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省外动态     
正·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招生"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将取消"共建招生"方式。据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幼升小和小升初学生均须在系统进行信  相似文献   

2.
"推荐入学"有望成为北京市小升初的重要入学途径。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今年大部分区县将采取推荐入学的电脑派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另外,小升初跨区入学今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4,(4):103-103
正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接受政务咨询时透露,本市小升初特长生将逐步取消,中考特长生从今年9月开始逐渐压缩比例,但不会取消。此外,小学一二年级将取消期末考试,此前"高考英语降低50分"的额度也可能有变。推优特长逐步压缩1月14日市教委摆摊现场人气很高,前来询问的代表、委员都很关注小升初政策。市人大代表徐嫩霞关注小升初推优特长派位比例变化。对此,付志峰介绍,推优特长入学比例的趋势是逐步压缩。特长生今年将维持现有规模,以后比例逐渐下降。中考特长生比例也将压缩,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线联平表示,今年暑假后,也就是9月开始,中考将严控特长生入学比例,逐渐压缩,到2016年特长生入学比例将控制到5%。线联平表示,特长生享有入学特殊政策,会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起,浙江将进一步严格对"小升初"招生秩序的管理,制止任何形式的与"小升初"招生相联系的学科知识考试,即不再允许进行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初中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云南网消息备受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昆明市小升初实施细则出台,记者近日从昆明市教育局获悉,昆明市小升初采取“稳妥过渡、逐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在2015年全面实现免试入学,而今年则实行“公办初中就近免试免费入学、民办初中测评限报”的政策,每个小学毕业生限报1至2所民办初中学校。  相似文献   

6.
2014年黑龙江省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整治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入学考试;在部分市地或县(市、区)进行中考招生改革试点;年内实施高考招生单项改革试点;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等。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人学制度,年内重点整治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入学考试,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14,(9):2-2
《光明日报》消息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4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政策于近日正式公布: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招生季,牵动千家万户的小升初招生大幕又将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教育部在学期伊始就作出部署,要求各地"规范入学秩序,实行‘阳光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斩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浙江省教育厅更在此前发布了新规,禁止所有的初中学校在招生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如果相关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小升初招生考试的毒瘤就能够得到彻底的清除,素质教育将会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饱受学业重压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杭州2月侣日讯:记者今天从浙江省教育厅举行的改进"小升初"招生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从今年起,浙江将进一步严格对"小升初"招生秩序的管理,制止任何形式与"小升初"招生相联系的学科知识考试,即不再允许进行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据了解,浙江省教育厅这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初中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据悉,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将试行小学推荐入中学的方式,在政策上继续沿袭往年“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在遏制择校方面将出台一些新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实验班招生、推荐入学、中学不参与等基本原则。其中,小学推荐入学政策将被重点试行。  相似文献   

11.
速览     
正浙江:"小升初"将禁止任何考试,初中学校一律免试入学。2月9日,浙江"小升初"政策出台,"小升初"不再允许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要求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政策招生。未经批准随意扩大招生区域、数量和扩大班额的,所招学生视为择校生,并按相关规定处理。(摘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2月9日)北京:建成30所城乡一体化校,城乡不同校区共享校长。由于北京市现有的学校资源总量明显不足,今年北京市教委计划建设三十所位于  相似文献   

12.
雷振岳 《师道》2006,(12):9-9
新华网报道,北京市“小升初”考试取消后,各校纷纷采用自定的入学标准,“特长”成了“小升初”的敲门砖,这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更重的负担。为此,一些政协委员及家长呼吁,干脆恢复以前的“小升初”考试。“这样最起码可以实现最简单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要刊速递     
2010年第13期《南风窗》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取消户籍限制外地流动人员子女入学受到两大限制,一是小升初,一是高考。2010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1986年沿用至今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并为其建立学籍。这样的举措将促进外地流动人员子女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育》2016,(5):4
3月2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现场会,今年,北京将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并降低特长生入学比例,"小升初"各区招收特长生应降至招生总数的5%以内。依据教育部规定的重点大城市入学工作目标,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前距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人们期盼着:今年能够有一个使群众满意的小学入学和“小升初”的办法出台。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小升初"新政出台,却难给"补习风"降温,要让学生免于上特长班之折腾,仅靠一纸《意见》,显然还不够。首先,《意见》能否得到执行,公众仍在观望中。其实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该规定并没得到很好落实,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12年第6期《关注》栏目,结合学科特性对"小初衔接"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期《视野》栏目诚邀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函颖博士针对英国"小升初"的入学方式加以介绍和评析。在"择校"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以国际化视野再度审视"小升初",或可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升初入校竞争激烈,伦敦各区政府纷纷告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外来移民所造成的入学高峰潮波峰前移,继过去两年冲击了伦敦小学之后,今年开始波及中学,尤以伦敦为甚。伦敦各区政府统计,今年中学入学名额缺口高达9万。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全区小学毕业生中划出一定比例进入升学推荐名单,再依据这些学生选报初中学校志愿提前实行小范围的电脑派位——这种被称为“小派位”的招生方式今年将会出现在海淀、西城和东城等热点区县小升初之中。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多个区县获悉,虽然北京市小升初意见已经下发,但包括八城区在内的多个区县初中入学方案将在本月中下旬才能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20.
“小升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基本遵循了“免试、就近”原则.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从而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