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卸甲垂钓     
盛夏,天气炎热,水温高,鱼?不爱咬钩,很让钓鱼人伤脑筋。有人钓潭、钓阴;有人钓早、钓晚;也有人夜钓。这些钓法,我都尝试过,但是,最喜欢的是在盛夏暴雨后一段时间垂钓。  相似文献   

2.
苏栩 《钓鱼》2006,(19):1-1
市场的鱼价不高,尾重250克左右的鲫鱼每千克8元,所以在日收费50元的钓场钓5~6千克鱼是两不吃亏。如果鱼次一点,比如鲢鱼、鲤鱼和不大的鲫鱼,钓10千克也扯平了。不过有人不这么算,钓鱼要车,汽油、路桥费、饵线钩要花钱,都是钓鱼成本,钓不满10千克鱼就赔了。还有人这么算,钓3次鱼我亏了2次,这一次一定要捞回来,钓它个30千克。  相似文献   

3.
华朝熙 《钓鱼》2005,(9):22-22
坐着钓还是站着钓,这本来是个没有太多意义的话题,自然不值得去探讨去研究。现在,有人提出了“站着钓是童趣是稚嫩”、“坐着钓才意味着成熟”的言论。这个看法,我看恐怕是偏颇了。  相似文献   

4.
姜丹 《垂钓》2020,(3):8-11
那些还在向后辈新手宣扬调4钓2理论的人,你们到底是不懂,还是人心不古?调几钓几是由浮标的精度决定的,当你的浮标精度和我的不一致的时候,我没法直接告诉你应该调几钓几。那些网络上可以直接告诉你答案的,肯定是在骗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总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浮标到底应该怎么调?有人甚至具体到了钓鲫鱼应该怎么调,钓鲤鱼应该怎么调,好像这个东西是个公式一样,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就能钓到鱼、钓很多鱼。其实,调标是由具体的鱼情水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2日起,连续几场大雨,沟满河平。6日听钓友讲,离此约5公里路的朱吉河里鲤鱼多而且好钓,昨天有人一天钓了几十斤,听得我心里发痒。退休后,我正照着杂志的介绍学台钓(我们这儿的钓友通称悬坠钓为台钓),已练了一春天了,心想何不用台钓过过钓鲤瘾。  相似文献   

6.
程宁 《中国钓鱼》2007,(4):22-23
精确找底,就是说必须认认真真找底,否则很难钓爽。找了底的比不找底的强,精确找底的比马马虎虎找底的强。有人说"找到鱼层了就是找到底了",也有人说"钓底只要钓到鱼了就找到底了"。我觉得前者完全不理解找底的目的,是初学钓鱼人常犯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潘晓君 《垂钓》2014,(9):52-59
曾有人问我,钓鱼的乐趣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重要的只有两点——第一,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第二,对某一种钓法进行不断摸索,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这次十来天的五强溪筏钓之后,我彻底感受到了这种钓法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带配铅的钓组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钓下落行程,一种是直接找底部结构,我主要介绍钓软结构之下的行程。有人问,软结构就是倒树吗?不完全是,水草也属于软结构,漂浮物也属于软结构。漂浮物就是陆地上的各种杂草、树枝或垃圾,它们因涨水等原因被带入水中,漂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10.
刘禹耕 《垂钓》2002,2(11):65-65
我喜欢在江河里钓鱼。但在我们这里的“糯谷;中”水库开放后,听说有人一天钓获70多斤。我钓瘾难熬,也跟人家去了.。  相似文献   

11.
小船钉(蛇(鱼句))对钓者来说,是令人讨厌的小鱼。但你若知道可以用它来钓黑鱼,那就会对它兴趣大增的。 钓黑鱼,传统方法是用青蛙,也有用蚯蚓的,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有人告诉我,可以用船钉钓黑鱼,于是就想效法,每次出钓,碰上闹船钉,就钓上来用  相似文献   

12.
钓鱼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什么是打窝的。有人说,要想鱼钓多,先要打好窝;还有人说,三分钓技七分打窝。钓技和打窝在垂钓中究竟各占多大比例是很难说准的(其实钓技中也包含着打窝),但起码有一点,上面的话道出了打窝在垂钓中的重要位置。有些钓友只注重在钓具和钓饵上下功夫,却往往忽视了打窝;就是打了窝,窝的质量也不好,功夫没少下,结果钓获总不佳。我认为在垂钓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12日,预报当天南风2~3级,气温18~32℃。上午9时半,我开车来到了潍坊市昌乐县祝家庄鱼塘。此塘是一条老河道,长约一千米,最宽处一百多米,由村里人承包,多年未干,近几年不断有人钓出一斤以上的大鲫鱼。到达鱼塘后,我看来钓鱼的人不多,就在南边坝下背风处找一钓  相似文献   

14.
贾巍 《钓鱼》2009,(12):57-57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在我所居住的县城开了一间渔具店(同时也是钓鱼王合水俱乐部),2008年刚过完年不久,我就收到了钓鱼王公司寄给我们俱乐部的新产品鱼饵让我们试钓,里面还有几袋饵料“疯鲢鳙”(蒜臭味),但我们这里人钓的普遍是鲫、鲤、草、鳊,很少有人会钓鲢鳙。在一次去银川沙湖的时候,发现有人在钓鱼,我就跑过去看,只见他们用的都是海竿挂水怪用球漂在浮钓鲢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8日,我女儿去三亚办事,我和老伴、外孙也随同前往。我这个老钓手从《中国钓鱼》杂志中看到三亚的鱼又多又好钓,便带上渔具想尝试三亚钓海鱼的甜头。想像中不是去钓小鱼,所以带了一根5.4米的矶竿和一根便携式小海竿。可是到了住处,海边全是沙滩,只适合游泳,没有一处可供矶钓的岩礁,真有些失望,但又不甘心,便沿着海滩往西走。突然眼睛一亮,发现有人在钓鱼,我便迫不及待地问长问短。得知他们祖孙三代6人是从哈尔滨来三亚度假的,在附近租房已住了三个多月,每天一大早专门来钓沙丁鱼。鱼饵可就地捡潮涌冲上来的寄居蟹,敲碎外壳取其肉挂串钩。但从捡寄居蟹,敲碎,去蟹的头部,到挂好5只串钩,需要5分钟,太费时间了。所以,他们采取流水作业,有人专捡寄居蟹,有人专敲碎寄居蟹,有人专去寄居蟹的头,然后向立于沙滩上的备用海竿挂串钩供夫妻俩垂钓。就这样,不一会儿钓了几十条沙丁鱼,放在盛有海水的桶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钓鱼》2011,(15):64-66
我时常听到钓鱼爱好者总是喜欢侃"过五关,斩六将"的垂钓收获,这也难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等环境下,钓不上大鱼的钓手,不是好钓手。所以,钓鱼"走麦城"的事就很少有人提及了,即便提起,也是一句话带过。  相似文献   

17.
萧然 《钓鱼》2004,(17):45-45
不用换饵不用摘鱼的钓法有没有?那肯定有人说这是懒人讲懒话,不可能的事。然而这种省事又痛快的事却让我碰上了,让我大大地过了一回鱼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台湾钓法风行大陆,我们小镇上也开始有人采用这种钓法。笔者也是其中的一个发烧友。通过这二年来的垂钓实践我发现台湾钓法有利也有弊。 我认为台湾钓法有以下优点。一是较好地适应了鱼类(尤其是鲫鱼)觅食的特点。在那种被钓“烂”了的鱼塘,更能显出它的优越性来。二是灵敏度高。台钓的  相似文献   

19.
矶钓冲浪     
黄岩阿斌 《垂钓》2013,(2):37-37
在小鱼活动频繁的海域,矶钓中的一些高超钓法,如全游动钓法、浮标钓法等等都无好的效果;有人用蟹脚、章鱼须、贝壳等作饵,小鱼倒是不抢饵了,但大鱼的咬口也少了……怎么办?针对鲷类能随浪;中上礁石抢食贝类的习性,我独创了热天专攻黄鳍鲷、黑鲷的特效钓法,现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秦犁 《钓鱼》2007,(4S):12-13
有人问邓刚,钓鲫鱼用袖钩,钓混合鱼用什么钩?邓刚狡黠,说:“难道袖钩就不能钓大鱼?过去钓大鲫鱼都是关东,现在用新关东许多人总是不放心,嫌它钩条太细。但除了快钓罗非,我以为钩条细不是问题,而钩弯的宽窄和钩尖长度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