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标     
《学苑教育》2019,(13):1-1
如果你要使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充实有意义,你就要给自己确定目标;如果你想过的是前辈子无怨后辈子无悔的日子,你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大海是航船的目标,天空是鸿鹄的目标,果实是花朵的目标,驿站是飞车的目标,工作是学习的目标,成功是奋斗的目标,高尚是修身的目标,幸福是受苦的目标,精彩的外面世界是我们不惜背井离乡而风雨兼程的目标,闪光的锦绣前程是我们无怨无悔地磨砺自己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  相似文献   

3.
制定计划生育目标体系是目标管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推行的第一个环节。计划生育目标体系是由各层次、各方面的目标所构成。计划生育的目标实施是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第二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计划生育目标能否实现。考评计划生育目标实现的程度是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成果作出客观评价的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是思维发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验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振兴 《考试周刊》2013,(72):120-120
<正>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价值目标理所当然成为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目标,是灵魂,而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是次要目标,是服务于价值目标,三者有机统一于总目标。一、价值目标与能力知识目标的对立。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价值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的对立(背离)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教学目标不分主次,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功能。在目标导向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教学实施成功的第一步。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课堂目标,应处理好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设置的是三维立体式的综合性目标,还应处理好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探讨的课程问题。教师应以"三类"目标定位,以"三阶"目标立意,以"三维"目标叙写。第一,指向习得结果的三类目标。从最终习得的结果来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会有三种目标:一是成果性目标,该类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都是成果性的;二是过程性目标,即学习经历就是所需要的学习结果,该类目标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经历、体验、体会等;三是创造性目标,即涵盖学习经历与学习结果的目标,其过程往往是可预设的,其结果是重要的,但却是开放的、难以预设的,该类目标采取的行为动词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融合三维目标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从具体的一堂课的三维目标的实践操作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而过程与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抓住过程与方法,容易使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而得到具体的落实,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可测,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下面,试就《盘古开天地》一课,谈谈我是如何确定目标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准备策略 1.注重实效的设计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其下位的目标还应有: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将课时目标纳入其上位的目标中进行统筹考虑与安排.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制定具体目标时,既要有统一性教学目标,又要有差异性教学目标.统一性目标是对班级整体的共同目标,差异性目标则是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给出n-李代数次理想的概念,证明幂零n-李代数的子代数都是次理想;n-李代数的次理想与其导代数相等时必为理想;n-李代数L的每个子代数都是次理想时,n-必可解等重要结果.从而给出了n-李代数的可解性与幂零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要运用已有的经验与科学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精选内容是核心,真诚态度是前提,摸准脉搏是突破口,情感教育是基础,以理服人是原则,开展活动是载体,以美育人是艺术,机制与手段创新是关键,注意实效是结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读诗论札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字的艺术。本文从"诗"字构成之义谈及:诗者,言也;诗者,寺也;诗者,持也;诗者,思也;诗者,私也。以及与"诗"音的"狮、师、蓍、施、尸"等字相关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14.
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偶然”是一种特殊的可能:同时也可能不的可能,即,可能不如此的可能,或者说是,有与之不相容的可能情况的可能。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风马牛”是一种最彻底的、最特殊的偶然。A风马牛B,当且仅当,A偶然B且A偶然B。偶然和风马牛都是2元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不是为正统数理逻辑所研究的纯真值联结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描述木材干燥过程中的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用降阶法对其建立了一个差分格式.此模型是由一个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和一个非线性抛物方程组成的耦合微分方程组.首先引进一个新变量把原问题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问题,然后对此一阶微分方程组建立了一个线性化差分格式,应用能量方法证明了差分格式的可解性、稳定性和收敛性,并给出了误差估计式.差分格式关于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均为二阶.在实际计算时,将引入的新变量分离开,得到仅含原变量的差分格式,降低了计算量.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人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普式问题.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生存问题的媒介,于作品中完成对于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刻揭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初衰和目的所在.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在面对困惑和无奈的人生问题时曾发出过无数的感慨.其中“人生忽如寄”就是这无数感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寄的人生”不仅是苏轼对于生命本体存在之短暂的深切体验,更是东坡先生对于生命存在现状的一种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以算法为核心的程序(即“信息引擎”)是引领物质生存和发展的发动机;而由“物质能”所负载的“信息能”,是信息世界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力。这样,就像宇宙万物是物质和信息的对立统一,“能量”则是物质能和信息能的对立统一。在物理学中,有质能转换,在信息学中有信息和信息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就是知识,信息能就是智能,在知识和智能之间存在某种转换关系。如果说物质能是物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的话,那么信息能应当是信息科学的中心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智能的本质和知识创新的机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开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去替代人的某些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something which one does for oneself that no one else can do for one: it is a public and personal human activity, rather than private or individualistic.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aucity of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as process and participative experience. Personalised learning requires a sense of the worthwhileness of 'being a learner'– a virtu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ense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one's identity as a learner. Research suggests the human capacity to lear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values,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with a lateral and a temporal connectivity. This 'consciousness' has several dimensions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becoming a person, with a learning identity. They also enable the learner to become aware of and appropriate what is of worth and map onto the sorts of core values that learning communities espouse. Awareness of self and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coming a learner' and for identifying and engaging with 'what is of worth'. Furthermore, a sense of self as a learner is formed in relationship, and understood as one learns to tell one's own story, as a participant in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acter is the way in which we refer to that quality of personhood in which there is rooted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lear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离不开素材的准备,素材是课件的基础,在课件开发过程中,素材准备是课件目标确定后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