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文化名人陈宝琛里居期间 ,听到“甲午”战败 ,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 ,悲愤难抑 ,写下著名的《感春》四律。本文试作剖析 ,以管见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诗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领土问题”三大问题中,由于日台“实质关系”的不断提升,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最为敏感的方面。台独势力和日本亲台势力的相互勾结利用,对中日关系和中国统一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应多方兼顾,最大争取国家主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意义深远.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由构想到现实的伟大实践.本文仅就这一历史问题作一回顾及评析.一、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在19世纪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香港的租让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对中国,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解释为什么.”这是英国首相巴麦尊在接到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消息后的蛮横表示.正是遵循这种强盗逻辑,1840年6月,英国殖民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1月26日,悍然派兵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下关江面逼迫清政府与之订立《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任便立法治理.”从此开始了英国对香港的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自知”)的内核为“用理性去指导实践”和“对人类有限性的体认”。然而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告诫逐渐被人遗忘,现在,人类在因失去它而带来的沉痛教训面前,应重识“认识你自己”,并把它诠释为:自我反省、自我创造、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为尽快摆脱战败阴影,重返国际社会,日本选择追随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在处理与新中国和台湾当局的关系上,实行"扶蒋反共"的反华政策。中日建交后把日台关系限定在"非官方交往"层面。冷战结束后,日本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湾实质关系。日本始终具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安全和战略上的长远图谋。  相似文献   

6.
1895年日本强据我国台湾,自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895年到1945年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为了对台湾进行强而有力的殖民控制从而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利益,在政治方面日本殖民者逐步确立了总督专制独裁统治为主,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为辅的高压统治,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剥削及奴役,给台湾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虽然结束了台湾同胞被日本殖民统治的苦难生活,但是日本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影响还并没有结束。本文在掌握相关史料的基础之上,拟对日据时期日本统治台湾的政治体制试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当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棒球在中国兴起后,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都逐步有所发展。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渗透,给中国棒球运动也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棒球运动则以其固有的特点分别在“国统区”、“论陷区”和“解放区”三个不同的环境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1874 年日本出兵台湾不战而胜, 成为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它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要居安思危,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和美日联手干涉中国内政;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尽快实现现代化;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9.
一、英帝国主义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的有关香港的不平等条约有:1842年8月29日的__,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10月24日签定的__,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6月9日的__,“租借”深圳河之南、界限街以北附近200多上岛屿(即所谓“新界”)至1997年,租期为99年。 二、香港地区包括__、__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最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又一光辉的页篇。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这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这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帝国主义又割占了九龙.1898年6月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神圣的领土就这样被帝国主义通过战争或武力威胁侵占了,这是中华民族所蒙受的耻辱.  相似文献   

12.
维柯的神话观认为,神话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可被看作人类的隐性思维的符号系统。日本神话是神道的神典,神道又与日本民族同时出现,所以通过将日本神话创世观中的贵阳意识、神话宇宙观中的崇“八”意识、日本神话和神道祭祀融合所表现的巫术的政治性因素,和中国神话、中国历史、日本历史古迹比照解读。结论是:日本的神话是神化的历史,徐福东渡的历史隐性于日本的神话世界中。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枢纽位置,是美国控制太平洋,遏制中国、威慑日本和俄罗斯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是中国前出太平洋的门户,维护海洋权益的基地,屏障大陆和完整海防的海上堡垒;日本是未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在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续绝、世界历史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中,华侨发扬了优良的爱国传统和反帝斗争传统,为支援祖国抗战,踊跃捐款献物,甚至回国参加抗日义勇军,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在历史上,华侨大都是由于国内封建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压榨和政治迫害而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谋生的劳动人民.他们在海外寄人篱下,数百年来受尽侨居国政府的压迫和欺侮.他们深感到,没有强盛的祖国.也就没有海外的一切.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他们积极支持和参加祖的抗日战争.“七·七”芦沟桥的炮声,震惊了海外侨胞.他们沉痛感到;外敌入侵.中华民族涉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长期蕴藏在他们心头的爱国主义热情,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华侨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在赴后继.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经济上,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侨胞节衣缩食,慷慨解囊,热情支持祖国抗战.东南亚爱国侨领陈嘉庚等,到处奔走.联络各界人士,先后组织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积极开展募捐款项的活动,源源不断地将巨款和物资寄回祖国.“南侨总会”在抗战的头三年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作家不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素质等方面,评析了《台湾爱情小说选》所呈现出的各异风采,从而透视出台湾社会人生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冒继承 《阅读》2010,(9):16-17
读了课文《郑成功》中,郑成功战败荷兰侵略者几段课文后,小书虫举手发言:“作者把郑成功指挥的这场胜仗写得太精彩了,不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绝对没有这么容易,老师您再给我们讲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30年代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历时 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他把中国传统的儒学治世思想同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某些成份结合起来 ,走了一条农村改良的道路 ,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他所主持的邹平“乡村建设” ,后来虽因日本的大举入侵而中断 ,但其影响是深远的 ,且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性创作的视角出发,描述“五四”时期女性创作在女性表现领域、精神探索上的特点,探求女性作家对自身命运从觉醒、抗争到迷惘的精神历程,“五四”女性创作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发展史上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德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精神思维,对两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及民族精神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日本武士道的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系。从日本对中国传入文化的选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武士道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及表现方式。从两种武事精神在军事上的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精神”是一个军队魂魄也是事业成功的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