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名普通记者来说,能参与一些重大报道,是一件幸事,很能锻炼人。 从2008年"神七"发射,到2011年"天宫一号"、"神八"发射,再到今年"神九"发射,我都在现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个关键时刻。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李成 《军事记者》2006,(2):50-50
“神六”飞天,国人关注,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发挥电视媒体特有优势,全方位、多侧面地把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出来,从形式到内容都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回顾这些新闻的制作过程,我觉得之所以受到好评,主要得益于重视了新闻的时效性。(一)强化新闻时效性,要求记者嗅觉灵敏,能够及时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新闻线索。关于选拔培养女航天员的首篇报道《空军今起招收女飞行员,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储备力量》的线索,就是我在空军招飞局办事时无意中听说的。当时“神五”已经发射成功,杨利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我想,国家今后还将陆续发射神舟系列…  相似文献   

3.
汪群 《新闻实践》2011,(2):60-61
要做一名合格的摄像记者,我感到至少要扮演好三种角色。 首先,摄像记者应是一名"快枪手"。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赶制出新闻报道。那"快"到底有多快呢?有一位资深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家领导人出访德国时,有重要外事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媒体只允许在开场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4.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3,(7):110-110
最近,湖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带我们到一所大学去与新闻专业的师生交流"我是建设者"的看法。一位教授十分善意地问我:"记者是新闻工作的主体,他们应有报道的自由,您怎么看?"我答:"是主体无疑,有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漫长过程"。目前,在"必然王国阶段",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在有中国特色新闻制度的规范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书写,尽显记者的出彩人生、“学校一位党委副书记说我的观点有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神九"飞天之际,一家地市级日报有报道:《神九"零号指挥员"是咱XX人》。该报记者对航天专家、"神九"零号指挥员(神九发射倒计时发令者)——王军的家乡进行采访报道,其中有一个小标题"高考不忘割麦子的考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里有一名湖南汉寿籍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湖南常德日报社作为其家乡媒体迎来了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契机。本文旨在讲述地方党报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抓住情感共鸣,通过本土化的视角和切入口,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让航天员的个人“飞天梦”变成一颗种子撒播在沅澧大地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凯 《新闻记者》2012,(9):88-91
在"神九飞天"报道中,各类媒体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还是在报道手段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本文从网络媒体的创新手段以及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合作这两方面,对"神九飞天"新闻报道的模式创新之处予以分析,力求探讨一种兼具新闻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报道模式,为重大新闻专题报道的传播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伊拉克战争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媒体派出了自己的战地记者,我们看到、听到了中国记者们亲历的战争报道。于是,在这场首次直播的战争中,那些置身炮火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发回报道的记者也成为另一种焦点,另一类英雄。这些记者的工作令人尊敬,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记录下来,这不仅是记者们个人生命中难忘的历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笔。于是,就有了这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记录中国战地记者们的经历与心路的书:《我在伊拉克经历战火———十位华语记者的战地手记》。十位作者来自两岸三地,包括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10.
徐骏 《新闻实践》2010,(5):71-72
海地大地震,澳大利亚电视台记者赶赴现场报道。废墟中传来婴儿啼哭,一名记者放下手中摄像机,开始挖掘,另一名记者钻入瓦砾中,救出一幸存小女孩。救人成功,而"抢新闻"失败。但其中一位记者说:"这一刻,超越新闻。"事后,澳大利亚电视9台新闻部主任马克说:"我为电视9台新闻团队感到骄傲,他们把小女孩安危置于自身安危之上,把心中信仰置于职业压力之前。  相似文献   

11.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读者需要故事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  相似文献   

12.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13.
《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是浙江卫视《新闻深—度》记者历时三个月跟拍创作的人物报道。不同于以往先进典型人物"感天动地"的报道风格,这则电视专题"非主流"地纪录了平民英雄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妞妞后,从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到享誉全国的道德楷模的心路经历,展示的是吴菊萍在那段特殊时期光环背后的"琐碎点滴",呈现的是一个真实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在2011年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电视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魏佳 《新闻窗》2011,(5):55-55
记者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忽视"小事情"的存在,就会失去寻找新闻的敏感。其实,"小事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大新闻",需要记者雾里看花,云中摘月,透过表象挖掘本质。这是我从业以来,通过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过程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15.
黄宏 《青年记者》2020,(1):32-34
2019年下半年,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张欧亚比以前忙了很多。他频频受邀登台讲述时代楷模张富清老英雄的采访故事,呈现这个典型人物事迹发掘的过程,阐述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张欧亚是张富清这个重大典型人物首发报道的三位记者之一,而他主创的《你是一座山》这篇新闻综述则被看作张富清报道的巅峰之作。这不是张欧亚第一次这么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8,(7):118-118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是又一本中国内地记者从业经历的真实记录,而且以访谈的形式让南征北战的新闻人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在新闻路上的颠簸和愉悦,许多内幕是第一次披露,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神七”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报道“神七”,中外媒体竞争十分激烈。回顾这场紧张、难忘的新闻大战,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们脑海里: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纸质媒体靠什么才能在与电视、网络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高方 《传媒》2015,(1):8-11
为延伸和扩大“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成果,进一步助推当前全国新闻战线大力开展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报道活动,2014年12月21日-27日,由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组织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共30人兵分3路,分赴辽宁、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等地,为当地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做巡回演讲.本刊记者高方、李栋作为随团记者,共同见证了活动的魅力.这次巡讲的意义何在?作为媒体人,如何诠释好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请他给我们讲述好记者与好故事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与平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报道,记者经常面对的是一组组枯燥呆板的数字。数字本身并不是新闻,百姓关注的热点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如何把日常大量出现的经济类工作会议和经济政策、法规、措施,甚至行业简报,用新闻的视角展现在大众面前,克服经济报道内行看了不过瘾、外行看了不知所云的弊端,是每一位经济新闻报道记者必修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