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瑛婷 《新闻世界》2013,(3):130-131
调查性报道属于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国内很多媒体所做的调查性报道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但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专版里的调查性报道却受到好评。笔者通过对其2012年的310篇调查性报道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如何较好地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倾力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调查节目。走过了7年多的风风雨雨,现在,它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新闻调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节目在会议报道任务重、主题性报道多的情况下,收听率一直高居全台节目尼尔森调查榜首,赛立信公司2006年度河北电台满意度调查中,听众占有率、到达率位列全台第一.省台开展专家节目评议以来,12次获优秀等级,优秀次数居全台首位.并荣获河北省第三届省台广播电视"十佳知名栏目".《河北新闻》节目得到领导和听众认可,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散文式笔法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5.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7.
俞运宏  商建辉 《今传媒》2015,(3):162-163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8.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9.
伍柯 《新闻世界》2012,(3):122-123
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备受瞩目,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随着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媒体对调查性报道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面为对象,重点分析调查性报道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0.
段勃 《当代传播》2008,(6):101-103
调查性报道这一概念在中国是舶来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在近代中国已出现了这一报道形式。《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连续报道体现了调查性报道揭示性、独立性、显著性等特点,是早期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1.
程雪 《新闻世界》2011,(8):29-30
调查性报道作为电视报道的形式之一,以其选题的典型性及值得关注的社会意义被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和西方最具特色的调查性报道节目,中央《新闻调查》与CBS的《60分钟》都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都坚持将真相的标准作为其坚定的新闻理念和立场,虽然真相是个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人性中也并非只有黑和白这么简单,任性的复杂和脆弱,在面对他人时,多了一份宽容和体谅,这也成了调查性报道成功的内核。但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两档节目也有其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探讨二档节目之所长缩短,希望对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将主题性报道做得更生动更好看,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是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两年,《新闻联播》栏目在主题性报道的策划、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手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十分值得地方电视台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新闻调查》和美国经典节目《60分钟》按照其节目内容划分都属于电视调查性报道,通过对他们的节目形态、节目运作、新闻理念、话语空间等各个方面的比较,找出差距,吸取精华;发现问题,揭示本质,进而构建符合国情的电视调查新闻理论,为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5,(11):50-5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也许很难让人相信,在美国这个世界上体育普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根本没有专业体育报。报纸上大量的体育报道都仅出现在综合性日报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分析说,日报体育版是对专业体育报纸最大的冲击。在美国,一般综合性日报  相似文献   

17.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周虹 《青年记者》2006,(16):119-119
《天价住院费》是《新闻调查》较新且影响较大的成功报道之一,属于比较典型的调查性报道,即内幕调查。调查性报道对记和编导的平衡意识、平衡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容易出现新闻元素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24):25-3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民情与舆情的融合传播,而热线新闻的形态也伴随舆论传播的新形势转向一种回应民情问询的舆情调查,这也构成新时期我国党报舆论引导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川日报》群众工作部开设的《民情热线》专版,既是对热线新闻实施舆论监督的党报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舆情开展主动调查和深度解读的能动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党报舆情调查报道在其"民生调查"的探索与实践中应运而生。本文对一年来《民情热线》专版中的"民生调查"专栏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民情热线的来源及内容将影响党报舆情调查报道的选题取向和呈现形态;党报新闻生产的转化形式将影响民情与舆情融合互动的调查报道模式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