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2.
老师让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写自己的暑假生活,结果作文本交上来时,学生只写了一句话:暑假我去了乡下外婆家。虽然大多数同学不会像这位同学一样,一篇作文只会写一句话,但文章写不长,或者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总觉得无话可写,却是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写得长,让自己的文章血肉丰满呢?这里就有一个让文章“发胖”的技巧。让文章发胖的技巧其实有很多,我给大家介绍两种———追根问底法和想像扩充法。比如说这个六年级同学的暑假生活。他去了乡下外婆家。用追根问底法,我们就可以提出很多问题:1、为什么选择到乡…  相似文献   

3.
储晖 《教育》2010,(4):40-41
宇轩,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让家长头疼的是,这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尤其是作文课。孩子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作文总是让人说假话。今年十一黄金周长假,语文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我的十一假期》的作文,中心思想是帮助别人,通过帮助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很多小朋友都写国庆节帮助老奶奶做好事等。语文老师夸奖了他们的文章,并且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让学生学习。宇轩的文章写的是假期在乡下姑姑家,和姑父钓鱼的快乐时光,被老师认为缺乏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语文久了,自己写不出文章,脸虽未发红,然心着实虚。总是居高临下地一副老子腔,命令学生这样或那样,效果不会太好的。 适当地向学生露点儿自己的短处,也是一种为师之道。 我教初三语文那三年,总听到有人说:‘杨老师说的好听,他自己写的文章在哪里呢?’初听时惊心,再听时冷静,三听时便点头承认了。不下海,尝不  相似文献   

5.
忘年笔友     
王纪金 《师道》2006,(7):10-10
近年来,我在全国一些报刊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文章,也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各地中学生朋友的来信。我总是非常认真地给他们回信,而且乐此不疲。今年上半年江西省上饶市一位名叫阿伟的初二学生给我写了封信,竟然写了十二张信纸,让我很受感动。信中他详尽地向我描述了他的家庭、学校和自己的情况。他的家境很差,父母双双下岗,开了个小吃店,生意很是惨淡。他读书很刻苦,成绩优秀,而且酷爱体育,篮球打得特别好。但是父母并不关心他的学习,反而经常叫他去店里帮忙,平时连学习用品也不舍得给他买,他为此很伤心。我在回信中给他做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13,(Z1):67-68
我很少会在文章中写自己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他似乎是一个从未让我感受过父爱的父亲。父亲从来不会像母亲那样温柔和蔼地说话。小时候,他总是在吃饭前大声喊我去洗手,并在一旁盯着,生怕我洗不干净;每次放学回来,又总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口气叫我喝水。那时的我,对这些是  相似文献   

7.
每当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总会在心里告诫自己:不管文章是否情辞兼美,它都是学生用心耕耘的结果,评价一定要适当,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尽量让自己的评语起到“皮格马利翁”效应,那样才是真正有效的批改。所以在写评语时,我总是斟酌再三,总是以赏识、激励为主,学生也确实能从我的评语中汲取力量、获得进步。归纳起来,我写的评语主要有这样几类: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新接手了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班级,班上有一个从来都不写作业的孩子。无论你课上讲什么,好像都与他无关。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他写字,不写;请他回答问题,不吭。期末考试,他的语文只考了4分。面对这样不爱学习的学生,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依照作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师对学生总是离不开家长式的“包办”.教师让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怎么写,学生便怎么写.每写一次作文,教师布置题目,有的学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的学生东拼西凑,煞费苦心.作文任务是完成了,至于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文章质量如何?学生几乎茫然无知,胸中无数.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很少精心选材构思,很少认真斟酌推敲.他们自以为那是教师评语里的内容了,不是自己“份儿内”的事.教师精心批改作文后,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亦不假思索,更无异议,而是绝对的领教.久而久之,使得作文教学陷于被动僵化的局面.教师亦因此招来许多莫名的苦恼——自己多少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评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高不快,问题的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评语与写作     
“评语”与“写作”看似两个不十分相关的词语 ,一般的理解 ,总是前者评价后者 ,但我却认为在作文教学中 ,它们是相得益彰的。有一位初一年级由农村转来的学生 ,在我布置了一篇名为“自我介绍”的作文后 ,交来了一篇寥寥数字的“作文” ,文中除了按提示范围的内容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年龄和理想外 ,什么也没多写 ,这些只言片语显然谈不上是在写文章。本来这是一篇不难写的文章 ,可写的内容应该是广而且多的 ,而他只写了这么简短的几个句子 ,怎么办呢?是先教学生写作文还是先教学生做怎样的人?我想只有让他先懂得做怎样的人 ,他才有可能写出…  相似文献   

11.
王春梅 《湖南教育》2004,(15):35-35
1.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指导学生语文老师如果光给学生讲些文章的写法,自己并不会作文,那是不能教会学生作文的。他必须是会写文章的教师,应当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写出好文章,然后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指导学生。如教说明文的写法时,让学生练习写《蛋糕的制作》,便可以身示范。教师亲自访问厨师又翻阅了有关“湘乡蛋糕席”一事的趣话动手写好了这篇文章,再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议,效果不错。教师再适时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指导学生。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写事物说明文,还体验了生活,对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大有益处。2.尝试开放型作文模式开放型作文模…  相似文献   

12.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够流畅、精致,就算选取了好的材料,也总是写不出新颖、感人的文章。仔细想想其中的原因,关键在于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精巧组材。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厂矿子弟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教师也找不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甚至也害怕上作文课。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没有生活气息,读来如同嚼蜡,老师阅卷头痛乏味。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我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注意学生作文中的情趣美,让学生学会往自己的文章中多加点调味品,这样,即使平素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也会写出比较生动的文章来,慢慢地,学生也就爱上了作文,  相似文献   

14.
每当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总会在心里告诫自 己:不管文章是否情辞兼美,它都是学生用心耕耘的 结果,评价一定要适当,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尽 量让自己的评语起到“皮格马利翁”效应,那样才是 真正有效的批改。所以在写评语时,我总是斟酌再 三,总是以赏识、激励为主,学生也确实能从我的评 语中汲取力量、获得进步。归纳起来,我写的评语主 要有这样几类:  相似文献   

15.
作文,长期以来不仅困扰着学生,同时也困扰着教师。学生常为作文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教师也常为学生的作文总是空话、套话,千篇一律,缺少真情实感而苦恼。其实,学生现在手中虽然多了许多优秀作文集,却在阅读别人文章的同时逐渐驱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文章中小作者的感受。写文章逐渐演变成了仿照文章写,没读过的文章不会写,写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有位教师对他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占90%以上,认为自己会写作、不怕作文的只占15%。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会惧怕作文?究竟是什么原因扼杀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和兴趣呢?其中几个学生在调查单中是这样写的: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每周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写什么,而老师总是每周要布置一篇小作文,每次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基本上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总是千人一面,人物在自己的笔下就像木偶一样,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怎样才能让你写人的文章打动读者呢?  相似文献   

18.
让女儿去学书法,最初是出于她小学班主任的意见。想想书法能养性修身,或许能使一刻不停的女儿文静一些。女儿八岁去书法培训学校跟陆老师学书法。上课时,家长孩子一起听。陆老师上课很风趣,他的口头禅是“小孩子是很聪明的,很难的东西他几天就可学会了。”他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充满了信心,充满了鼓励。他很讲究学生的作业规范,学生优秀的作业,打上个大大的“优”,再另加五个红五星。作业如有要改正的地方,他除作好不同的修正符号外,还打上四个大五星,再加一个小五星。为了让这个小五星变成大五星,孩子们写啊写啊,写几次也就成功了。他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听了一堂高三作文教学公开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叙事类散文写作指导.这位老师很有才气,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写叙事、抒情类散文,经常有作品见诸报端.他上这节课的目的,是想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学生怎样写叙事类散文,应该说,这个构想挺不错的.上课后,这位老师由近年来的高考很少有考生写叙事类散文的现象谈起,指出好的叙事类散文会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很容易得高分,以此说明写好叙事类散文的重要性.接下来把自己发表在报刊上的几篇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以为学生一定会赞不绝口,夸奖老师真了不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好文章,总是在写与改的过程中完成的。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教师,师范作文教学有着的双重任务,既要让学生会写,又要让学生会改,写与改并重。因为今后在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