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必修课)第34页中,对推理“p→q”进行了说明,“p→q”是:“‘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认为“p→q”与“‘若P则q’为真”是一样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二部克莱茵瓶六角系统K(p,q,t)的强迫数I.p≤q或q<p≤2q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惟一确定图G的完美匹配M的最小不交边子集所含的边数称作完美匹配M的强迫数.完美匹配强迫数在有机化学上也称作凯库勒结构的原始自由度,来源于对分子共振结构的研究,是化学分子图的一个重要拓扑不变量.给出了二部克莱茵瓶六角系K(p,q,t)的强迫数下界,并表明当P≤q时,g(p,q,t)的最小强迫数为p;若q〈P≤2q,K(p,q,t)的最小强迫数为q.  相似文献   

3.
一大早,小猩猩急急忙忙地找到黑熊老师:“不好啦!笨笨猪和波波猴要打起来了!” 黑熊老师连忙赶到教室,只见一大群人围在笨笨猪和波波猴的周围,而这两人都气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4.
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介绍了一点简易逻辑知识.对命题p的否定“非p”这个概念介绍的不透彻,使许多学生和老师产生  相似文献   

5.
“既然p,那么q”是因果关系复句,“如果P,那么q”(新)是假设关系复句,这两种复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不同主要有:强调的重点不同,分属于不同的逻辑判断;所属关系类型不同,变换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6.
7.
《考试周刊》2016,(37):24-26
文章运用替换及对比的方法,从语表、语里、语值三角考察"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的语法意义,并观察二者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和语法意义的差异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在语法意义上,"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都表现出选择性逻辑,前者属于忍让性选择,有转折意味,通过反驳或否定表达的语值是决心;后者属于择优性选择,通过比较表达的语值是观点或建议。在句法上,"宁可p,也不q"由于表明决心时语气加强,凝固程度提高,可以在句中充当修饰性定语;"与其p,不如q"由于表达观点或建议,可以用"为什么不"转换成疑问句。在语用中,"宁可p,也不q"可以紧缩为"宁可p";"与其p,不如q"可以紧缩为"不如q",并且可以起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A1/pB1/q≤A/p+B/q是一个重要的不等式.本文将这一不等式推广到一般情况,并指出一般平均值不等式是这一(推广)不等式的特例.  相似文献   

9.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2,(32):141-143
"宁可p,但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宁可p,也q"。当p、q属于同一层次时,如两者是绝对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则"也"不能替换"但";如两者是比较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当q的内容为现在或未来可实现的,则"也"可替换"但",如q为已实现的内容,则不可替换。当p、q属于不同层次时,如q是消极的结果,则"也"可替换"但",如q是积极的结果,则不可替换。  相似文献   

10.
选择题是近几年各类政治试题特别是高考的一种基本题型,又是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失分的一种题型。选择题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迷惑性是选择题的灵魂,一道选择题若失去迷惑性,也就失去了它的质量。命题者为了增大其迷惑性,故意混淆不同的条件联系,常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同、颠倒。请看下面这道例题: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999年是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关键一年,要“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的改革方向,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体现了以下哲理  相似文献   

11.
最小p3q阶群的同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ylow定理研究了最小的p3q阶群,即24阶群.通过讨论它们的Sylow子群得到了24阶群的所有同构类型.此 外,还得到了关于p3q阶群的一个一般结果.  相似文献   

12.
d和 b互混 ,q和 p互混 ,一直是阻碍拼音教学的老大难 ,笔者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让学生很容易分清了 d和b与 q和 p。在区分这四个声母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 :“谁能用你的肢体动作摆成一个 d?”一个学生上台做了一个左手叉腰的动作。教师接着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呢 ?”学生回答 :“左下半圆 d、d、d。”“那谁能用自己的身体摆成一个 b?”这时马上又有学生上台做了一个右手叉腰的动作。我让两个学生并排站在一起 ,指着他们的身体造型领读儿歌 :“左下半圆 d、d、d,右下半圆b、b、b。”而后 ,我又让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摆 d,右边同学摆 b,边…  相似文献   

13.
1.“既然……就……”表示推断性因果关系,是推断句的代表句式。例如:①二奎既然能把房门的钥匙给她,就很可能把我的打算告诉她。(毛志成《小镇风情》,《当代》1983年第3期244页)“既然”有时说成“既”:②既拿来,我就不再拿回去。(常庚两《深山新喜》,《长城》1982年第1期147页)后分句里,“就”常跟“那么”之类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等价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常常把一些陌生的问题等价转化为我们耳熟能详、信手拈来的问题.因此,能否准确地将所求的问题等价转化,是在解题时最值得关注的.下面将探讨一类笔者和同学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与“恒成立”有关的“等价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证明了E(P,p)和Eo(p,q)中的函数的积分关于乘法构成一个代数.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别给出了Clifford代数Cl3,0,Cl2,1,Cl0,3中元素的矩阵表示,进而给出了clifford代数Clp,q(p+q=3)中元素矩阵表示的统一表达式,讨论了Clp,q(p+q=3)的不同生成方式,便于研究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7.
问题1:命题“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的否定是“一个整数可以被5整除且这个整数末位不是0.”吗?问题2:命题“若x>a且y>b,则x y>a b.”的否定是“若x≤a或y≤b,则x y≤a b.”吗?对于问题1,文[1]是从当p及q都是命题时,“若p则q”的否定是“p且非q”而得到“可以被5整除的整  相似文献   

18.
对于所发现的“不但p,更q”复句的问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此类句式的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定义了Baer模、quasi-Baer模和p.q.-Baer模.使用了环论和模论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在一定条件下模的子模、商模、直积(直和)和同态象保Baer性(quasi-Bear性、p.q.-Baer性.)  相似文献   

20.
证明了E(p,q)和E0(p,q)中的函数的积分关于乘法构成一个代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