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存在主义本来是哲学思潮,而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学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战后成为西方最具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包括法国的萨特、波伏娃和加缪等。存在主义文学形式上是现实主义的,但思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2.
李茜 《海外英语》2016,(15):166-167
在英爱文学作品中,受到存在主义影响的作家、作品繁多,并对文学发展有重大意义。所以,在现有条件下,研究英爱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英爱文学的社会历史,同时可以深刻地探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当时的社会心态和社会观念。该文首先概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与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英爱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代表作而深入的论述英爱文学中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3.
李勇梅 《考试周刊》2009,(35):27-28
存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分析了哈姆莱特的存在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4.
浅谈存在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存在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三种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死亡是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共同母题,并且指出“死亡意识”给存在主义文学带来了巨大生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理性思考能力恰巧使他发现这个世界是非理性的,存在主义文学概括为“荒谬”.本文对存在主义文学荒谬观的内容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哲学的角度揭示出存在主义文学荒谬观的实质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在于主客体之间的不统一性.存在主义文学荒谬观是人类自身理性的折射.是现代人类主体性的张扬.荒谬的哲学即反抗的哲学,直面荒谬,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相似文献   

7.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表现出一定的存在主义倾向,本文从其存在主义倾向的产生渊源、具体表现以及独特个性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并在对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并阐释"《金阁式》存在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桑丹 《海外英语》2015,(3):185-186,189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它成为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小说中对联圣经》话语、典故及多种比喻象征意象的引用,失乐园和复乐园原型意象的体现,以及女主人公简爱对于平等的不懈和宽容的性格符合((圣经》所崇尚的教义,也无不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圣经式”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受到了英国女性文学、哥特式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涌现的一大批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兴起之前,她的写作还一直处在匿名状态。这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匿名只是一种表面形态,她真正的目的是借男性之名表达女性的思想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和庐隐为各自时代的女权运动领军人物,勾画出各自时代一系列的“叛女”画廊人物。成为女性命运的叙述者和自由的探索者。两人笔下的女主人公的精神自由领悟和心灵解放蜕变之旅充满了化蛹为蝶之痛之美,呈现出诸多的存在主义思想要义。不同的时代环境、文学思潮和个性气质决定夏洛蒂和庐隐作品中对“存在”体悟的差异,体现在其创作风格上。  相似文献   

16.
简爱和凯瑟琳之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凯瑟琳不同的爱情结局 ,剖析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二姐妹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高度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文学批评家从多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文章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背景,从典型女性人物形象比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小说开篇与结尾的巧妙设计三方面探究夏洛蒂·勃朗特在《维莱特》中传达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Charlotte Bront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emale literature in 19th English Literature. Women in her novel all bear various oppressions from feudalistic concepts to some extent. So, they all share a common feature——very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heroines in Jane Eyre, we can see that wome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 would have different ending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happiness. Only those who are really independent in personality and thoughts can know how to struggle for happiness,and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is so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9.
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解析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卑心理及其文学创作。她的自叙体小说《简·爱》、《维莱特》以及《教师》无不深深浸透着她本人由于缺乏美貌而感到的忧伤、痛苦和绝望。夏洛蒂的自卑心理并非只是单纯的心理或生理问题,同时还深受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在历经人间沧桑后,仍保有一颗从容的心。每一次捧起此书,心灵都似乎再一次得到洗礼,那种历尽艰辛,仍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倔强一次又一次触碰着早已被现实压得没有弹性的神经活跃起来,灵魂被赋予了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