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把课本"死"的知识与生活中"活"的现实结合起来,让历史与现实对话,也就是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考察与思考中认同或颠覆教材观点,从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教学方式中进行价值思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智慧的开发,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打破"一言堂"的单向流动模式,而是走向"对话式"合作互动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个性化、民主化、生活化。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知识碰撞,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互动的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组成,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对话、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等方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类从"独白时代"走出来,进入"对话时代"。在这个全球对话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呼唤,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而学习,是与知识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通过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因此,没有对话,学生的学习不算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使课堂气氛乏味枯燥,削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对话式教学可从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方面着手,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迎迎 《文教资料》2013,(19):165-166
摘历史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心灵对话,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能力,让他们具有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牧式教学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倡以学生的体验为基准,加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注重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文本式"到"生活式"的转变,要从"代庖式"到"对话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学会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生活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溯源导学模式是指,通过打造一个适应于信息时代学习需求的学习平台——知识典,让知识学习细胞化,让知识可查可溯;让诊断学习精准化,让成长自由自在;让课堂与网络融合,为课堂插上翅膀,实现从"一对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导"的进化,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思维优化"的回归,最终让学生翻身成为学习和成长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0.
人物对话是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常见形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价值,引领学生从具体的课文情境出发,感受人物对话在内容价值、言语形式等方面所蕴藏的教学价值,从而让学生在感知、积累与运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价值,真正提升学生人物对话的表达能力。提出:在内容上要实现由内容到形式的维度转变,在教学方式上要实现由渲染到交融的策略递进,在教学程度上要实现由理解到会用的能力迈进,从而真正提升人物对话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常常给学生以死板和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触摸到鲜活的历史,感悟历史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知识生活化与历史教学形式生活化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课堂对话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对话核心主题"、根据"对话依托点"阐述自己所持的"对话分主题",体现一种立体的、多元的、发散的、个性化的课堂结构,以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实现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进行价值判断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过去性,使学生难以直接与历史对话。单纯的文本描述.令学生倍感枯燥乏味,加之现行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形成了多数中学生不愿学习历史和历史知识匮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我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缩短个人与古人的时空跨度.促成学生与历史的对话,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了动态学习历史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在体验中实现从"我要读"到"我爱读"的转变,在多元解读中实现从"我爱读"到"我会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无疑,在课堂中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迸发,可以激发课堂活力和智慧。一、体验中对话,让学生个性飞扬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结论的概括过程,经历知识"再创造"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艰辛"和"乐趣",但这要靠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你才能看到他们飞扬的个性。例如:《圆的认识》——"寻找圆心",笔者与学生有以下一段对话。师:"老师手中的这个圆纸片因没有  相似文献   

16.
陈妙岳 《文教资料》2012,(24):186-189
让"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学生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充满生命活力、教学内容充满生命活力,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实施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本文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社会学科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历史与社会生命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的探索,即:问课定教,为生成起航;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平等对话,为生成保航。  相似文献   

17.
"对话型"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师生间的平等,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内容是引导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辨析思想道德价值,积极学习和适应公共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从小公民到青年公民的过渡。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可以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方式。很显然,"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从封闭性学习到合作性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因此,研究"对话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染和熏陶"。下面结合自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单的设计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升学习单的效度,让学生在梳理、画图、比较和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实现从"学什么"到"如何学"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文化都有迷思,数学也不例外。明晰数学迷思的内涵、价值与成因,有利于砥砺和实现教学相长。如何走出数学迷思的困境?面向知识,需要得其"大"而兼其"小",得其"显"而兼其"隐",得其"新"而兼其"旧";面向儿童,需要从"正确"到正确,从打开经验到拓宽经验,从私人对话到公共对话;面向迷思,需要向学生学习数学,向同事学习数学,向内心求索寻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