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到底什么是新媒体?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3.
童莉 《青年记者》2016,(35):30-31
匡文波教授在《到底什么是新媒体》一文中指出,包括微博、博客、各类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未来的互动式数字电视以及手机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①匡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②匡教授将新媒体的特征归纳为: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以及自主性等.③毋庸置疑,微博等社交媒体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媒体,但事实上,它离真正的媒体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开阔视野 (一)新媒体视野的定义什么是新媒体视野?笔者认为,新媒体视野指的是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互联网络和通讯网络为数字化传播手段,将信息生产、传播与接收集中在一起的新闻大视野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6.
彭沂 《青年记者》2012,(18):86-87
严格意义上说,第四媒体又称为互联网媒体或者网络媒体,是指国际互联网被人们所利用的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那部分传播工具性能. 关于第四媒体概念的界定,不得不指出,很多学术界人士认为除了第四媒体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第五媒体,又称“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相似文献   

7.
熊伟 《新闻战线》2015,(2):155-156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需求不断变化,广告的运作方式也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目前,广告传播形态无论是在宏观层面上的整合运营,还是在微观层面上的集中数字化发展都需要有所突破。新媒体是一个动态性、相对性的概念,至今还没有标准化的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互交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能够存储并传输海量的信息,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相似文献   

9.
王敏 《采.写.编》2016,(2):120-121
一、新媒体广告与民族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广告的概念界定.新媒体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事物或者网络产物,而是一个处于变化状态的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体系.通过当前常见的电子媒介和先进的技术实现文化作品的创造.新媒体具有传播和分享的功能,而新媒体广告就是新媒体功能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但是无论有多少的应用方式或表现形式,其最本质的都是用户与作品的互动,或者说是用户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媒体的社交网络1、如何界定新媒体?众所周知,当前信息传播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但是,"什么是新媒体"这一问题长久以来没有一个获得普遍共识的答案。究竟如何定义和理解、并进而发展和利用新媒体,才能够更加有利于信息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相关各领域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认为这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融合、应用和治理等研究主题上,对中国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媒体的社交网络1、如何界定新媒体?众所周知,当前信息传播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但是,"什么是新媒体"这一问题长久以来没有一个获得普遍共识的答案。究竟如何定义和理解、并进而发展和利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移动终端裹挟着新的话语方式、传播方式带领人们进入"微时代",从而滋生出各种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新的艺术形式,微电影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至今为止,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比较常见的说法,如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个界定明显倾向于传播的发起者与接收者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则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新媒体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纸媒等传统媒介形式,接受"短、精、碎"的新媒体语境,发着微信、读着微小说、看着微电影.在种种现象的背后,除了信息科技发达恰好迎合了年轻一代时间紧凑、碎片阅读习惯这一显著原因之外,后现代文化时代的悄然来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后现代语境下考量和重新审视新媒体以及其派生物微电影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定义、功能的新思考(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续上期 )2 图书馆学定义什么是定义呢 ?科学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亦称“界说” ,是揭示内涵与限定外延的方法。图书馆学定义 ,就是要揭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界定它的研究范围。2 1 图书馆学定义包含的基本要素给图书馆学下确切的定义应该做到三点 :(1)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图书馆的特有矛盾 ,即信息、知识的集聚与传播、或收藏与利用。 (2 )应该包括 3个环节 ,即矛盾的产生———矛盾的运动———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产生 ,就是事物的组成要…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目前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然而何谓新媒体,众说纷纭.但是不管如何定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都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从传播模式上看是所有人对所有的传播;其次,具有多媒体性质,将以前所有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在同一界面实现,学者比喻受数字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如推土机般,把传统媒体的一切媒介类别都压在下面,从此媒介无法以类别为本而只能以受众为本;第三,从技术层面来说,以比特(bit,指0和1组成的计算机二进制数位)为基本单位的数字信息技术是其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及特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廖磊 《传媒》2017,(12)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不断发展,其媒介形态也不断更新.从微博到微信,再到新闻客户端等都成为推动传媒业发展,实现传媒转型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当前的新媒体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数以应用型研究为导向,关注新媒体的形态变迁、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规律,以及新媒体对人与社会的影响等现实性问题,这导致对新媒体本身的研究不足.如何认识新媒体,如何定义新媒体至今众说纷纭.如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对其认识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需要不断扩展,加入新的媒体形态,如微博是新媒体,微信、新闻客户端也是新媒体,而今的VR也是新媒体.另一些学者则从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如交互性、数字化等方面来理解新媒体,认为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一些特征.还有学者从程度上理解新媒体,如新媒体使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面大大扩宽等类似的认识.当然,还有人从新媒体自身的逻辑出发,认为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以互联网为开端的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发展不具备的新逻辑.由此可见,当前对新媒体的认识多种多样,但是缺少理论建构,更缺少基于新媒体自身而形成的一系列运营模式.理论上难以理顺新媒体,就难以建构新媒体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也就更容易进入误区,影响新媒体实践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业界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暨南大学谭天教授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切入,针对新媒体本身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8.
程肖芬 《编辑之友》2012,(6):45-46,59
文章在界定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条件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新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正负影响,进而分析新媒体对政府一媒体关系的挑战,提出构建新媒体全交互危机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越 《新闻世界》2014,(7):142-14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集多种传统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具有传播速度实时性、信息内容海量性、信息形态多媒体性、信息检索便利性、传播过程交互性、传播范围全球性等特点。人们似乎认为,利用几乎无所不能的新媒体能够缩小知识鸿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并不能弥补经济地位高者和经济地位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反而使这一鸿沟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董小玉 《新闻界》2005,(3):54-55
新闻传播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事项,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更加关注信息,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研究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加强新闻传播研究,培养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素养 采写实践 新媒体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是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研究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