不等于觉悟,甚至知识加能力也不等于觉悟。譬如,通过《社会发展简史》的学习,学生即使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4.
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勤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5.
让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有机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我国教育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过程中又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二是片面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三是“为应用而教,为应试而学”。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级各类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说,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四种观念:一是树立既重视知识优化又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二…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提起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教育;一提到学校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堂教学;一提起课堂教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分数和升学。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使我们班主任一直都在“教育服从教学,教学服从分数”的怪圈中疲于奔命,同时导致了“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状。也正是这种观念,把教师和学生推入了一个“孤独”的尴尬境地。教育本来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学校教育,导致教师“孤军作战”。学生本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智…  相似文献   

7.
庞晓蕾 《辅导员》2013,(20):50-51
<正>高中政治课既是智育课,又是德育课,是智育和德育紧密结合的课,这意味着政治课包含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但这并不等于说,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会自然而然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知识不等于觉悟,甚至知识加能力也不等于觉悟。譬如,通过《社会发展简史》的学习,学生即使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11)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1.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高萍 《甘肃教育》2004,(7):16-17
问题。(一)重智轻德观念的作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在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同时,智育的地位被大大提高而德育却被忽视,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体现在高分数上,只要成绩好便一好百好,德、智、体全面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培养人才重做事,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方法重外化,轻内化,教育目标大而空,尤其是德育目标太抽象不明确,德育方法欠妥等现象,结合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的知识,就学校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走出取消考试、削弱智育、多学技能的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2.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是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调,也为“问题讨论教学法”提供了推广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做人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教书”才是教育的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智育为中心,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书是为了考试、升学,读书是为了获得就业谋生的本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片面强调实用性,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全面素质,致使我国的教育逐渐陷入以智育为中心的误区,基础教育成…  相似文献   

14.
让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教育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过程中又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二是片面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三是“为应用而教,为...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从本质上分析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没有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就需要父母从观念、教育素养、教育原则等方面进行积极改进,从而确立家庭德育的支点——孝敬。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小学家庭教育中普遍重视智育而忽视美育,美育实施中又以艺术教育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因此,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家庭美育之实然,更新家长的美育观念,丰富家庭美育内容和扩宽实施途径,对于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和美育实践纠偏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观念是行为的内隐形式,行为是观念的外在表征,二者互为表里。只有观念的变革,才会产生行为的创新。因此,智育的创新应该以智育观念创新为主,智育观念的创新是智育行为创新的源头活水。然而,智育观念的创新并不能替代智育行为的创新,智育行为的创新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拟就此加以申论。一、智育观念创新其一、全面智育观。所谓全面智育观,是指教育者必须从共时性视角认真研究组成智育的方方面面。以往,人们对组成智育的因素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智育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困惑甚至模糊之处。譬如,把智育单纯理解为就…  相似文献   

18.
按照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可是,长期以来,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实现物质需要的主要手段,学校也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分数,在操作中明显表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偏向。因此,“分数”几乎成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惟一标准,班主任成了制造中考、高考升学率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工作定位的偏差与职能扭曲使班主任为“分数”疲于奔命,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学习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9.
<规定>第十六条不仅明确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教育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教育也是爱,批评教育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组成部分,论述了音乐教育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及音乐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