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州府志》采用类目体,基本遵循了清朝自康熙至乾隆年间首次纂修《大清一统志》所拟定的体例,又能借鉴《重刊甘镇志》;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注重文征。《甘州府志》的纂修者署名为钟赓起,四篇序言及《修志告示》也无一语涉及他人。但细读全志就会发现,在钟赓起之前和同时还有王学潜、庄学和等人创修或编纂该志,其功绩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2.
同州,古三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州一地从明至清编修了明天启五年(1625)《同州志》、清乾隆六年(1741)《同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州府志》、清咸丰二年(1852)《同州府志》、清光绪七年(1881)《同州府续志》等五部地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对于同州地区的方志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明(天启)《同州志》为该地传世的第一部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大清一统志》的纂辑阎光亮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以致形成制度。清代所修方志现存六千余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超过了前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在大修各地方志的基础上,又编修了《大清一统志》。它是一部较完善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4.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5.
嘉靖《许州志》是现存许昌明代志书中最完整的一部,是许昌的一部重要地方志,其体例和内容皆有特点。嘉靖《许州志》是比较全面地记载和反映明代许州的地理、经济、风俗等情况的许昌地方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是一座内容无比丰富的宝库,对地方志加以解读,是地方历史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就嘉靖《辉县志》与道光《辉县志》进行简单的比较,初现其编纂体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并揭示这两部地方志对辉县地方历史文物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河州志》是了解、研究本区域内历史的基本史料。明嘉靖时期河州人吴祯编修《河州志》是河州史上第一本志书。到清代,河州地方志取得巨大进展,于康熙二十六年张瓒署名《河州志》和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问世。康熙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在袭承前面几版《河州志》基础上也有了大的突破。对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的考述,旨在阐述其体例、内容特点、突破及不足等问题。目前对《河州志》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王版《河州志》是研究河州历史一手地方志文献,对了解清朝时期河州地方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共时和历时的比对,分析其中人称代词的数量、使用频率、单复数、语法等问题,以期客观地展示《华阳国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面貌,为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提供专书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12.
史志编纂既是国家意志延伸的重要渠道,也是地方表达话语权和构建话语机制的重要载体。由宋代至清代,地方志的编纂愈来愈多地在接受国家意志的过程中呈现出对抗、争夺的姿态,进而突出地方色彩,摆脱了"失语"的困境。卢光稠这一人物形象在历代方志中交错繁复的变化,便是国家和地方社会力量博弈生动而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对王仲荦先生《郭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的校释作了部分订补。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夔州地区偏离京城,远离战祸,地理环境特殊,形势险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高江急峡,人口稀少,农业开发水平较低,森林密布,水草丰茂,植物种类繁茂多样。各类植物高矮相依,其参差错落的互生,绚丽多彩的分布,使唐代夔州地区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的自然植被风貌。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代郡守数量浩瀚,任免替代复杂烦琐,加上个别正史、方志记载方面有着不易发现的疏误,这无疑给系年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本文就韩元吉知江州事和吴泳知泉州事的系年作了一点考异,以纠正李之亮先生《宋代郡守通考》一书的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编《永安县次志》为中心,结合当地族谱等民间文献,讨论"客家"称谓之始与当时永安的客家社会;认为《永安县次志》所提"客家"是至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所载围楼、风俗等,与梅州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莲峰志卷一 敕谕 神宗皇帝①谕敕②壹道 皇帝敕谕方广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③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④命工刊印续入藏经⑤十一函⑥,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于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臧.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相似文献   

19.
《泽州府志·经籍目》录泽州人唐代著作3人5部,宋代著作5人9部。考唐代2人非泽州人,著作已亡佚,辑得裴约言《灵异记》3条,增补亡佚书目一条。宋代著作除刘义叟《五行志》《历志》见于史书,其它也已亡佚,考辑得《鸡林志》数条,增补佚书目一条。  相似文献   

20.
纂修方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元明清三代中央有修志机构一统志馆,明清地方各级省有“志馆”或“志局”,县有“志科”。本文概述一统志馆在纂修全国总志及地方志方面的作用及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