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玥 《中国钓鱼》2006,(4):31-31
垂钓时因中钩的鱼儿挣扎或其他原因经常会出现双钩脑线相互缠绕的情况,钓手经常因此而消耗时间去整理相互缠绕的鱼钩。笔者在垂钓实践中摸索出防止鱼钩脑线缠绕的几种方法,现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得:防双钩缠绕。二得:学会打唐装扣。 一、防双钩缠绕打结方法(如图)。此法适用于台钓和传统双钩钓。注意图4:在未拉紧结之前,先调整上下钩距离,边拉紧边调整,直至上下钩合适再拉紧;图5:将拴好双  相似文献   

3.
关新铭 《钓鱼》2012,(11):37-38
1.手竿双钩、串钩钓。竿要用7米以上长竿,线用4号齐竿线或比竿稍短的长线。长竿长线是为了将钓钩甩到较远处。钩用8~9号上下双钩或3~4枚的短串钩。为了能将双钩悬起和串钩直立,必须使用比铅坠浮力大的浮漂。由于草鱼基本都是在离开水底的上、中、下水层活动,所以在垂钓过程中,千万不能将钩(包括串钩最下面的一枚钩)落底。钩子一旦落底,难免要遭遇鲤鲫等鱼的抢食,从而达不到专钓草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兰舸 《钓鱼》2006,(24):12-12
老钓手外出垂钓,无一例外地会携带多副长短不同拴好钩的脑线备用。因为脑线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鱼漂的灵敏度,也关系到鱼吃钩的频率和获鱼的多寡。所以,脑线长度不能一成不变。至于用长或用短,必须依据水情、鱼情等实际情况而定。依据水的深浅来定水位深宜用长脑线。脑线长,钩与坠距离远,利于大鱼吃钩。虽然鱼讯传得慢,鱼漂反  相似文献   

5.
双钩垂钓,子线经常缠绕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我的做法是,将定长的脑线端处系结,将线结一端穿过连接环或O形圈,而后将双钩从线结的双线环中相对穿过(见图1)。注意:双钩一定要从双线环中相对穿过,这是关键的一步。最后同时拉紧双钩。松开手,两条子线在线与线结的作用下,就会自行分开(见图2)。需要换钩时,只需捏住线结一晃一拉即可轻松的将构取下。此法用于休闲钓和竟技钓均可。防止双钩缠绕一法@刘志坤!辽宁朝阳  相似文献   

6.
钓组。用2.7米软调海竿,多轴承旋压式绕线轮,不超过直径0.3毫米的优质软钓线。串钩要短,拴3只钩即可,钩一般用3号白狐钩,此钩钩柄长,钩尖锋利,易挂蚯蚓。用直径0.24毫米的软脑线拴钩,脑线与主线之间最好用8字连接环连接。拖钓找鱼用的坠重30克,其余的竿用40克坠。坠与第一钩之间最长不超过30厘米,  相似文献   

7.
傅常奇 《钓鱼》2007,(10S):43-43
钓鱼,要选钩、拴钩,这是不言而喻的。拴钩。大体分两大类:一是手竿钓钩;二是海竿钓钩。海竿钓钩有串钩和炸弹钩之分,手竿钓钩又有单钩和双钩之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垂钓都使用两只钩,两钩常常发生缠绕。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在两钩绑好后,将脑线绕一个环,用一根线脚在环上绕8圈,调整两只钩为一个半钩距,然后,在第四圈上将两线分开,把环的中间从第四圈的两线中  相似文献   

9.
话说脑线     
双钩钓鱼是为了提高上鱼率。用双钩并不鲜见,在传统钓中也常有人用双钩,而采用两钩一上一下的配置并由此派生出“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和“双饵触底”两种不同钓法,才是台钓区别于传统钓的独到之处。台钓使用的是长脑线,曾有人解释说:是为了提高铅坠的隐蔽性。固然脑线长隐蔽性好,但实际上台钓用长脑线不是要  相似文献   

10.
串钓新拴法     
姜树强 《钓鱼》2005,(9):36-36
近日,我偶得串钩拴结的新方法。经过实践发现这组串钩的特点是由于采用绑钩式压线拴法,用力得当、不伤线、结实又美观,又能使你提高钓获。  相似文献   

11.
张瑞莹 《钓鱼》2006,(4):29-29
海竿用串钩挂草为饵钓草鱼、鳊鱼效果最好。但是,挂草饵钓最头痛的问题是海竿抛投时草饵经常脱落,究其原因,是钩尖刺入草梗过浅,由于草梗有一定硬度钩尖又不易穿透,时常影响垂钓效果。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使用悬坠钓快速换钩器橡皮圈和打火机弹簧这两个小部件可以轻松地解决草饵脱落的问题。在以后的钓鱼中,我刻意地做了试验,结果非常理想。一、橡皮圈与串钩子线的拴结方法1.组合方法。串钩一般为4~6只,在拴结子线未与主线组合之前,先将每只钩子穿上一个悬坠钓用的橡皮圈,橡皮圈上下均用太空豆进行固定,然后再与主线进行组合。2.挂草饵。草…  相似文献   

12.
一、双钩浮底不起空"双钩浮底不起空"的钓法,就是一只钩悬空,一只钩离地浮起的调试钓法。上钩与下钩之间的钩间距离为3~4厘米。这种钓法,实质上就是在悬坠底钓法调试的基础上,再把铅坠剪下一点点,使浮漂减轻点重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经多年的垂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了双钩不缠绕的系法。这种系法使脑线自然分开,脑线上的两只钩子在抛竿投饵时不会缠绕和打死结,用起来很是奏效。现介绍给广大钓友们。分双钩的系法很简单。先取一段脑线(其长短依需要而定),分别将两端各拴上一只钩子(后拴也  相似文献   

14.
王久荣 《中国钓鱼》2006,(10):14-15
1.竿。5米或6米碳素硬调手竿一支。 2.线、钩、漂。4号或5号强力线为主线,备3米、4米、5米主线各2条备用;脑线用2号或3号强力线,脑线长15厘米,拴3号或4号伊势尼单钩,坠距钩5厘米,多拴几副备用,另拴高低双钩脑线2副无水草时用;浮漂用七星散漂,调成水上2目悬坠钩触底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一、制备钓具 利用鲢鱼滤食特点,制作天平钩组合挂蘸饵钓鲢十分好用。其方法是:选用刚性较好粗1毫米,长100毫米钢丝两段,十字交叉焊结牢固作成担梁,其尖端砸扁,分别拴伊势尼9~11号短柄钩,作为副钩;用直径0.35毫米脑线,长40毫米,中心结拴0.5毫米粗主线,下拴1只11号钩作为主钩,脑线长30毫米;用挂钩环与主线相连接,主线齐竿长。一般选用5.4~6.3米超硬调竿,抽去软竿梢,从前第二节拴大线使之钓竿调性更大,留出护竿线,若竿梢过软则中鱼差。鲢鱼一般个头较大,体胖劲足,冲力猛,钓上后很难制伏,所以钩选大点,脑线粗点,否则易断线脱钩跑鱼,得而复失。  相似文献   

16.
长脑线双钩悬坠钓,优点不少,不足之处是当鱼上钩拼命挣扎时,容易引起两钩脑线相互缠绞打结,难以解开。短脑线单钩悬坠钓鱼,就不存在这一问题,钓鱼效果与长脑线双钩悬坠钓鱼相比,毫不逊色。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纪录台     
我在水库钓鲤鱼时,喜欢用玉米粒撒窝诱鱼,熟玉米粒挂串钩。这种方法劳逸结合,窝点一天续一次,钓饵不上鱼基本不用换。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钓组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此钓组线不能长于50厘米,否则影响抛投的准确和距离;二是拴钩不能太多,3枚最好,多拴钩因上面的钩离水底远,很难诱使鲤鱼吃钩;三是因钩少饵少,获鱼的机会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8.
脑线在钩柄处的缠绕段由直变曲,并在抽紧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缩径和变形,是钓线的薄弱部位。在钩柄缠绕部位断线开结,丢钩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拴钩操作和方法不当而留下断线隐患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尼龙丝线耐磨性较差,尤忌划伤。在拴钩前,应对所用鱼钩进行筛选。对于钩柄与钩体过渡处不光滑和钩  相似文献   

19.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钓法虽好,但用于自然水域,特别是有水草的水域,就显出其不足。对此,广大钓友多有改进,我们在此也发表点自己的心得,以就教于广大钓友。 一、双钩钓鲤鱼、草鱼 钩、线、漂、坠的组合是:开始时主线上是穿一段气门心,下端线拴一连结环,环上加铅皮。连结环的拴法是:将下线头折回约2厘米,在线头处结扣,然后并拢双线从连结环的圆圈中穿过,将连结环的另一头从穿过的双线中穿过,在小圈处拉紧固定好。 脑线的拴法:取比主线稍细的线两条,在一头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